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伟
- 作品数:7 被引量:16H指数:2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105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脐带血和乳腺癌患者外周血来源CIK细胞PD-1表达及对MCF-7细胞杀伤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脐带血和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来源的CIK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l(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的表达及其对乳腺癌MCF-7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集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在解放军第105医院住院的健康产妇脐带血和乳腺癌患者外周静脉血各5例,分离PBMC,体外培养、扩增CIK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时间节点两种来源的CIK细胞PD-1表达情况,分别取培养第7、14、21、28天的CIK细胞与MCF-7细胞共培养,细胞计数(CCK-8)法测定CIK细胞对MCF-7细胞的杀伤率,吖啶橙-溴化乙啶双染(AOEB)法观察共培养后CIK细胞凋亡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CIK细胞凋亡率。结果: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脐带血和乳腺癌患者静脉血来源的CIK细胞PD-1表达率均逐渐上升,第14天时脐带血组CIK细胞PD-1表达率低于乳腺癌组[(38.42±4.76)%vs(50.54±3.50)%,P<0.05],至第21天后两组PD-1表达率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第7、14、21、28天两组CIK细胞对MCF-7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18.54±3.54)%和(21.74±4.27)%、(71.86±16.86)%和(58.78±24.25)%、(44.32±26.87)%和(43.96±26.04)%、(43.24±24.27)%和(40.28±23.69)%,以培养第14天的脐带血来源的CIK细胞的杀伤活性最强(P<0.05)。分析发现,两种来源的CIK细胞PD-1表达水平与CIK细胞的凋亡率呈正相关(r=0.971,r=0.900,均P<0.01),与杀伤率呈负相关(r=-0.865,r=-0.885,均P<0.01)。结论:活化的CIK细胞表面高表达PD-1,脐带血较乳腺癌患者静脉血来源的CIK细胞表面PD-1水平低;培养第14天的CIK细胞凋亡率均较低,其杀伤能力更强。
- 刘力伟周敏刘波潘跃银
- 关键词:脐带血MCF-7细胞
- 脐血来源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体外增殖及杀伤活性的对比观察
- 2014年
- 目的观察脐血和不同年龄段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的特点。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一○五医院分娩的健康胎儿的脐带血5份(A组);采集20例CHB患者的外周血,分为2组,即B组12例(年龄20~35岁),C组8例(年龄〉35岁)。采用Ficoll两步分离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应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成CIK细胞,检测CIK细胞的免疫表型,噻唑蓝比色法测定其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采用t检验分析不同组CIK细胞增殖倍数,卡方检验分析杀伤活性率的差异。结果第15天时,B组体外CIK细胞增殖达到(589.15±237.60)倍,A组为(600.93±249.10)倍,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为(370.45±165.2)倍,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CIK细胞对K562的杀伤率分别为(77.3±5.1)%、(54.5±3.5)%、(44.1±3.4)%,A组与B、C 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脐血来源的CIK细胞体外增殖快,杀伤活性强;大于35岁的CHB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降低,不宜接受自体CIK细胞移植。
- 刘力伟李嘉嘉朱立新刘波
- 关键词:胎血杀伤细胞免疫活性
- 脐血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癌患者来源CI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脐血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癌患者外周血诱导的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的特点。方法:分别采集解放军第105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健康产妇剖宫产胎儿的脐带血5份(A组)、感染科住院的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体外周血15份(B组)、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体外周血5份(C组),采用Ficoll两步分离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l 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的免疫表型CD3\CD8\CD16\CD56,MIT法测定其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体外培养15 d时,C组CIK细胞体外增殖倍数与A组相似[(577.24±202.4)vs(600.93±249.1)倍,P>0.05],该两组均显著高于B组[(385.16±117.3)倍,P<0.05];A组CIK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B组和C组[(77.3±5.1)%vs(44.1±3.4)%、(54.5±3.7)%,P<0.01]。结论:脐血来源的CIK细胞体外增殖快、杀伤活性强;合并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癌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和杀伤能力明显降低,不宜接受自体CIK细胞移植。
