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晓青 作品数:30 被引量:52 H指数:5 供职机构: 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 天普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婴幼儿深低温低流量的安全灌注流量及时间探讨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婴幼儿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 (CPB)的安全灌注流量及时间。方法 回顾性总结 1994~ 2 0 0 2年采用深低温低流量CPB方法行法乐氏四联症 (TOF)根治术 ,低流量灌注时间超过 6 0min的婴幼儿。全组 2 7例 ,年龄 2~ 36 (14 .6 1± 11.30 )m ,体重 5~ 13(8.2 5± 2 .31)kg ,全身降温至鼻咽温 18~ 2 3(2 0 .0 9± 1.84 )℃ ,低流量 2 5~ 5 0 (37.5 6± 6 .82 )ml/ (kg .min) ,持续灌注 6 0~ 130 (81.35± 18.4 0 )min ,低流量期间红细胞压积 (Hct) 0 .16~ 0 .2 8(0 .2 2± 0 .0 5 ) ,静脉血氧饱和度 (SvO2 )维持高于 6 5 %。结果 2 7例婴幼儿 ,术后 1~ 5 (2 .39± 1.2 1)h清醒 ,未出现神经精神异常症状和体征。术后发生严重肺并发症 (灌注肺 ) 2例 ,2例因低心输出量综合征死亡。存活 2 5例 ,经治愈出院。结论 鼻咽温 2 0℃时 ,中度血液稀释Hct(0 .2 1~ 0 .2 4 ) ,婴幼儿低流量 4 0ml/ (kg .min)持续灌注 ,安全时间可达 90min甚至更长。 黄小蝶 叶晓青关键词:婴幼儿 深低温 低流量 体外循环 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的临床和基础研究 姬尚义 姚滨 杨建安 陈伟新 王小雷 叶晓青 刘志红 季军 杨晓涵 刘希伶 张艳晖 谭敏 徐加 陈长春 林枫楠 一、在动物实验方面,我们在猪身上完成了“应用钢卷套扎吻合主、肺动脉进行心脏移植”的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涤纶布包覆的钢圈套扎吻合法用于心脏移植大血管的吻合,具有简单易行,效果可靠的特点。与传统方法相比,可显著缩短主动脉和肺动...关键词:关键词:心脏移植 供心保护 原位心移植术体外循环管理 2004年 目的 :总结 4例原位心脏移植术体外循环 (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 ,ECC)经验。方法 :4例均采用中低温 ,中、高流量灌注。术中注重心、肺、肾等重要器官及血液的保护。切取供心前灌注 4℃改良St.Thomas液使其迅速停搏。供心离体后 ,用 5 0 0 0mL冷生理盐水冲洗心腔后经主动脉根部灌注 4℃威斯康星大学溶液 (UniversityofWis consinsolution ,UW液 ) 1 0 0 0mL ,放入冰生理盐水内保存。吻合全程中供心表面置冰屑 ,左心房内滴注冷生理盐水。结果 :ECC时间 (1 33.3± 1 3.1 )min ,供心热缺血时间为 1~ 3min ,冷缺血时间为 (1 4 2 .0± 2 8.2 )min。 4例心脏均自动复跳 ,术后 1月左室射血分数为 6 0 %~ 6 5 %。 1例因急性排异反应术后第 1 5 0天猝死 ,其余 3例目前存活。结论 :良好的ECC管理 。 叶晓青 黄小蝶 李文媚 王辉 张莉关键词:体外循环 ECC 心脏移植 扩张型心肌病 抑肽酶与冠脉搭桥术围术期心梗相关性的初步观察 2005年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术中应用抑肽酶是否引起围术期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方法:11例择期冠状动脉搭桥术者,均浅低温体外循环(CPB),预充抑肽酶500万KIU。6例灌注4∶1冷含血心脏停搏液(10~15℃),5例单次灌注4℃组氨酸-色氨酸-α酮戊二酸(HTK)液。于麻醉诱导后、CPB停机前、术后2h、第1天、第2天分别采取外周血,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含量。并观察记录异常心电图及胸痛主诉。结果:CPB中至术后第一天CK-MB均显著升高,第二天均恢复正常。5例于术后第一、二天有短暂不典型的ST抬高,全体无胸痛主诉。1例死于呼吸衰竭,其余痊愈出院。结论:未能观察到CABG患者应用大剂量抑肽酶增加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危险。 叶晓青 黄小蝶 王辉 张莉莉关键词:抑肽酶 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肌梗死 乌司他丁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中心肌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心内直视手术行瓣膜置换患者79例,分为4组:A组(预处理组),乌司他丁2万u/kg,于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前10min自中心静脉输入;B组(后处理组),乌司他丁1万u/kg,于升主动脉阻断后加入体外循环(CPB)心脏含血停跳液中2~3次灌完;C组(联合处理组),先以乌司他丁2万u/kg,于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10 min前通过中心静脉输完,继以乌司他丁1万u/kg于升主动脉阻断后加入CPB心脏含血停跳液中2~3次灌完;D组(对照组),术中不应用乌司他丁。