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伍树芝

作品数:24 被引量:206H指数:9
供职机构:湖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南省医药卫生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9篇血清
  • 9篇老年
  • 8篇蛋白
  • 7篇脂肪
  • 7篇钠尿肽
  • 7篇氨基末端
  • 7篇氨基末端B型...
  • 5篇预后
  • 5篇脂肪酸结合蛋...
  • 5篇综合征
  • 5篇H-FABP
  • 4篇诊断及预后
  • 4篇脂肪酸
  • 4篇梗死
  • 4篇NT-PRO...
  • 3篇动脉
  • 3篇心病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心力衰竭患者
  • 3篇心型

机构

  • 15篇湖南省马王堆...
  • 8篇湖南省人民医...
  • 3篇中南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南马王堆医...

作者

  • 24篇伍树芝
  • 5篇秦伟国
  • 5篇陈健
  • 4篇陈键
  • 4篇邓胜
  • 3篇谭逵
  • 3篇鲁晓红
  • 2篇易斌
  • 2篇陈健
  • 1篇张娜
  • 1篇秦爱平
  • 1篇彭玲湘
  • 1篇杜小勇
  • 1篇洪秀琴
  • 1篇罗春香
  • 1篇吴兆黎
  • 1篇陈健
  • 1篇鲁晓红
  • 1篇符晓华
  • 1篇张勇

