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欢
- 作品数:12 被引量:1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克罗恩病与肠结核临床及内镜特征的鉴别分析被引量:28
- 2010年
-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D)与肠结核(ITB)的临床及内镜特点,为两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6月-2009年2月168例CD患者和156例ITB患者的临床及内镜资料。结果CD以男性为主(男:女为108:60),肠道手术率较ITB高[(33.3%比10.9%,P〈0.01)];CD的腹泻、便血、肛周疾病、肠梗阻的发生率分别为66.1%、32.1%、16.1%和28.0%,明显高于ITB组(分别为47.00o、7.7%、3.4%和9.4%,P值〈0.05或〈0.01);而ITB的发热、盗汗多于CD组(P值均〈0.05),且伴肺结核、腹水发生率明显高于CD组(P值均〈0.01);ITB的球蛋白升高、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试验阳性率、结核抗体阳性率均高于CD组;CD患者内镜下纵行溃疡、网格状溃疡、卵石征、肠腔狭窄均多于ITB组(P值〈0.01或〈0.05),而ITB的环行溃疡、回盲瓣受累多见(P值〈0.01或〈0.05),且受累的回盲瓣常变形和开口固定。结论CD与ITB各有其临床特点,临床特点结合内镜下卵石征、纵行溃疡、网格状溃疡、环行溃疡出现的概率、回盲瓣受累情况及形态变化是鉴别两者的重要特征。
- 李学锋邹益友周明欢伍仁毅吴小平卢放根
- 关键词:克罗恩病肠结核内镜
- 解没食子酸链球菌与蓝氏贾第鞭毛虫合并感染的结肠癌1例
- 2021年
- 2018年全世界结直肠癌(CRC)新发约184万例,死亡近90万例,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位居所有癌症第3和第2位[1]。有研究报道了牛链球菌与CRC具有相关性,科学家逐渐认识肠道微生态与疾病的关联性,尽管基因测序研究证实解没食子酸链球菌解没食子酸亚种(SGG)是与CRC联系最紧密的肠道菌群,但SGG-CRC之间具体关联机制仍未定论[2]。有研究提示,SGG-CRC间可能还存在未知的协同感染因素或者未发现的调控信号[3]。本课题组发现1例以蓝氏贾第鞭毛虫腹泻为首发症状的结肠癌病例,进一步检查发现是SGG与蓝氏贾第鞭毛虫合并感染的CRC病例。国内外鲜见这种病例报道。
- 陈阳凤李学锋李学锋宋鸿志周明欢向波
- 关键词:结直肠癌蓝氏贾第鞭毛虫
- SCNN1A基因多态性与土家族、苗族及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钠通道α亚基(SCNN1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228576与湘西土家族、苗族和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土家族(120例)、苗族(117例)和汉族(125例)人群EH患者(EH组)与正常人群[正常对照组(土家族119例、苗族125例、汉族122例)]SCNN1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状况。结果:土家族、苗族和汉族均存在3种AA、AG及GG基因型;土家族、苗族和汉族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09,0.538,0.353;0.152,0.472,0.376;0.164,0.541,0.295);各族EH组与正常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5.662,P>0.843);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538,P>0.618)。结论:3个民族均存在SCNN1A基因rs2228576多态性位点,但该多态性位点与3个民族EH无明显相关性。
- 向波王晓春周明欢张业军钟飞陈正英周卫华彭湘萍符自清李文悌
-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单核苷酸多态性
- 幽门螺杆菌基因多态性与致病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 2009年
-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人类细菌感染之一,其感染病灶主要集中在消化道.由于幽门螺杆菌是一组基因组结构变异很大的细菌,幽门螺杆菌基因碱基突变而产生的基因多态性使其不同基因型对不同消化系疾病的发病和临床结局产生不同影响.所以检测幽门螺杆菌基因多态性对发现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系疾病的易患人群和开展幽门螺杆菌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综述了幽门螺杆菌基因多态性与消化病感染临床结局关系的研究进展状况.
