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朝光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2
供职机构:三峡大学仁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皮瓣
  • 2篇畸形
  • 1篇电动
  • 1篇电钻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 1篇血管病变
  • 1篇血流
  • 1篇血流动力学
  • 1篇隐静脉
  • 1篇营养
  • 1篇照明
  • 1篇照明功能
  • 1篇整复
  • 1篇整复手术
  • 1篇支皮瓣
  • 1篇植皮
  • 1篇指畸形
  • 1篇制动
  • 1篇制动方式

机构

  • 7篇三峡大学仁和...

作者

  • 7篇张朝光
  • 4篇戴黎明
  • 4篇田志鹏
  • 2篇付生芳
  • 2篇刘涛
  • 2篇王祎
  • 2篇刘涛
  • 1篇王成芬
  • 1篇朱宏涛
  • 1篇易凯
  • 1篇李晓晶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吉林医学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一种一次性骨科电钻保护装置
一种一次性骨科电钻保护装置,电池座一端活动连接电钻筒体,电钻筒体的一端开设有环形凹槽,电钻筒体通过环形凹槽活动连接有保护罩,保护罩位于夹头和钻头的外侧,保护罩包括定位凸槽、基座、套环、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定位凸槽活动...
刘涛李晓晶付生芳张朝光朱宏涛
文献传递
糖尿病足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细菌感染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6
2018年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对细菌感染病原菌谱及其耐药性的影响,为糖尿病足感染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医院收治的糖尿病足伴细菌感染患者139例,根据下肢血管病变程度分为4组,A级组32例,B级组37例,C级组40例,D级组30例,对4组患者溃疡分泌物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分析下肢血管病变分级与感染的关系。结果随着下肢血管病变加重,深部感染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39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85株,革兰阳性菌占40.54%,革兰阴性菌占56.22%,真菌占3.24%;C级组、D级组革兰阴性菌比例分别为69.64%、72.73%,高于A级组、B级组的33.33%、43.48%(P<0.05);139例患者中单一感染占61.15%,混合感染占38.85%,随着下肢血管病变加重,混合感染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革兰阳性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苯唑西林等耐药率高达100.00%,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率均为0;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曲松钠的耐药率高达100.00%,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均为0;A^D级组检出多药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17.95%、26.09%、33.93%、36.36%。结论随着下肢血管病变的加重,深部感染、混合感染及多药耐药菌株的比例提高,临床应加大对糖尿病足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感染监测,以减少截肢率。
张朝光戴黎明杨夏
关键词:糖尿病足下肢血管病变
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组织缺损17例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7例,其中内外踝部皮肤缺损5例,足背皮肤缺损5例,足跟皮肤缺损4例,踝后皮肤缺损3例。17例术后3周均采用弹力套压力治疗。结果:应用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17例,其中1例远端部分坏死.未经特殊处理自然脱痂后愈合,余均成活。弹力套压力治疗3个月,随访6个月~2年,皮瓣外形较为满意。结论: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皮瓣血管恒定,手术操作简便,不损伤主要血管,同一肢体就近取材与受区皮肤接近。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中,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逆行岛状皮瓣已成为首选方法,临床中较为实用。
田志鹏刘涛张朝光王祎王成芬戴黎明
关键词: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足踝部
小儿手指瘢痕屈曲畸形整复手术中两种植皮制动方式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两种植皮制动方法在小儿手指瘢痕屈曲畸形整复手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42例(96指)小儿烫伤或烧伤后手指瘢痕屈曲畸形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均采取瘢痕松解植皮整复手术治疗,其中对照组20例(46指)采取传统打包法制动,研究组22例(50指)采取绷带包扎法制动。2组治疗后均进行半年观察与随访,观察记录治疗后半年时手功能与外观满意度(ROM标准评定)、植皮成活情况以及血运障碍手指数,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ROM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植皮成活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运障碍手指数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手指瘢痕屈曲畸形整复手术中采取绷带包扎法制动相比传统打包法制动效果更佳,可改善手功能与外观满意度,提高植皮成活优良率,并改善血运障碍,值得借鉴。
张朝光戴黎明刘涛
关键词:小儿整复手术
主干蒂与穿支蒂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主干蒂与穿支蒂穿支皮瓣的血流动力学差别。方法:选取成年小型猪4只(雌性2只,雄性2只),进行自身对照的腹部皮瓣实验,主干蒂组为逆行解剖血管蒂到腹壁上动脉主干的穿支皮瓣,穿支蒂组为腹壁上血管壁直肌穿支蒂的穿支皮瓣...
田志鹏戴黎明张朝光刘涛王祎
关键词:穿支皮瓣血流动力学
文献传递
一种多功能医用治疗车
一种多功能医用治疗车,包括治疗车主体,治疗车主体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面板,储物抽屉的底端设置有消毒干燥仓,消毒干燥仓的内部的顶端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紫外线消毒灯的一侧设置有湿度传感器,消毒干燥仓的一侧设置有干燥器,干燥器的顶...
张朝光杨夏付生芳田志鹏易凯
文献传递
先天性Ⅰ-c型并指畸形家系表型鉴定及遗传分析
2017年
为了探究先天性并指畸形的遗传机制,本研究结合临床体格检查、遗传咨询,X线资料、图片等手段,对收治的疑似Ⅰ-c型并指家系(A家系为五代74人家系,其中病人34人)进行了表型鉴定和遗传分析。根据并指畸形(syndactyly,SD)分类标准,该家系表型经判断属于Ⅰ-c型SD和I-a型SD表型,遗传分析表明,供试家系表现度(在一定的环境中,某一突变个体基因型表达的变异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外显率(某一基因型个体显示其预期表型的比率)也不完全,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方式。研究结果进一步暗示,Ⅳ型SD和三节指节拇指一并多指综合征(triphalangeal thumb polysyndactyly syndrome,TPTPS)致病机制具有遗传同质性(同一种疾病临床表现相同,引起疾病的遗传基础不同),表型-基因型分析提示ZRS区(极化活性区(zone of polarizing activity,ZPA)调控序列(ZPA regulatory sequence,ZRS))轻微表型到严重表型过渡具有一定的连续性。我们的研究为并指的遗传机制的揭示和相关疾病的产前诊断、遗传咨询等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田志鹏张朝光
关键词:先天性并指畸形表型鉴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