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燕芳

作品数:18 被引量:272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科委社会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骨质
  • 10篇骨质疏松
  • 9篇骨密度
  • 5篇降钙素
  • 4篇特发性脊柱
  • 4篇特发性脊柱侧...
  • 4篇青少年特发性
  • 4篇青少年特发性...
  • 4篇脊柱
  • 4篇脊柱侧
  • 4篇脊柱侧凸
  • 4篇骨质疏松症
  • 4篇侧凸
  • 3篇疗效
  • 3篇绝经后骨质疏...
  • 3篇骨关节
  • 3篇骨密度变化
  • 3篇关节
  • 3篇QUS
  • 3篇DEXA

机构

  • 18篇南京大学医学...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18篇孙燕芳
  • 14篇陈新
  • 12篇林华
  • 12篇韩祖斌
  • 6篇魏海燕
  • 4篇包丽华
  • 4篇邱勇
  • 4篇谢力
  • 4篇吴洁
  • 3篇张乐
  • 2篇刘安琴
  • 2篇李卫国
  • 1篇冯敏
  • 1篇田成功
  • 1篇蒋青
  • 1篇秦利荣
  • 1篇朱丽华
  • 1篇冯敏

传媒

  • 3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江苏医药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实用护理杂志
  • 1篇中国骨肿瘤骨...
  • 1篇第六届国际骨...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7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DEXA与QUS在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EXA)和超声骨骼测量(QUS)在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治中的作用,比较各自的不同优势及临床意义,提示它的临库应用价值.
林华韩祖斌孙燕芳陈新李卫国
关键词:退行性骨关节病临床诊治
文献传递
DEXA与QUS在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研究、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EXA)和超声骨骼测量(QUS)在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治中的作用,比较各自的不同优势及临床意义,揭示它们临床应用的重要性.应用DEXA和QUS对3组患者进行监测.A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组:13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接受降钙素和钙剂或单纯钙剂治疗;B组.骨质疏松继发脊柱骨折组:4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继发脊柱骨折患者;C组.骨性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组:185例骨质增生合并骨质疏松症患者.3组患者共269人分别接受DEXA对腰部和髋部的骨密度(BMD)测定及QUS对腕部和胫骨的声速(SOS)测量.结果表明DEXA是目前l临床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但腰部BMD在骨质增生或脊柱腰椎已发生骨折的患者中可能会出现阴性结果.髋部DEXA测量不仅敏感且优于其他部位,是骨质疏松诊断的最佳选择,QUS可准确地反映骨骼组织骨量和骨质量的病变,对骨质疏松和骨性关节炎患者骨骼力学性能改变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性有良好的提示.认为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一种慢性的骨质量病变的过程,临床诊断的病情评估,疗效评价应强调DEXA和QUS的联合应用.
林华韩祖斌孙燕芳陈新李卫国
关键词:DEXAQUS退行性骨关节病骨质疏松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骨密度变化及与血清IL-6浓度关系的研究被引量:4
2004年
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骨密度变化及与血清IL-6浓度关系。选择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6例,男性6例,女性30例,年龄12~18岁,Cobb角34°~109°,且均为胸弯者;36名同年龄段正常青少年为对照,男性7例,女性29例,年龄13~18岁。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仪分别对其腰椎(L2-L4)和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Ward’s 三角)的骨密度进行测量,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6水平。结果显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腰椎(L2-L4)和股骨所测的3个部位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血清IL-6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05),且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腰椎和股骨所测的3个部位的骨密度变化与血清IL-6浓度呈明显负相关(P<0.001),而正常对照组腰椎及股骨所测的3个部位的骨密度变化与血清IL-6浓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存在着骨密度的降低,且细胞因子IL-6过量分泌,此可能是引起特发性脊柱侧凸低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吴洁邱勇张乐孙燕芳陈新
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骨密度白细胞介素6
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骨吸收抑制剂在临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300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成三组,每组100人,所有患者均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性激素类组服用利维爱,2.5mg隔日1次;降钙素组密钙息50IU,...
林华韩祖斌孙燕芳陈新谢力魏海燕
关键词:骨质疏松HRT降钙素骨密度