- 李学锋卢放根周明欢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基因多态性消化系疾病
- 湖南湘西地区10年间胃镜检出胃癌分析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湖南湘西地区胃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可能成因。【方法】对本院近10年来35 895例胃镜检查并经病理学证实的3 169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内镜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癌总检出率8.83%,历年检出率在6.3%~10.6%之间,男性高于女性为2 209∶960(2.3∶1),45~60岁为最好发年龄,胃窦部为最好发部位,占49.5%。【结论】胃癌发生有明显的好发部位和好发年龄,以腺癌为主,本地区年轻人发病有增多趋势,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值得重视。
- 向平李学锋周明欢杨万刚李凯周冬平
- 关键词:胃镜检查
- 上皮细胞钠通道α亚基基因多态性与湘西土家族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上皮细胞钠通道α亚基(SCNN1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286600与湘西土家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213例土家族EH患者(EH组)与215例土家族健康者(对照组)SCNN1A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状况。结果:土家族存在CC、CT及TT三种基因型;EH组与对照组的CC、CT和TT基因型频率(0.799∶0.674,0.192∶0.270,0.028∶0.0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8,P<0.05);EH组与对照组的C、T等位基因频率(0.876∶0.809,0.124∶0.1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78,P<0.05)。结论:土家族存在SCNN1A基因rs2286600多态性位点,该多态性位点可能与土家族EH存在相关性,CC基因型与C等位基因可能是土家族人群患EH的危险因子。
- 向波周明欢熊文向辉杨梅松竹
-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土家族
- 胰岛素抵抗与酒精性肝病血清瘦素水平的关系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血清瘦素在酒精性肝病(ALD)及其不同阶段中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2例酒精性脂肪肝组(AFL)、11例酒精性肝炎组(AH)、13例酒精性肝硬化组(AC)患者的血清瘦素及胰岛素水平,同时生化检测46例患者的空腹血糖及肝功能。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10.63±4.06)μg/L、空腹胰岛素(10.59±3.83)mU/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98±2.89)μg/L、(6.38±2.11)mU/L(均P<0.05),ALD患者瘦素水平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均呈正相关(r=0.49、0.65,P<0.05、P<0.01),酒精性肝硬化组血清瘦素水平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呈正相关(r=0.486、0.398、0.537,均P<0.05)。AC组胰岛素抵抗指数4.65±0.37明显高于AFL组1.80±0.14和AH组1.99±0.16(均P<0.05)。结论:ALD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高瘦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加重ALD的重要因素。
- 李学锋周明欢向平李凯
- 关键词:肝疾病酒精性瘦素胰岛素抵抗
- 酒精性肝病患者瘦素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
- 2007年
- 目的探讨瘦素在酒精性肝病(ALD)及不同阶段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肝功能受损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22例酒精性脂肪肝(AFD)1、1例酒精性肝炎(AH)、13例酒精性肝硬化(AC)患者的血清瘦素水平,同时生化检测46例患者的肝功能,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10.63±4.06μ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98±2.89μg/L),P<0.05,酒精性肝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肝功能受损呈明显相关性.结论测定血清瘦素水平可用于评估酒精性肝病的病情,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 贵兰凤李学锋周明欢
- 关键词:酒精性肝病瘦素肝功能
- 肝硬化患者胰岛素抵抗指数测定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在肝硬化不同临床阶段的变化规律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52例不同临床期肝硬化患者(Child分级:A级12例,B级23例,C级17例)的血清胰岛素水平,同时检测52例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并以30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结果】肝硬化患者空腹胰岛素为(10.59±3.83)mU/L,空腹血糖为(7.26±0.59)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IRS)为(3.35±0.1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38±2.11)mU/L、(5.09±0.56)mmol/L、(1.37±0.13)(均P<0.05);肝功能分级Child C级组IRS为(5.15±0.39),明显高于Child B级组(3.38±0.21)和Child A级组(2.61±0.15)(均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和糖代谢异常;测定IRS可用于评估肝硬化患者的病情。
- 李凯李学锋向平周明欢杨万刚
- 关键词:胰岛素抗药性
- 我国炎症性肠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91
- 2020年
-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胃肠道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遗传易感性、肠黏膜免疫异常等因素被认为是内因,环境、饮食生活方式变化和肠道微生态改变等因素是重要的外因,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导致了疾病的发生。近20年来,IBD患者在我国有明显增多趋势,并且在不同地区和城市有不同的发病率和临床特征。本文就目前我国IBD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 李学锋彭霞周明欢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