在T1(麻醉后,升主动脉阻断前10 min)、T2(升主动脉阻断后40 min)、T3(升主动脉开放后45min)及T4(术终)等时点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活性、肌钙蛋白I(cTnI)水平;在T3时点取右心耳心肌组织约200μg一块多聚甲醛固定时制作石蜡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 (1)T1时4组之间各指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SOD活性各组组内在T2、T3、T4均低于T1时,A、B、C、D 4组内T1~T3呈逐渐下降趋势(P<0.05),其中D组最显著(P<0.05),而在T4升高,但仍未达到T1水平;组间在T2~T4时间点,SOD活性A、B、C 3组均高于D组(P<0.05),C组显著高于A、B组(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MDA及cTnI含量:A、B、C、D 4组内T2、T3、T4均高于T1时;4组内自T1~T3呈逐渐上升趋势(P<0.05),其中D组最显著(P<0.01),在T4下降,但仍未降至T1水平;组间在T2~T4时间点,MDA及cTnI含量A、B、C 3组均低于D组(P<0.05),C组显著低于A、B组(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D组较A、B、C组心肌损伤显著。结论乌司他丁后处理可减轻CPB心内直视手术缺血再灌注损伤,与预处理保护作用相当,且可与预处理产生协同保护作用。 王小雷 王焰斌 翟宇佳 叶晓青 程毅坚 李刚 王湘 王毅关键词:乌司他丁 后处理 心脏手术 心肌损伤 体外循环 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管理 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总结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的体外循环管理方法。方法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外科手术110例,其中,房间隔缺损修补术79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2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6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4例,二尖瓣置换10例,三房心矫治1例,并对体外循环建立方法、体外循环过程及手术后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110例患者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为61~364(133±64)min;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为17~192(82.0±44.5)min;术后呼吸辅助时间4.0~26.5(4.5±1.8)h;术后住院时间5~10 d;92例患者围术期未使用血制品(83.6%)。术中1例患者股动静脉插管时未完全肝素化,更换股动静脉插管后顺利体外循环;1例患者插股静脉管导致腹膜后血肿,其余108例无股动静脉插管相关并发症,全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完全胸腔镜下心脏手术体外循环方法安全、可行,开展此手术的初期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闭时间相对较长,应加强体外循环的管理。 张莉莉 叶晓青 李坚 杨晓涵关键词:胸腔镜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心脏手术中应用康斯特保护液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心内直视手术应用康斯特心肌保护液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冠脉搭桥及瓣膜置换术成人患者术中灌注5~8℃康斯特液30~40mL/kg。观察心脏自动复跳率、体外循环期间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结果、停止体外循环后2h多巴胺及肾上腺素用量、术后当日心电图及术后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情况、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滞留时间。结果:开放升主动脉阻断后心脏自动复跳率48%(24/50)。转流中动脉血pH<7.35者16例,剩余碱低于-3mmol/L者43例,红细胞比积15%~28%(20.38±3.32)%。