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正国

作品数:119 被引量:337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文学
  • 31篇文化科学
  • 12篇历史地理
  • 7篇哲学宗教
  • 5篇艺术
  • 4篇经济管理
  • 3篇社会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4篇文化
  • 17篇传承
  • 14篇叙事
  • 14篇文学
  • 14篇故事
  • 12篇神话
  • 12篇媒介
  • 12篇白蛇
  • 12篇白蛇传
  • 12篇传承人
  • 11篇《白蛇传》
  • 8篇非物质文化
  • 8篇非物质文化遗...
  • 7篇民俗
  • 6篇神话学
  • 6篇文化认同
  • 5篇艺术
  • 5篇人类学
  • 5篇民间文学
  • 5篇母题

机构

  • 58篇华中师范大学
  • 27篇长江大学
  • 25篇荆州师范学院
  • 3篇上海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汉江师范学院
  • 1篇安阳师范学院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中南民族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西北政法大学

作者

  • 109篇孙正国
  • 4篇李皓
  • 2篇高艳芳
  • 2篇熊迅
  • 1篇杨家海
  • 1篇吴薇
  • 1篇李丽
  • 1篇袁爱华
  • 1篇谢荣娥
  • 1篇李迪江
  • 1篇范长风
  • 1篇王博
  • 1篇田兆元
  • 1篇毛洪文
  • 1篇王源
  • 1篇张晓舒
  • 1篇罗勋章
  • 1篇刘梦
  • 1篇吴丹
  • 1篇池永文

