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强 作品数:66 被引量:208 H指数:8 供职机构: 福建省立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 福建省农科院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基金 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肾微小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影像表现 罗敏 蔡文超 包强应用心脏磁共振成像技术预测心房颤动患者消融术后早期复发概率的可行性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应用钆对比剂延迟增强-心脏磁共振成像(late-gadolinium enhanced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LGE-CMRI)检查预测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射频消融术后AF早期复发概率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7年12月期间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住院行环肺静脉射频消融术(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ablation,CPVA)治疗的38例AF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术后3个月均接受LGE-CMRI检查,测量各个肺静脉口瘢痕范围,计算环肺静脉瘢痕占比。以术后3个月根据普通心电图或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AF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10例)和未复发组(28例),比较两组间环肺静脉瘢痕占比及各临床特征资料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curve,ROC曲线)进行分析。结果复发组环肺静脉瘢痕占比为(60.96±4.69)%,低于未复发组[(82.54±6.71)%,t=3.475,P<0.05];两组间其他临床特征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术前AF类型、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左心房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环肺静脉瘢痕占比与早期AF复发呈负相关(回归系数β=﹣0.177,P=0.01,OR=0.838,95%CI:0.732~0.958);环肺静脉瘢痕占比曲线下面积为0.857,P=0.003,最佳临界点为70.75%,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87.5%。结论环肺静脉消融术后行LGE-CMRI检查预测其AF早期复发概率是可行的,术后环肺静脉瘢痕占比值大于70.75%时,AF早期复发可能性小。 苏家威 俞顺 包强 林建华 张建成关键词:心房颤动 心脏磁共振成像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MRI特征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探讨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NN)的MRI平扫和动态增强特征及病理表现,以提高对SNN的诊断。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SNN患者的MRI征象,对病灶数目、形状、大小、部位、边界,以及MRI平扫和增强后信号、强化方式进行评价,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共发现10个病灶,平扫T1WI示7个病灶呈稍低信号,3个呈等信号;T2WI示2个病灶呈稍高信号,8个呈等信号,其中2个等信号及1个稍高信号病灶内见点状或小斑片状高信号;DWI示5个呈病灶呈等信号,5个呈稍高信号。10个病灶增强扫描后内部均未见强化,在门静脉及延迟期呈明显低信号,边界及形态显示清楚,边缘强化。病理表现:肝脏SNN中央为凝固性坏死物质,外周的薄层纤维包膜中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细胞及少数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节周围的肝细胞基本正常。结论 MRI平扫和动态增强能较好地反映SNN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SNN的诊断。 俞顺 方主亭 包强 苏家威 杜瑞宾关键词:肝疾病 孤立性坏死结节 图像增强 CT阈值法测量乳突气房体积与面神经管垂直段位置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CT阈值法软件测量乳突气房体积的可行性,分析乳突气化程度与面神经管垂直段(VFN)位置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64层螺旋CT颞骨平扫的患者(共59侧),运用CT值阈值法软件测量乳突气房体积,根据乳突气房气化程度将患者分为气化良好组、气化不良组及无气化组,比较男性与女性、左侧与右侧的乳突气房体积,测量并比较3组VFN至外耳道骨性后壁的距离(d1)、圆窗龛的距离(d2)及乳突外侧缘骨质的距离(d3)。结果气化良好组23侧,气化不良组20侧,无气化组16侧。男性与女性乳突气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与右侧突气房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化良好组d1、d2小于气化不良组(P<0.05),d3大于气化不良组(P>0.05);气化不良组d1、d3与无气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化良好组d1、d2、d3与无气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阈值法可准确地测量乳突气房的体积,可作为判断乳突气房气化程度的新方法。乳突气房气化程度越好,VFN位置越靠近圆窗龛及外耳道骨性后壁,临床上依据乳突气房气化程度可评估VFN位置情况。 