停止体外循环后2h39例(78%)应用多巴胺3~10&g/(kg·min),12例(24%)应用肾上腺素0.006~0.06&g/(kg·min)。术后当日心电图除1例术中因右冠状动脉急性栓塞再次搭桥患者示ST段弓背抬高外其余患者均正常。12例(24%)因左心室功能不良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32.72±29.81)h,ICU滞留时间(93.86±58.36)h。结论:心脏直视手术应用康斯特液,单次灌注方法简便,心肌保护效果好。使用时注意监测血气电解质,出现紊乱及时处理,避免大量回收晶体液带来的不良反应。 叶晓青 黄小蝶 张莉莉 王辉 翟宇佳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CAPIOX RX-05型婴儿膜肺在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总结应用CAPIOX RX-05型婴儿膜肺的体会。方法:对2004年7月至2008年9月我院婴幼儿体外循环(ECC)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CAPIOX RX-05型婴儿膜肺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ECC时间15~474min,初始预充量330~500mL,ECC中输浓缩红细胞(275.16±180.40)mL,常规超滤及改良超滤12例,34/6例出现轻、中度血红蛋白尿,ECC中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高于100mmHg。死亡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7例,除1例转院治疗外,其余患儿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CAPIOX RX-05型膜肺预充量小、血流量大、氧合及排气效能高,可做负压静脉引流、内壁涂层减少血液破坏及系统性炎性反应,是婴幼儿ECC的上佳选择。 叶晓青 黄小蝶 张莉莉 李坚 翟宇佳关键词:体外循环 婴幼儿 全身常温、心脏低温体外循环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中的应用 2006年 目的探讨全身常温、心脏局部低温体外循环(CPB)在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0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常温组(15例)和低温组(15例),对比研究两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体温、胸腔引流量、血细胞水平等检测指标间的差别。结果常温组CPB时间较低温组短(37.5±11.6m in vs.51.6±12.0m in,P<0.05),手术时间也较低温组明显缩短(2.2±0.6h vs.2.7±0.5h,P<0.01),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前3h胸腔引流量和血细胞水平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常温、心脏局部低温体外循环明显缩短了手术的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陈长春 姬尚义 王湘 刘志红 李刚 叶晓青 黄晓蝶 王辉 张莉关键词:常温体外循环 心肌保护 乌司他丁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评价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后处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4组:U1组(预处理组),UTI20000U/kg,于麻醉后至升主动脉阻断前10min自中心静脉输入;U2组(后处理组),UTl10000/kg,于丌主动脉开放前5min自主动脉根部灌人;U3组(联合处婵组),U1、U2组方法联用;C组(对照组),不用UTI。对比分析4组患哲的心功能情况。结果(1)U1、U2、U3组主动脉开放3~5min心脏自动复跳率(70%、73%、90%)高于C组(33%);(2)U1、U2组再灌注心律失常评分、心电图ST—T段改变、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刹量和时间及血清MDA、H—FABP、IMA、CK—MB的浓度均低于C组而高于U3组(P〈0.05),血清SOD活性高于C组而低于U3组(P〈0.05),而U1、U2两组间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3)光镜下C组心肌组织呈凝同性坏死灶,示无结构的嗜酸性染色区;U3组心肌细胞损伤较小,细胞质、核染色均匀,边界清。结论UTI后处理通过抑制氧自由基减轻再灌注心律失常,产生心肌保护作用,从而改善心功能,和预处理保护作用相当,联合处理产生协同保护作用。 王焰斌 杨建安 王小雷 姚平 黄志勇 翟宇佳 程毅坚 叶晓青 李刚 杨晓涵 郭建洲关键词:心肺转流术 乌司他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