原发性骨质疏松骨组织c-fos、c-jun和p53基因的表达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 研究原发性骨质疏松时骨组织中原癌基因c-fos、c-jun和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情况,以探讨c-fos、c-jun和p53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关系及其在骨质疏松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采用人的新鲜松质骨作为实验标本(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兔抗人c-fos、c-jun多克隆抗体和鼠抗人p53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来检测标本中c-fos、c-jun和p53基因的蛋白产物,了解c-fos、c-jun、p53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骨质疏松组的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c-fos、c-jun、p5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1。结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时骨组织中c-fos、c-jun、p53基因的表达增高,提示癌基因c-fos、c-jun和抑癌基因p53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的关系密切,原发性骨质疏松时c-fos、c-jun、p53表达增高与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凋亡有关。
林华魏海燕蒋青韩祖斌孙燕芳陈新
关键词:原发性骨质疏松骨组织P53基因C-JUNC-FOS
钙及维生素D_3治疗骨质疏松症349例疗效评价被引量:17
2000年
目的 探讨钙剂及维生素D3 (VitD3 )治疗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  方法   3 4 9例骨质疏松患者用不同方法的钙剂 (钙剂 ;钙 +VitD3 )治疗 18月。  结果  钙剂组 (乳酸钙 10 0 0mg ,每天 3次 ) 40 %患者症状改善 ,但骨量仍继续下降 ,而钙 +VitD3 治疗组 (钙尔奇D +阿尔法D3 ) 78%患者症状缓解 ,且骨量明显上升。  结论 虽然补钙不失为骨质疏松防治的基本方法 ,但补钙应慎重 ,钙剂的补充必须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监测的 ,单纯高剂量补钙可能导致骨质疏松、髋部骨折发病率增高 ,需引起广泛重视 ,钙剂使用时要强调VitD3 的联合应用 ,活性VitD3 不仅是钙在人体被骨骼吸收、利用的载体 ,而且可以减轻钙剂对人体所致的副作用 。
林华韩祖斌包丽华谢力孙燕芳
关键词:维生素D3骨质疏松
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骨质量病变的研究被引量:55
2001年
目的研究降钙素在骨质疏松症治疗中对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骨强度及骨质疏松脆性骨折发生率的作用。方法为期1年的单中心、前瞻性、随机研究135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随机分成降钙素+钙剂组和钙剂组,进行开放、对比研究。降钙素+钙剂组66例鲑鱼降钙素50IU,肌内注射,第1周每天1次,第2周隔日1次,以后每周2次;同时口服元素钙600mg每天1次。钙剂组69例元素钙600mg每天1次。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羟脯氨酸、双能X线BMD和超声骨强度测量以及脊椎胸腰段正、侧位X线片比较。结果治疗1年后,降钙素+钙剂组53例获随访,与治疗前比较,腰椎BMD上升约1%P<0.05,髋部BMD无明显变化,桡骨和胫骨骨强度均明显改善;钙剂组59例获随访,腰椎、髋部BMD和桡骨、胫骨骨强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检测指标无明显变化,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钙剂组明显高于降钙素+钙剂组。结论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症有良好作用,不仅能有效地缓解骨痛,还能确实提高骨质量,降低骨质疏松脆性骨折的发生率。
林华包丽华韩祖斌孙燕芳陈新
关键词:骨质疏松降钙素骨密度骨折发生率骨强度
扩张局部浅表血管药物选择的研究被引量:31
1997年
静脉输液是一项常用的治疗手段,重症病人周围静脉细或痉挛,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难度大。我们设想在局部皮肤涂擦药液,在短时间内促进局部浅表血管扩张充盈,提高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1995年11月-1997年1月,我们在临床选用了4种不同药物:5%樟脑酊、15%樟脑水杨酸甲酯、25%MgSO4溶液、2%山莨菪碱溶液及95%乙醇进行同身对侧作对照试验,随机选择胆道、胃肠、外伤性骨病的成年患者220例,经统计学处理,4种药物扩张局部浅表血管用药前后直径比较,表明2%山莨菪碱P<0.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在血管显效率中,5%樟脑酊显效率为25%、15%樟脑水杨酸甲酯溶液显效率为30%、25%MgSO4显效率为55%、2%山莨菪碱溶液显效率为80%、95%乙醇显效率仅为16%,结果表明,2%山莨菪碱溶液为扩张局部浅表血管的首选药物。临床应用用50例(静脉输液有困难,血管条件不良)一次性穿刺成功38例,重复涂药成功8例,未充盈4例。所用患者无局部及全身不适反应,在临床中有实用价值。
刘安琴冯敏孙燕芳
关键词:浅表血管山莨菪碱静脉输液
山莨黄碱扩张局部皮肤浅表血管的临床研究
冯敏刘安琴孙燕芳秦利荣陆亚营
用山莨黄碱和一些其他药物涂以局部皮肤浅表血管,测量血管宽度,观察其效应。结果显示2%山莨黄碱扩张局部皮肤浅表血管的显效达80%,与其他药物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应用50例(静脉输液有困难,血管条件不良者),...
关键词:
关键词:皮肤浅表血管
骨吸收抑制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5
2002年
目的 评价不同类型骨吸收抑制剂在临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30 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分成三组 ,每组 10 0例 ,所有患者均排除继发性骨质疏松。性激素类组 :服用利维爱 2 5mg ,隔日 1次 ;降钙素组 :密钙息 5 0IU ,肌注 ,第 1周每天 1次 ,第 2周隔日 1次 ,以后每周 2次 ;二膦酸盐组 :阿仑膦酸钠 10mg ,每天 1次。治疗 2年后随访 :腰椎骨密度 (BMD)、胫骨骨超声 (QUS)、尿羟脯氨酸 (HOP)、骨钙素和新骨折。结果 临床骨痛降钙素缓解速度最快 ,性激素类药物可迅速有效地缓解妇女更年期症状。治疗 2年后 ,腰椎骨密度明显上升 (P <0 0 5 ) ,二膦酸盐组上升 5 1% ,性激素类组上升 4 2 % ,降钙素上升 0 97% ;胫骨骨超声显著提高 (P <0 0 5 ) ,性激素组上升 2 1% ,降钙素组 1 8% ,二膦酸盐组 1 7% ;新骨折共 4例 :二膦酸盐组 2例 ,降钙素组和性激素组各 1例 ;尿羟脯氨酸仅二膦酸盐组明显下降 ;骨钙素各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骨吸收抑制剂是骨质疏松治疗的重要手段 ,性激素类药物是治疗伴有绝经后综合症骨质疏松患者的首选药物 ,二膦酸盐对骨量较低且伴有骨痛的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降钙素治疗骨质疏松疼痛临床疗效显著。
林华韩祖斌孙燕芳陈新谢力魏海燕
关键词:骨质疏松激素替代治疗二膦酸盐降钙素骨密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