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的诊断与病理特点(附3475例胃镜活检报告)被引量:1
- 1996年
- 报道1980年1月~1991年12月,因各种上消化道症状而进行胃镜检查的22439例患者,经活检诊断胃恶性肿瘤3484例,除9例胃恶性淋巴瘤未列入统计外,计胃癌检出率15.5%,其中经直视+活检诊断及术后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47例,早期癌检出率为1.35%。以50~59岁组最高(37.5%),其次为60~69岁组(36.0%),发病部位以胃远心侧为最多(75.97%),近心侧胃癌仅占20.02%。首次活检阳性率为94.4%,活检阴性的196例中,第二次重检阳性和术后获病理证实的为124例,最终活检阳性率为97.9%,对胃癌病理发病相关原因及如何提高活检诊断率等问题亦进行了探讨。
- 鲁志诚张奕荫陈立贵林海夏庆云
- 关键词:胃肿瘤病理胃镜活检
- N-丙基-N'-硝基-N-亚硝基胍(PNNG)加表面活性剂实验诱发大鼠微小胃癌
- 1995年
- 用250微克/毫升的PNNG溶于0.4%吐温80水溶液让大鼠自饮,当PNNG摄入总量达2500mg以上,可诱发出大鼠早期胃腺癌,诱发腺癌的时间也可缩短到370天。对经尸检的48例大鼠的胃组织进行了光镜及部分电镜观察。在同一例早期胃粘膜中可看到互不相连的不同部位的粘膜腺管癌变,这支持胃腺癌多中心起源的观点。
- 张宗显许沈华钱永金张沂平钱丽娟张奕荫孙振贤
- 关键词:胃肿瘤微小胃癌亚硝基胍表面活性剂
- 全程内镜直视下扩张置管术治疗食管狭窄
- 1999年
- 目的为提高食管狭窄病人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方法采用全程内镜直视下扩张置管术治疗狭窄18例。结果晚期食管癌、贲门癌9例,合并食管-气管瘘4例;食管、贲门癌术后6例;食管痛放疗后狭窄2例;喉癌术后喉瘘1例,均置管成功。5例合并瘘管的病人置管后即刻达到阻瘘目的。术后发生支架移位1例;食物嵌顿1例。吞咽困难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全程内镜下扩张置管术较X线下置管术具有操作简便,置管准确,扩张效果好的优势。
- 孙爱武张奕荫鲁志诚赵振刚董雅婷封月圆
- 关键词:食管狭窄食管金属支架内镜瘘管食管肿瘤
- 盲肠未分化腺癌细胞系HCe—8693的癌胚抗原表达及其含量动态变化观察
- 1990年
- 癌胚抗原(CEA)是一个内胚层起源的肿瘤相关抗原,它可以用来作胃肠道组织恶性肿瘤发生和发展的临床指标。也可用于鉴定肿瘤细胞系的来源。本文报道癌胚抗原在我所自己建立的人盲肠未分化腺癌细胞表面的表达及其含量动态变化观察。
- 许沈华钱丽娟张奕荫牟瀚舟钱永金郑中楠孙永正戴珊星张宗显
- 关键词:盲肠肿瘤腺癌细胞系癌胚抗原
- 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结肠镜检查资料分析
- 2003年
- 孙爱武张奕荫鲁志诚赵振刚黄宣
- 关键词:结直肠癌结肠镜检查腺瘤性息肉
- 早期胃癌的形态学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关系初探
- 1996年
- 对47例早期胃癌(尤其是小胃癌、微小胃癌)的形态与病理组织学类型之间的关系做了初步研究。其中,小胃癌和微小胃癌各9例(19%),Ⅰ及ⅡA型9例(19%),ⅡB型8例(17%),ⅡC型18例(38.3%),Ⅲ型(潜凹型)8例。本组早期胃癌中,浸润粘膜下层者9例,其中ⅡC型6例,Ⅲ型3例,以低分化腺癌及粘液腺癌为主(77.8%)。
- 鲁志诚陈立贵张奕荫孙文勇倪型灏
- 关键词:胃肿瘤形态学病理类型
-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在消化道肿瘤中的应用
- 目的:进一步研究内镜下牯膜切除术(EMR)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胃镜检查发现病灶后,利用超声内镜确定病变范围及浸润层次,对病灶位于粘膜及粘膜下层的消化道早期癌、癌前期病变、粘膜下肿瘤及宽基息肉的患者行EMR治疗...
- 孙爱武张奕荫鲁志诚赵振刚俞江平
- 文献传递
- 纤维结肠镜诊断大肠癌201例及并发症
- 1990年
- 大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九种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我国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五或六位(6.02/10万),且发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因此广泛使用纤维结肠镜(下称结肠镜)及X线稀钡双重造影检查,可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与五年生存率。
- 鲁志诚陈立贵夏庆云蒋炎张奕荫
- 关键词:大肠肿瘤结肠镜并发症
- 胃镜在门诊及普查检出胃癌及早期胃癌的比较研究
- 1995年
- 采用小规模人群胃镜普查2632人,检查出胃癌86例,胃癌检出率3.27%,早期胃癌2例,占胃癌数的2.33%;门诊组(1980年~1991年)胃镜检查19854人,检出胃癌3445例,胃癌检出率17.35%,早期胃癌47例,占门诊胃癌检出数的1.36%。普查组早期胃癌检出率明显高于门诊组。耗资低人力省,适于各基层医院组织普查。本组胃癌病理组织学类型(门诊组及普查组)分别为75%及86%属“阳型”胃癌,弥漫型胃癌约占10%,提示对流行病病理学研究及胃癌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鲁志诚张奕荫陈立贵夏庆云蒋炎
- 关键词:门诊早期胃癌检出胃镜病理组织学类型弥漫型胃癌
- ^(131)I标记抗人结肠癌单克隆抗体MC_3对裸鼠载人肠癌的放射免疫显像和导向治疗研究被引量:1
- 1992年
- 用^(131)I标记的抗人结肠癌单克隆抗体(McAbMC_3)对裸鼠载人肠癌进行放射免疫显像诊断和实验性治疗研究。结果显示:体外标记抗体特异性结合率分别为37.5%和32.1%。裸鼠体内在48~120h的ECT照相可见在肿瘤部位均有放射性的特异性浓聚,其摄取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肿瘤显影清晰,显像的合适时间为96~120h。而给予非特异性的^(131)I-NMIgG后肿瘤部位来见放射性浓聚,而呈全身均匀性分布。120h肿瘤组织与肝脏及正常肠组织的比值分别为3.61和9.81,肿瘤定位指数为4.26。实验治疗显示与对照相比^(131)I-MC_3对肿瘤有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治疗后第14天肿瘤抑制率为90.14%,与^(131)I-NMIgG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治疗后第32天裸鼠血清CEA含量与^(131)I-NMIgG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治疗后8天注射^(131)I-MC_3裸鼠肿瘤呈大片坏死,仅局部肿瘤边缘尚存少数完整的肿瘤细胞,而其它正常组织、器官未见明显辐射损伤。提示McAbMC_3用于肠癌的诊断和导向治疗可能有良好的前景。
- 许沈华牟瀚舟钱丽娟朱赤红张奕荫黄晓曙张宗显孙永正戴珊星
- 关键词:放射免疫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