传媒

  • 5篇实用预防医学
  • 4篇检验医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第六次全国中...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清H-FABP与hs-CRP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诊断及预后价值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6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1例,急性心肌梗死(AMI)30例)及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8例、健康对照组30例血清H-FABP水平,同时测定血清hs-CRP、CK-MB、cTnI水平,并作统计分析。结果 ACS组血清H-FABP、hs-CRP、CK-MB、cTnI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ACS组患者血清H-FABP水平与hs-CRP、CK-MB、cTnI呈正相关(r=0.62、0.58、0.53,P<0.01);SAP组、UAP组、AMI组各组间血清H-FABP和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AP组中H-FABP阳性率明显高于hs-CRP、CK-MB cTnI(P<0.01).经治疗病情好转患者血清H-FABP、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血清H-FABP、hs-CRP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H-FABP、hs-CRP对ACS诊断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秦伟国伍树芝陈健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
血清H-FABP检测对AMI患者诊断及预后和死亡风险评估的价值研究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诊断、预后及死亡风险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72例AMI患者、44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30名健康对照者以及64例AMI患者治疗后第3天、第7天血清H-FABP和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0 d,观察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AMI组血清H-FABP水平明显高于UAP组及对照组(P〈0.01)。血清H-FABP水平与cTnI呈正相关(r=0.53,P〈0.01)。AMI组和UAP组H-FABP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P〈0.05)。治疗前,死亡组与非死亡组血清H-FA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3天,无MACE组血清H-FABP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低于正常参考范围,而MACE组和死亡组仍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治疗后第7天,MACE组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并低于正常参考范围;死亡组血清H-FABP水平与治疗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仍高于正常参考范围。AMI患者血清H-FAB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Ⅰ~Ⅳ]呈正相关(r=0.51,P〈0.01)。结论血清H-FABP可作为AMI的一种标志物,对AMI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观察治疗过程中血清H-FABP水平动态变化对AMI患者预后评估有重要意义。
伍树芝鲁晓红谭逵陈健
关键词: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急性心肌梗死
血清NT-proBNP检测对冠心病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被引量:16
2011年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浓度变化对冠心病(CHD)患者诊断和预后的意义。方法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132例CHD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无症状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急性心肌梗死(AM I)组]和30名健康对照者及34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住院后第7天、第15天、第30天血清NT-proBNP和肌钙蛋白I(cTnI)水平。CHD患者同步作心电图检查。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0 d,观察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CHD不同病变程度各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加重逐渐升高,并与患者心功能分级[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Ⅰ~Ⅳ]呈正相关(r=0.81,P<0.01)。NT-proBNP>1 596.63 ng/L的CHD患者NYHAⅢ~Ⅳ级、心电图ST-T改变、随访期内出现MACE的例数明显高于NT-proBNP≤1 596.63 ng/L者(P<0.01)。ACS患者好转出院组治疗后第7天血清NT-proBNP水平显著降低(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继续下降。死亡组治疗过程中血清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治疗后第15天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心力衰竭(HF)恶化组治疗前、后血清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nI阴性死亡组与cTnI阳性死亡组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与CH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CHD患者早期诊断、预后及死亡风险评估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作为CHD患者危险分层的监测指标。
伍树芝鲁晓红谭逵陈健易斌
关键词:冠心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血清NT-proBNP检测对AMI患者预后及死亡风险评估的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浓度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及死亡风险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54例AMI患者、30名健康对照者以及AMI患者治疗后第3d、第7d血清NT-proBNP水平。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80 d,观察随访期间发生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结果 AMI组患者进院时血清NT-pro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且与AMI后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Ⅰ-Ⅳ)呈正相关(r=0.71,P〈0.01)。随心功能分级递增,血清NT-proBNP水平逐渐升高,随访期内发生的MACE明显增多。NYHAⅢ-Ⅳ级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NYHAⅠ-Ⅱ级组(P〈0.01)。治疗前,≤3d死亡组血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治疗后第3d,4-30d死亡组血清NT-proBNP水平比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亦高于非死亡组(P〈0.05)和31-180 d死亡组(P〉0.05)。治疗后第7d非死亡组血清NT-proBNP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亦明显低于2个死亡组(P〈0.01)。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与AMI患者心功能损害程度及预后和死亡风险密切相关,观察AMI患者早期血清NT-proBNP水平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对AMI患者预后和死亡风险评估有重要价值。
伍树芝鲁晓红谭逵陈健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I
血清NT-proBNP测定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HF)患者血清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107例HF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及28例HF患者经常规抗HF治疗第3天、第7天、第15天时的血清NT-proBN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HF组心功能Ⅰ~Ⅳ级[按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A)分级]患者的血清NT-proBNP水平分别为(308.31±39.64)、(510.57±92.58)、(2 297.81±290.12)、(5 630.85±393.87)ng/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00 ng/L),且血清NT-proBNP水平随着HF程度加重呈指数增加[相关系数(r)=0.76,P〈0.01]。HF患者治疗3 d后血清NT-ProBNP的水平开始明显降低(P〈0.01),第7天、第15天血清NT-ProBNP水平继续下降,且与患者心功能的改善相对应。治疗后3个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血清NT-proBNP水平下降幅度与NYHAⅢ~Ⅳ级患者分级下降例数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1、0.53、0.77,P〈0.01)。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是反映心功能状态的客观指标。检测血清NT-proBNP水平对HF的诊断、严重程度和疗效评价有重要价值。