张国来 包强 陈光辉 郑永豫 周艺贤全身MR扩散加权成像在鉴别淋巴结肿大原因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全身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WB MR DWI)对初诊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初诊淋巴结病变患者78例,其中淋巴瘤31例(淋巴瘤组),肿瘤转移性淋巴结病变30例(转移性淋巴结组),炎性淋巴结17例(炎性淋巴结组),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行WB MR DWI检查,分别记录淋巴结病变个数并测量其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每两组病变的ADC值鉴别价值。结果淋巴瘤组、转移性淋巴结组及炎性淋巴结组平均ADC值分别为(1.197±0.388)×10-3mm2/s、(1.343±0.299)×10-3mm2/s和(1.677±0.466)×10-3mm2/s,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组的平均ADC值均明显小于炎性组,淋巴瘤组的平均ADC值也小于转移性淋巴结组(P<0.01),应用ROC曲线得出鉴别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淋巴瘤与炎性淋巴结、转移性淋巴结与炎性淋巴结及良、恶性淋巴结的ADC值鉴别诊断阈值分别为1.085×10-3mm2/s、1.575×10-3mm2/s、1.655×10-3mm2/s和1.575×10-3mm2/s,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41.5%、80.9%,78.6%、64.5%,84.5%、57.1%和78.2%、64.5%。结论 WB MR DWI结合ADC值对初诊不明原因淋巴结肿大原因有一定鉴别诊断价值,但对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价值有限。 陈淑香 尹化斌 高峰 钱亭 孟凡华 包强关键词:淋巴结病变 淋巴瘤 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的MRI表现和病理对照 目的:肝脏孤立性坏死结节(solitary necmtic nodule,SNN)是一种肝内非肿瘤性良性病变,常不伴有明确的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为体检时偶然发现。虽其为肝脏的良性病变,但由于该病变中含有大量凝固性坏死物质,... 俞顺 方主亭 包强 苏家威 杜瑞宾文献传递 原发性及创伤后脑神经病变磁共振检查序列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Philips 1.5T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跃稳态梯度回波序列(Threedimensional time of flight spoiled gradient echo,3D-TOP-SPGR,3D-TOF)与三维平衡式稳态自由进动梯度回波序列(Three-dimensional Balance fast field echo,3D-BFFE)对脑干区脑神经及毗邻血管的显示对比,优化原发性及创伤后脑神经病变的患者磁共振检查的扫描方法。方法对50例可疑原发性或创伤后脑神经病变的患者(排除颅内占位、炎症性及脑实质挫裂伤病变)的脑干区同时行3D-TOF及3D-BFFE序列扫描,经2名磁共振主治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阅片,评价3D-TOF、3D-BFFE以及两种序列图像联合对相应脑神经形态及毗邻血管关系的显示情况,其中重点观察第Ⅲ、Ⅴ、Ⅶ、Ⅷ对颅神经及与其毗邻的血管关系,并进行临床治疗回访,评价上述磁共振扫描方法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评分统计后显示3D-TOF和3D-BFFE两种序列图像联合不论是观察神经还是血管的评分均值均高于单选序列;在观察神经方面单选3D-BFFE或两种序列图像联合观察的效果评分均较高,与单选3D-TOF序列观察效果差异均显著(P<0.05),单选3D-BFFE与两种序列图像联合观察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在观察血管方面单选3D-TOF或两种序列图像联合观察的效果评分均较高,与单选3D-BFFE序列观察效果差异均显著(P<0.05),单选3D-TOF与两种序列图像联合观察效果差异不明显(P>0.05)。且2名医师观察后诊断为脑神经血管压迫或高度可疑压迫的患者有9例,其中单选3D-TOF序列观察即可诊断并判定责任血管的1例,单选3D-BFFE序列观察可诊断并判定责任血管的有4例,另外有4例需要两种序列图像联合观察、对比才可诊断并判定责任血管。后续随访这9例患者中有7例临床拟诊为脑神经血管压迫并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并最终被临床确诊。结论在应用Philips 1.5T磁共振仪进行脑干区脑神经检查中,联合应用3D-TOF、3D-BFFE序列扫 苏家威 俞顺 罗敏 包强关键词:原发性 创伤后 脑神经病变 3D-TOF 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及创伤后脑神经病变磁共振检查序列的对比研究 苏家威 俞顺 罗敏 包强MR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初探 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对宫颈癌根治术前病例作矢状动态增强扫描,进行前瞻性分析,评估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宫颈活检确诊为宫颈癌21例,行常规MR及动态增强扫描,描绘病灶及周围组织动态增强扫描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评估动态增强对宫颈癌分期的价值。结果对比剂注入16s后,20例病灶均有不均匀强化,16例(80%)强化病灶信号较子宫肌层和基质高,48s后,病灶信号较宫颈基质高,与宫颈基质之间仍有良好的对比,延时300s后,15例(75%)病灶边缘呈环形强化,比T2WI可更清楚显示病灶与阴道穹窿、宫颈管的关系,但与T2WI相比病灶范围“缩小”。宫颈癌MR平扫分期准确率为72.2%。平扫和动态增强MR综合分期准确率为88.9%。结论动态增强扫描对宫颈癌和周围组织的关系显示更好,对小宫颈癌检出更敏感,MR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对宫颈癌的定位、定性和分期准确性。 林梅 包强 王尔祯 林孟光 严刚 池菊仙 金宇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宫颈癌 脑膜炎的MRI表现及诊断 被引量:1 2000年 包强 王尔祯关键词:脑膜炎 NMR 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