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岁岐

作品数:123 被引量:2,324H指数:28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8篇农业科学
  • 27篇生物学
  • 4篇经济管理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5篇水分
  • 33篇玉米
  • 33篇根系
  • 30篇小麦
  • 25篇胁迫
  • 24篇水分利用
  • 21篇利用效率
  • 20篇水分利用效率
  • 19篇干旱
  • 18篇水分胁迫
  • 15篇节水
  • 14篇冬小麦
  • 12篇苜蓿
  • 12篇抗旱
  • 11篇玉米根
  • 11篇玉米根系
  • 11篇紫花
  • 10篇幼苗
  • 10篇农业
  • 10篇吸水

机构

  • 88篇西北农林科技...
  • 75篇中国科学院
  • 9篇河南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宝鸡文理学院
  • 4篇榆林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宁夏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河南工业大学
  • 1篇中国工程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23篇张岁岐
  • 51篇山仑
  • 13篇李文娆
  • 11篇刘小芳
  • 10篇邓西平
  • 9篇慕自新
  • 8篇杨晓青
  • 8篇王小林
  • 6篇黄占斌
  • 5篇梁宗锁
  • 5篇刘立生
  • 5篇李秧秧
  • 4篇张彤
  • 4篇吴安慧
  • 3篇燕晓娟
  • 3篇周小平
  • 3篇王卫锋
  • 3篇吴普特
  • 3篇王周锋
  • 3篇王志梁

