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立新

作品数:6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增殖
  • 2篇杀伤
  • 2篇杀伤活性
  • 2篇脐血
  • 2篇细胞
  • 2篇活性
  • 2篇基因
  • 1篇抑癌
  • 1篇抑癌基因
  • 1篇增殖能力
  • 1篇杀伤细胞
  • 1篇衰竭
  • 1篇胎血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增殖
  • 1篇突变
  • 1篇年龄
  • 1篇年龄段
  • 1篇脐血来源
  • 1篇肿瘤

机构

  • 6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10...
  • 1篇解放军第一○...

作者

  • 6篇朱立新
  • 3篇李嘉嘉
  • 3篇耿小平
  • 3篇刘力伟
  • 2篇刘波
  • 1篇范上达
  • 1篇赵中海
  • 1篇陈从新
  • 1篇胡立芬
  • 1篇孙昀

传媒

  • 2篇医学分子生物...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05
  • 1篇200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脐血来源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体外增殖及杀伤活性的对比观察
2014年
目的观察脐血和不同年龄段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的特点。方法采集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解放军第一○五医院分娩的健康胎儿的脐带血5份(A组);采集20例CHB患者的外周血,分为2组,即B组12例(年龄20~35岁),C组8例(年龄〉35岁)。采用Ficoll两步分离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在体外应用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成CIK细胞,检测CIK细胞的免疫表型,噻唑蓝比色法测定其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采用t检验分析不同组CIK细胞增殖倍数,卡方检验分析杀伤活性率的差异。结果第15天时,B组体外CIK细胞增殖达到(589.15±237.60)倍,A组为(600.93±249.10)倍,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为(370.45±165.2)倍,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CIK细胞对K562的杀伤率分别为(77.3±5.1)%、(54.5±3.5)%、(44.1±3.4)%,A组与B、C 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脐血来源的CIK细胞体外增殖快,杀伤活性强;大于35岁的CHB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降低,不宜接受自体CIK细胞移植。
刘力伟李嘉嘉朱立新刘波
关键词:胎血杀伤细胞免疫活性
不同年龄段慢性肝衰竭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观察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段慢性肝衰竭患者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特点。方法在慢性肝衰竭患者30例和非肝病患者30例,各分3个组,即A组为20~35岁,B组为35~55岁和C组为>55岁。取骨髓血50毫升,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接种于56.7cm2培养皿内,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在第7天计数集落形成单位;当贴壁细胞融合后进行传代,计算增至治疗所需细胞数量的传代时间和细胞增殖率。结果在慢性肝衰竭患者,A组为6例,B组为18例,C组为6例;在非肝病组,分别为7、12和11例;在肝衰竭患者A组、B组和C组每皿细胞集落单位分别为15.3±8.7×106、8.6±5.2×106和4.2±3.6×106,而在非肝病患者则分别为14.7±7.1×106、13.5±7.4×106和10.3±4.9×10(6P<0.05);第一代细胞倍增时间比较,肝衰竭患者A组、B组和C组分别为178.7±79.6h、264.1±102.3h和457.7±155.6h,而非肝病患者则分别为156.3±62.5h、192.7±88.6h和311.6±142.8h(P<0.05);第二代细胞倍增时间比较,肝衰竭患者也明显比非肝病患者延长。结论大于55岁的慢性肝衰竭患者自体骨髓干细胞体外增殖能力明显降低。在选择干细胞移植治疗时,宜选择其他来源的细胞。
刘力伟陈从新李嘉嘉朱立新胡立芬
关键词:慢性肝衰竭年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能力
脐血和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癌患者来源CIK细胞的增殖及杀伤活性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观察脐血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癌患者外周血诱导的CIK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及杀伤活性的特点。方法:分别采集解放军第105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健康产妇剖宫产胎儿的脐带血5份(A组)、感染科住院的合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体外周血15份(B组)、无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自体外周血5份(C组),采用Ficoll两步分离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诱导培养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l K)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的免疫表型CD3\CD8\CD16\CD56,MIT法测定其对白血病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体外培养15 d时,C组CIK细胞体外增殖倍数与A组相似[(577.24±202.4)vs(600.93±249.1)倍,P>0.05],该两组均显著高于B组[(385.16±117.3)倍,P<0.05];A组CIK细胞杀伤活性显著高于B组和C组[(77.3±5.1)%vs(44.1±3.4)%、(54.5±3.7)%,P<0.01]。结论:脐血来源的CIK细胞体外增殖快、杀伤活性强;合并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癌患者CIK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和杀伤能力明显降低,不宜接受自体CIK细胞移植。
刘力伟李嘉嘉朱立新刘波
关键词:脐血CIK细胞
CDH13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05年
CDH13是一个独特的钙粘蛋白。近来的研究表明,CDH 13是一个抑癌基因,此外,它在细胞粘附、信号转导及细胞生长调节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CDH 13表达的沉默可由其基因5’启动子区的异常甲基化或等位基因的缺失与异常甲基化的联合作用导致。
孙昀耿小平朱立新
关键词:CDH抑癌基因甲基化
免疫性血管受损在肝癌自发性破裂中的作用机理
朱立新耿小平范上达
该项目首次提出血管受损与肝癌自发性破裂之间的相关性,并提出抗原抗体复合物为肝癌破裂患者及肿瘤破裂的病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肝癌自发性破裂机理的建立,能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预防措施。通过检测患者有无抗...
关键词:
关键词:肝癌破裂肿瘤破裂
p73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4年
p73是最近发现的p53家族的一员,它与p53不仅在蛋白结构上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功能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抑癌基因。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P73在功能和调控机制上与P53都具有不同点。P73具有诱导细胞凋亡的能力,其机制与P53不同。P73在很多肿瘤中的表达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这与经典的抑癌基因也不同。因此对于P73基因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赵中海朱立新耿小平
关键词:P73基因基因克隆基因定位基因表达基因突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