传媒

  • 22篇长江大学学报...
  • 5篇文化遗产
  • 4篇歌海
  • 4篇湖北民族学院...
  • 4篇民俗研究
  • 3篇广西民族学院...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 3篇民族文学研究
  • 3篇广西师范学院...
  • 3篇广西民族大学...
  • 3篇贵州民族大学...
  • 2篇小说评论
  • 2篇湖北大学学报...
  • 2篇民族艺术
  • 2篇社会科学动态
  • 2篇西南民族学院...
  • 2篇荆州师范学院...
  • 2篇荆州师专学报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民间文化论坛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刘三姐形象的中国符号价值
2023年
“金桂飘香云天外,山青水秀笑颜开;曲曲山歌唱不尽,欢迎你到歌海来。”这是著名艺术家、刘三姐扮演者黄婉秋女士于1986年写在《我与刘三姐》一书的《最后的话》。“曲曲山歌唱不尽”,多么深情的山歌礼赞,歌海寄人生,又是何等的博大与乐观!2023年,黄婉秋女士不幸病逝,这是艺术界的巨大损失。黄婉秋女士用一生的艺术实践,塑造了经典化、民族化的刘三姐文化符号,艺术不朽,精神永存!为纪念黄婉秋女士对塑造、传播刘三姐形象的巨大贡献,《歌海》邀请笔者主持刘三姐文化专题。怀着对黄婉秋女士的崇高敬意,笔者谈几点体会,谨代为专题主持人语。
孙正国
关键词:刘三姐主持人扮演者
熊著《张居正》重塑“帝王师”形象的人类学限度被引量:1
2008年
历史存在具有丰富的意义空间,演述历史则成为意义空间敞开的必然过程,人们由此获取人类经验的重新理解,生命也相应得到多维阐发。熊召政著《张居正》以"帝王师形象"小说历史,穿越明代史的经验重建自己对一代首辅的经验理解,并在张居正的生命阐发中抵达了历史及其演述的人类学限度,也在这一限度的可能性中完成了"帝王师形象"的重塑:以对话授言的叙事模式辅展形象、以巧设言路、微言大义、忠、情并举的个性选择细化形象,刻画出张居正以才辅政、勇担公义的帝王师形象,巧言、微言、忠言三个层次构成熊著张居正形象的奠基方式,而其文学结构的核心则为君臣之对,诗意与史性皆由此生。
孙正国
关键词:《张居正》
延伸与建构:媒介及其文学维度
2005年
媒介成为20世纪中后期以来人类技术与信息的一个关键性命题。从法兰克福学派,到多伦多学派,到美国传播学派,再到世界各国媒介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媒介的理论发掘,我们可以看出20世纪人类技术与媒介发展的基本轨迹,人类文化的重要元素媒介由此得到关注与研究,媒介的建构性也因之逐渐得到澄清与认识。就文学媒介而论,发生学上的媒介即与文学并生,自此媒介既以延伸者身份也以建构者身份参与文学史的创造与演化,尤其是新媒介对文学的改造与综合,鲜明地凸显媒介的文学维度,从而为媒介研究的诗学理论提供了合法依据。
孙正国
关键词:媒介文学史新媒介
媒介形态与故事建构——以《白蛇传》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十世纪中后期以来,媒介已成为人类文化与信息传播的一个重要维度。世界各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媒介作出理论发掘,使得媒介对于人类文化的建构性价值逐渐得到澄清,媒介已成为一种新兴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视角。从媒介这一特定角度,论文分别...
孙正国
关键词:媒介形态《白蛇传》网络媒介媒介叙事传播媒介
文献传递
以传统节日丰盈生命的三个维度
2017年
近些年,由于西方节日备受追捧,导致我们的传统节日被符号化,越来越多的青少年不知道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的由来,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正日渐隐退。我们要重申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生命价值,以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性的立场,重述民族节日的生命史,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提供理论智慧。
孙正国
关键词:传统节日文化文化主体血缘亲情
土家族《丧鼓歌》的文化解读被引量:6
1998年
本文对土家族《丧鼓歌》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文化解读,认为可以从它的生礼丧仪中采掘质地优良的文化因子。
孙正国
关键词:土家族死亡哲学文化解读
谋事在人 成事在天被引量:1
2020年
刘守华先生酷爱民间文艺,自1957年加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前身)以来,迄今6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坚持从事以民间文学为主的民间文艺研究与社会工作,担任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正、副主席15年(1986—2001),创建了华中师范大学中国民间文学学科,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为民间文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刘守华先生将个人融入时代潮流而不断奋进的学术历程,概括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生智慧,阐述了顺应时代、奉献社会的乐观主义精神。
刘守华孙正国
关键词:民间文艺口述史
白蛇传的城市想象与文化记忆被引量:5
2014年
白蛇传是中国家喻户晓的民间四大传说之一,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民间故事与传说只是关于乡土民间的叙说。本文从这个"美丽的误会"入手,以白蛇传为例,揭示古老传说与城市文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白蛇传是一部关于城市的民间叙事作品,城市成为白蛇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在不断地演绎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如一地承载着民众对于杭州这座城市的想象,这些对城市的想象和表达,同时也构成人们对这座城市的文化记忆。
王源孙正国
关键词:白蛇传城市叙事文化记忆
鄂西北地区女娲神话资源的乡村振兴价值被引量:1
2023年
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战略成为神话资源转化研究的基本语境。鄂西北地区女娲神话受到自然、人文环境和文化心理因素的影响,在民间文学、皮影戏和剪纸艺术中皆有大量遗存,这种以多样性民间文化形态传承下来的女娲神话资源,弥足珍贵。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搜集和整理鄂西北地区女娲神话的当代异文,发掘其面向乡村文化振兴的优秀传统资源,具有独特价值:激活其寓含的地方文化记忆,延续其精神谱系,唤醒文化认同,增进文化自信;促进女娲神话资源转化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动力,突出女性力量,重构乡村的“人文母亲”中华家园意识。
何春晖孙正国
生态和谐与日常幸福:都市“非遗”保护的观念与策略——以武汉“非遗”的层级规划为例
2013年
都市"非遗"(论文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皆以"非遗"简称)保护已成为当代"非遗"研究的又一重要领域,它所涉及的传统保护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又遭遇到都市化的新挑战,因此,关注并讨论都市"非遗"保护的观念与策略,是当下"非遗"研究的一大要务。论文以武汉"非遗"保护为例,提出层级规划的概念,思考武汉的空间特质,其空间的汇通性杂糅于融和的历史性之上,构成了武汉"非遗"的"包容品格",这种品格将武汉演绎为知音琴台、黄鹤仙境、木兰故里。三大传说的文化想像,代表了武汉"非遗"的典型特色,也决定了武汉"非遗"保护的层级规划战略,进而揭示出都市"非遗"的保护观念为生态和谐,保护策略则以"非遗"浸润都市生活,让都市人具有日常幸福感。
高艳芳孙正国
关键词:生态和谐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