传媒

  • 17篇水土保持研究
  • 9篇作物学报
  • 8篇生态学报
  • 8篇西北植物学报
  • 7篇干旱地区农业...
  • 5篇中国生态农业...
  • 5篇水土保持通报
  • 4篇麦类作物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4篇草地学报
  • 4篇植物生理学报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3篇植物生理与分...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中国农业科技...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2篇草业科学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4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4篇2018
  • 4篇2016
  • 7篇2015
  • 6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7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7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栽培模式下旱作春玉米产量及土壤水氮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20年
为探讨黄土塬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及其环境效应,通过为期2 a的田间定位实验,研究了黄土塬区旱作春玉米不同栽培模式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以及硝态氮、铵态氮累积及其剖面分布的变化。试验设传统栽培模式(T1)、化肥有机肥高密度超高产模式(T2)、化肥有机肥中密度高产高效模式(T3)共3个处理,以郑单958为供试品种,测定了春玉米关键生育期土壤含水量,并于收获后测定实际产量和0~100 cm土层硝态氮、铵态氮含量。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变化受降雨影响较大,2017年生育期降雨量为374.2 mm,是干旱年,玉米不仅能有效吸收中上层(0~120 cm)土壤水分,又不造成下层(120~200 cm)土壤水分的亏缺;2018年生育期降雨量为490.8 mm,是丰水年,各生育期0~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大,60~2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基本维持稳定。T2模式在60~80、80~100 cm土层硝态氮积累量高,淋溶现象明显,铵态氮含量无明显变化;2017年在60~80、80~100 cm土层T2模式硝态氮累积量分别比T3高8.2%、76.4%,2018年在60~80、80~100 cm土层T2模式硝态氮累积量分别比T3高50.3%、129.3%,施肥过多,随降雨入渗硝态氮淋溶到土壤深层。硝态氮积累量与春玉米产量显著相关,硝态氮是决定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2017年栽培模式T2和T3产量分别比T1高55.4%、64.4%,WUE分别高46.9%、55.9%,2018年栽培模式T2和T3产量分别比T1高49.7%、31.2%,WUE分别高58.9%、40.4%,均达到显著水平。化肥有机肥中密度高产高效模式(T3)既能保证高产、高WUE又能保证较少的硝态氮淋溶,减少环境污染,是该地区值得推广的旱作春玉米栽培模式。
吕楠张聪张聪李红兵
关键词:高产高效栽培铵态氮春玉米
不同倍性冬小麦种内竞争能力的比较研究
2014年
通过3个不同倍性冬小麦材料(两倍体栽培一粒、四倍体栽培两粒、六倍体现代品种长武134),在不同水分条件下进行密度实验,研究了不同材料的株高、生物量累积和分蘖动态的变化,以及产量对密度变化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群体的增大,不同倍性材料个体间竞争明显加剧,相互抑制作用增强,种群内部个体大小等级差异增大;在不同群体下各倍性材料的个体生长存在差异,表现为四倍体栽培两粒竞争能力>两倍体栽培一粒>六倍体现代品种长武134,且长武134受种群大小影响最为显著,但长武134产量累积的投入比例最高,产量最高,低竞争能力的个体更适合生产上的需求,是群体高产的基础。研究结果为旱地小麦的高产栽培和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孙婴婴刘立生张岁岐
关键词:种内竞争种群密度
玉米根系活力杂种优势及其与光合特性的关系被引量:31
2008年
对大田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在经济产量形成期的根系活力及其衰退的杂种优势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根系活力与叶片光合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亏缺显著降低了玉米的根系活力;充分供水和水分亏缺条件下,玉米杂交种根系活力都具有显著的杂种优势;杂交玉米种根系活力衰退速率具有显著的负优势,抽雄后灌水能够显著降低玉米根系活力衰退速率。杂交玉米种在抽雄期各水分处理下的光合速率显著大于亲本;玉米根系活力与光合速率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根系活力的增高,玉米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增高。因此,杂交种较高的抗旱性是根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玉米育种和栽培中,要充分地考虑到根系对地上部生理活性的影响。
周小平张岁岐杨晓青刘小芳刘立生
关键词:根系活力光合特性杂种优势
渭北旱塬雨水的集蓄及补灌与高效利用被引量:7
1999年
渭北旱塬水资源贫乏,但相对而言,降水量却比较丰富,年平均550mm,是地表水的13.1倍,且有天然集流条件,可就近拦蓄利用,也可用于农业节水微灌,其增产效益可达20%~50%,水分利用率可达到0.8kg/mm,故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杨新民李怀恩张岁岐
关键词:渭北旱塬雨水集蓄补灌
玉米根系吸水能力细胞水平的杂种优势被引量:4
2009年
在人工气候室水培条件下,以玉米(ZeamaysL.)杂交种F1代户单4号及其母本天四和父本478为材料,用细胞压力探针技术研究了正常供水和PEG-6000模拟–0.2MPa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根皮层细胞水分关系参数的基因型差异。结果表明,根皮层细胞的直径、长度和体积均为F1代>母本>父本;正常供水条件下3个玉米品种的根皮层细胞膨压均在0.6MPa左右且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水分胁迫抑制了细胞的延伸生长且F1代和母本的细胞膨压显著高于父本;根皮层细胞壁体积弹性模量均为父本>母本>F1代,水分胁迫条件下的品种间差异显著;与正常供水条件相比,水分胁迫条件下细胞膨压显著降低,而弹性模量则大幅度提高;在两种水分条件下,水分跨细胞膜运转的半时间均为父本>母本>F1代,且半时间在水分胁迫条件下均显著高于正常供水条件下;HgCl2处理引起了半时间的延长,2-巯基乙醇则部分逆转了HgCl2的效应;在两种水分条件下,根皮层细胞水导均为F1代>母本>父本且品种间差异显著,水分胁迫则显著降低了细胞水导。试验证明杂交种F1代的细胞水平根系吸水能力优于亲本,体现了杂种优势。
刘小芳张岁岐杨晓青山仑
关键词:细胞水分胁迫根系吸水杂种优势
黄土塬区不同玉米品种间作的竞争力表现被引量:6
2013年
为探明不同玉米品种间作下植株对资源的竞争力变化,以及竞争对植株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本文利用紧凑型玉米品种"郑单958"和半紧凑型玉米品种"沈单16号",在两个密度(低密度:45 000株·hm-2,高密度:75 000株·hm-2)条件下进行隔行间作田间试验,测定了不同玉米品种茎叶干物质积累量、株高、穗位高度和根系干物质量及收获期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延伸,玉米茎叶比呈先增加而后逐渐稳定的变化趋势;茎叶比在营养生长阶段呈明显增长,灌浆期后间作竞争明显降低了茎叶比;低密度间作茎叶比有所增加,高密度间作茎叶比显著降低,"郑单958"表现突出。间作栽培下根冠比随间作密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低密度间作处理之间根冠比差异显著。穗位比、收获指数随间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穗位比在低密度间作时显著低于单作,高密度间作时显著增加,"沈单16号"变化较明显;间作收获指数较单作明显增加,且随间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郑单958"变化不稳定,低密度间作时较单作显著增加,"沈单16号"具有稳定而明显的变化。品种间作竞争可以改变间作种群的产量构成,穗长和穗粗明显减小,秃尖长明显缩短。竞争系数具有品种差异,"郑单958"强于"沈单16号"。说明品种间作竞争具有提高玉米产量的能力,有效利用竞争效应,有可能实现高效利用资源和发掘玉米增产潜力。
王小林张岁岐
关键词:黄土塬区玉米干物质分配
有限供水条件下谷子和春小麦的耗水特性被引量:6
1999年
就有限供水条件下谷子、春小麦的耗水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有限供水明显提高了谷子、春小麦的产量,少量水增产的原因不仅在于灌水本身,还在于灌水促进了作物特别是根系的向下生长,从而增加了作物对土壤深层储水的利用程度,有限水分起到了“以水调水”的作用,拔节期供水的作用特别明显。拔节期是谷子。
张岁岐山仑
关键词:有限供水谷子春小麦耗水特性
磷素营养和水分胁迫对春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42
1997年
研究了土壤干旱下P素营养对春小麦生长发育、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素和水分对春小麦的生长发育皆有直接影响,且存在交互作用。干旱条件下,施P能促进春小麦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但与不施P相比,受旱后所受抑制程度更大,对干旱的敏感性也更强。因此,严重干旱下,施P虽显著增产。
张岁岐山仑
关键词:小麦春小麦水分胁迫水分利用率
不同栽培模式对旱作冬小麦根系生长时空分布及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研究不同栽培模式对旱作冬小麦根系生长时空分布以及水分利用的影响,利用2个旱作冬小麦品种在覆膜、覆盖有机肥、播量减半、追施氮肥等单因子或综合栽培条件下进行大田实验,测定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根系生长特征参数和水分消耗特征,综合最终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半干旱地区覆膜和有机肥由于明显的保水优势,能提高小麦花后各层根重,尤其是花期60 cm以下深层根量分布,促进水分利用;覆膜和有机肥综合应用时根系生长不一定累积增加,但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提高4%以上;覆膜小麦根系群体调节能力强,播量减半处理后根重增加,产量受影响较低;拔节期追肥显著提高土壤深层根量,使冬小麦土壤水分消耗时间后移,同时配施有机肥使‘长旱58’产量达到7.0 t/hm2,在所有栽培模式中最具产量优势;不同小麦品种对于栽培模式的响应不同,应结合实际生产采用最佳栽培模式以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综合以上,不同栽培模式的综合应用将是半干旱地区旱作农业进一步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行途径。
孙婴婴陈玉华陈士颖张岁岐
关键词:旱作农业栽培模式水分消耗
紫花苜蓿种子萌发特性及幼苗耐旱性研究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简称苜蓿)具有较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主栽的牧草品种之一。众多研究者指出:烈日、干燥多风条件下导致的水分大量散失、平衡失调是造成苜蓿生产中出苗、成苗...
李文娆张岁岐山仑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