- 刘力伟李嘉嘉朱立新刘波
- 关键词:脐血CIK细胞
- CIK细胞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研究CIK细胞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影响以及其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0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长春瑞滨+顺铂:NP,35例)和联合组(CIK+NP,35例)。对两组疾病总有效率、总控制率、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和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28.6%与对照组22.9%无统计学差异,但总控制率77.1%明显高于对照组51.4%;联合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外周血CD3+、CD4+、CD4+/CD8+百分率明显高于治疗前以及同期对照组水平;联合组不良反应小于对照组。结论 CIK细胞联合NP化疗方案副作用小,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能有效改善NSCLC患者生活质量。
- 叶瑞萍蔡树华刘波刘力伟
- 关键词:CIK细胞非小细胞肺癌化学治疗
- 不同年龄段慢性肝衰竭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慢性肝衰竭患者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特点。方法在慢性肝衰竭患者30例和非肝病患者30例,各分3个组,即A组为20~35岁,B组为35~55岁和C组为>55岁。取骨髓血50毫升,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接种于56.7cm2培养皿内,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在第7天计数集落形成单位;当贴壁细胞融合后进行传代,计算增至治疗所需细胞数量的传代时间和细胞增殖率。结果在慢性肝衰竭患者,A组为6例,B组为18例,C组为6例;在非肝病组,分别为7、12和11例;在肝衰竭患者A组、B组和C组每皿细胞集落单位分别为15.3±8.7×106、8.6±5.2×106和4.2±3.6×106,而在非肝病患者则分别为14.7±7.1×106、13.5±7.4×106和10.3±4.9×10(6P<0.05);第一代细胞倍增时间比较,肝衰竭患者A组、B组和C组分别为178.7±79.6h、264.1±102.3h和457.7±155.6h,而非肝病患者则分别为156.3±62.5h、192.7±88.6h和311.6±142.8h(P<0.05);第二代细胞倍增时间比较,肝衰竭患者也明显比非肝病患者延长。结论大于55岁的慢性肝衰竭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在选择干细胞移植治疗时,宜选择其他来源的细胞。
- 刘力伟陈从新李嘉嘉朱立新胡立芬
- 关键词:慢性肝衰竭年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
- 多次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多次进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肝内移植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接受单次HUC-MSCs肝内移植治疗20例,接受多次细胞移植治疗20例,另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在DSA下,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或在超声引导下行肝内门静脉穿刺,注入HUC-MSCs约4×108个,行细胞移植治疗1~3次,随访36个月。结果在随访结束时,多次接受细胞移植治疗组死亡2例,接受单次细胞移植治疗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5例;多次移植组血清TBIL为(19.8±5.6)μmol/L、ALB为(40.6±2.2)g/L、INR为(1.1±1.6)和Child-Pugh评分为(5.3±0.6),与对照组【(50.2±4.3)μmol/L、(32.4±4.3)g/L、(1.6±1.3)和(8.9±0.5)】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次移植组【(30.4±8.6)μmol/L、(35.6±4.8)g/L、(1.4±0.9)和(7.0±0.6)】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次移植组患者肝脏最大平扫面积为(140.2±14.5)cm2、脾脏长度为(145.2±19.3)mm、脾脏厚度为(45.8±9.2)mm,与对照组【(134.3±15.6)cm2、(154.7±20.1)mm、(49.9±8.7)mm】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次接受HUC-MSCs移植可有效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安全性可行,其长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 张骏飞宋海燕陈曦潘劲劲刘力伟陈从新刘波
- 关键词:肝硬化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细胞移植
- 抑制乳腺癌患者自体CD3AK细胞PD-1的表达对杀伤MCF-7/adr细胞的影响
- 目的:探讨抑制PD-1后的乳腺癌患者自体CD3AK细胞对乳腺癌MCF-7/adr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介导逆转录技术将已构建的PD-1重组质粒转染入CD3AK细胞抑制PD-1的表达,流式细胞法检测CD3AK和M...
- 刘力伟
- 关键词:PD-1MCF-7/ADR杀伤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