伍树芝
关键词:心力衰竭血清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氨基端B型脑钠肽前体与血尿酸相关水平关系的研究
陈键伍树芝
血清NT-proBNP、HFABP和cTnI在不同病变程度冠心病中的表达特性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钙蛋白I(cTnI)在不同病变程度冠心病(CHD)中的表达特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582例CHD患者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组(142例)、稳定心绞痛组(SAP)(151例)、不稳定心绞痛组(UAP)(155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134例)。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582例CHD患者及8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NT-proBNP、HFABP和cTnI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不同病变程度CHD组血清NT-proBNP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随冠脉病变程度加重,NTproBNP水平及阳性率逐渐升高,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组HFABP和cTnI水平及阳性率明显高于UAP组(P<0.01),UAP组明显高于SAP组(P<0.01),SAP组和SMI组与对照组HFABP和cTn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HFABP和cTnI阳性率均为0。SAP组和SMI组NT-proBNP阳性率明显高于HFABP和cTnI阳性率(P<0.01),UAP组NT-proBNP和HFABP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阳性率(P<0.01)。根据ROC曲线选取NT-proBNP为317.23和725.40 ng/L作为SMI和SAP诊断的临界值;选取NT-proBNP、H-FABP和cTnI分别为2 125.40 ng/L、7.86 ng/L和0.085 ng/L及3 984.21 ng/L、14.75 ng/L、1.98 ng/L作为诊断UAP和AMI临界值,可获最佳诊断价值。结论血清NT-proBNP、HFABP和cTnI在不同病变程度CHD中有不同的表达特性,联合检测NT-proBNP、HFABP和cTnI对不同病变程度CHD诊断及CHD分型有重要临床价值。
伍树芝陈键秦伟国邓胜徐艳
关键词: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冠心病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NT-proBNP与血尿酸相关水平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中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血清尿酸(UA)的变化的关系。方法选择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5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3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7例]。另选老年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NT-proB-NP、UA的浓度,比较AMI组和UAP组患者的血清NT-proBNP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UA水平。结果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NT-proBNP和hs-CRP与血清尿酸(UA)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血清NT-proBNP和hs-CRP与血清尿酸(UA)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脉狭窄各组血清NT-proBNP、UA、hs-CRP的水平较正常冠脉组明显增高(P<0.01),且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各组间血清NT-proBNP、UA比较,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血清NT-proBNP、UA、hs-CRP的水平增高。结论 ACS患者血清NT-proBNP和hs-CRP水平与血清UA水平升高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密切相关,是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因素。
陈键伍树芝
关键词: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
NT—proBNP检测对老年慢性病患者5年内死亡风险评估的价值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对老年慢性病患者5年内死亡风险评估的价值。方法将765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冠心病(136例)、高血压病(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86例)、2型糖尿病(75例)、脑梗死(7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病(73例)、冠心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1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61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51例)、三种疾病并存者(60例)]按随访期内病情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312例)和死亡组(453例)。采用双向侧流免疫法检测所有入选患者和8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NT—proBNP水平。所有患者随访5年,观察随访期间发生的死亡事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慢性疾病死亡组NT—proBNP水平均明显高于其生存组(P〈0.01),死亡患者与生存患者年龄、男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慢性疾病死亡组血清NT—proBNP水平、患者年龄和男性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不同生存时间死亡组患者之间血清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明显高于生存组和对照组(P〈0.01);随患者生存时间减少,血清NT—proBNP水平逐步升高,NT—proBNP水平与随访期内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r=-0.369,P=0.00)。根据ROC曲线选取NT-proBNP为1499.50ng/L作为预测老年慢性病患者5年内死亡的临界值,可获最佳诊断价值。Kaplan-Meier曲线分析表明,不同NT-proBNP水平组患者5年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NT-proBNP水平升高,患者生存率逐步降低。结论血清NT-proBNP水平对不同老年慢性病患者死亡风险均有预测价值,是老年慢性病患者死亡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清NT—proBNP水平与老年慢性病患者5年内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密切相关,可作为老年慢性病患者危险分层的监测指标。
伍树芝邓胜秦伟国陈健
关键词:利钠肽慢性病
血清S100-β蛋白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研究血清S100-β蛋白在急性脑梗死(ACI)诊断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73例ACI患者(ACI组)和50例有类似症状的非ACI患者(对照组)血清,采用固相免疫层析技术测定血清S100-β蛋白水平。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来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S100-β蛋白与NIHSS评分之间的关系。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恢复状态,比较预后不良组和预后良好组之间S100-β蛋白水平的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S100-β蛋白在ACI的诊断和预后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ACI组S100-β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神经功能缺损组之间S100-β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β蛋白水平随着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加重而呈上升趋势。S100-β蛋白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673,P=0.000)。预后不良组S100-β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100-β蛋白与mRS评分呈正相关(r=0.668,P=0.000)。ROC曲线显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对ACI诊断的AUC=0.809,灵敏度为65.8%,特异度为82.0%;预测预后不良的AUC=0.905,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90.5%。结论血清S100-β蛋白水平可作为评价ACI病情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且对ACI的预后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S100-β蛋白单独测定对ACI的诊断价值有限。
黄洪琳伍树芝
关键词:S100-Β蛋白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