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林艳

作品数:11 被引量:130H指数:5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入侵
  • 3篇生物入侵
  • 2篇滇越铁路
  • 2篇人口
  • 2篇人口变化
  • 2篇入侵管理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铁路
  • 2篇紫茎泽兰
  • 2篇物种
  • 2篇城镇化
  • 1篇道路绿化
  • 1篇滇越
  • 1篇有性繁殖
  • 1篇植被
  • 1篇植被类型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类
  • 1篇植物类群
  • 1篇入侵预测

机构

  • 8篇云南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华...
  • 2篇南京大学
  • 2篇宜宾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四川省教育厅

作者

  • 11篇张林艳
  • 5篇何云玲
  • 4篇叶万辉
  • 2篇夏既胜
  • 2篇郭宗锋
  • 2篇刘晓芳
  • 1篇谭志卫
  • 1篇黄忠良
  • 1篇杨树华
  • 1篇马克平
  • 1篇李静
  • 1篇赵筱青
  • 1篇任海保
  • 1篇周霞
  • 1篇江洪
  • 1篇王玉朝
  • 1篇田娥
  • 1篇白振洋

传媒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评价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实施与调整被引量:22
2006年
景观生态学的发展为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其建立之初景观生态学还不够完善,原功能区(核心区、缓冲区、过渡区)边界划分不尽合理,如核心区与过渡区直接相连、缓冲区干扰甚重等。2001年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对保护区功能区规划进行了局部调整。本文在探讨保护区15年间(1985–2000)各功能区植被景观变化的基础上,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对原功能区规划及管理进行了评估,并通过景观相似性系数度量了新旧区划方案中各功能区植被分布的相似性,对新功能区规划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原功能区划下各功能区的植被景观皆按顺向演替方向发展,十几年来植被的形状变得更不规则。各功能区由于原有植被状况和人为干扰程度的不同,植被景观变化亦呈现明显差异,其中核心区和过渡区的植被景观趋于集中和连续;缓冲区因为受到旅游活动的严重干扰,植被景观相对破碎。2001年调整后的功能区规划保证了核心区植被景观的完整性,与原功能区规划相比,各功能区植被景观相似性系数为:核心区>过渡区>缓冲区。建议将增设的缓冲区作为保护区实现和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示范区,新开辟的科普旅游路线还可对游客量进行一定分流,缓解原有缓冲区游客过多的现状。
张林艳叶万辉黄忠良
关键词:功能区划植被类型
利用反应-扩散模型预测生物入侵被引量:5
2009年
生物入侵严重威胁着各国的生态环境,各国在生物入侵的预警、预防、预测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文章引介了当前入侵预测中主要采用的3种方法(即统计方法、生理方法和分析方法),对入侵模拟时所需考虑的影响因素及模型的输入和输出变量进行了描述分析。以分析方法中的反应–扩散模型(简称R–D模型)为例探讨建模方法对生物入侵的预测,并基于一维反应–扩散模型的推导,阐述了R–D模型的模型特点及应用时的限制条件。R–D模型可将空间和种群过程融合进入侵速率的预测之中,且模型中连续参数的使用不受尺度限制,适用空间尺度较广。该模型以其简洁易表达的形式在生物入侵的研究中曾受到广泛应用,范围广至孢子、病毒,无脊椎农业害虫及麝鼠Ondatra zibethicus、水獭Enhydra lutris等脊椎生物。然而,随着入侵理论的不断完善,R–D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缺陷日益突出,它对空间现象模拟预测的无能为力、对生态过程相互作用模拟的失败,致使该模型应用受限、预测能力降低。目前,入侵预测倡导基于个体的空间模拟模型,并开始关注偶然发生却起着关键作用的长距离扩散的预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模型比R–D模型更接近真实,但R–D模型有助于理解现有的入侵格局,对生态入侵研究提供最基本的估测,可以加深对入侵过程的理解。过去,R–D模型对入侵生态理论的发展做出过的重要贡献,今后该模型仍为我们初步预测生物入侵提供一个简单便捷的工具。
张林艳叶万辉江洪
关键词:入侵预测生物入侵入侵管理生态环境
景观格局分析指数选取刍论被引量:45
2008年
当前景观格局分析中所用到的景观指数上百种,如何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正确选择景观指数是一个普遍存在,然尚未完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简要阐明构建景观格局指数中颇具代表性的理论基点(如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景观镶嵌模型)的基础之上,针对普遍存在的混淆和误用景观指数的事实,叙述了合理选用景观指数的基本原则。最后,引介国外Ritters和ONeill等人所推荐的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5个景观指数:平均斑块边缘-面积比、蔓延度、相对斑块面积、分维数及斑块类型/景观类型/土地覆盖类型,以供读者选取景观指数时应用参考。
张林艳夏既胜叶万辉
关键词:空间异质性景观指数景观分析
外来种入侵管理的国家对策被引量:12
2004年
外来种入侵导致的环境、经济问题 ,已成为全球广泛关注的重要话题。为有效预防、控制、消除外来入侵种带来的危害 ,世界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制定相关法规、条例加强外来种入侵的管理。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高峰阶段 ,所面临的外来种入侵问题尤为严峻。针对中国外来种管理现状 ,国家层面的干预行为和措施是当前外来入侵种管理的当务之急。在此借鉴美国、加拿大等国对外来种管理的国家对策和计划 ,立足我国实情对中国目前在外来入侵种管理方面国家对策及当前的首要工作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
叶万辉李静张林艳周霞
关键词:外来物种生物入侵生物安全生物多样性
金沙江流域(云南部分)生态潜力及其变化被引量:5
2008年
植被景观要素的生态潜力能够反映某区域内生态功能的综合潜力,研究植被景观要素的生态潜力可望为该区域的生态保护工作提供参考。金沙江流域是我国西部的生态脆弱区,因此选择本流域的云南省部分地区进行植被景观要素的生态潜力与变化研究。首先,对流域内各植被类型进行生态潜力的分级与打分;然后,采用1996与2006年的TM遥感数据,制作了流域内的两期植被分类图,并在此基础上,借助ArcGIS软件绘制了生态潜力图;最后,根据流域内10年期间的植被类型变化面积,计算出流域内生态潜力的变化量。分析得出,流域内生态潜力变化最大的为中、东部地区,而该地区正是人口分布比较集中的地区。研究成果一方面可望加强人们认识流域内植被的生态功能和保护价值,以及植被的发展和破坏趋势;另一方面为流域内植被的恢复方向和重点提供可靠的依据。
夏既胜杨树华张林艳王玉朝赵筱青谭志卫
关键词:金沙江流域
滇越铁路车站等级设置与周边城镇化关系的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滇越铁路是云南也是西南地区最早修建的一条铁路,沿线车站共设5等: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小站,按各县/市内最高等级车站将研究区相应划分为Ⅰ、Ⅱ、Ⅲ、Ⅳ、Ⅴ5个区。滇越铁路不同等级车站设置对周边城镇化进程的影响不尽相同,特等站产生显著影响,Ⅰ区人口增长尤为突出(高达214.5%),远高于其他4个区(均低于100%);一等、二等、三等站因有关区域各具特色影响程度较为相当,Ⅱ、Ⅲ、Ⅳ区内人口增长速度相似(69.1%、76.6%、73.2%);小站影响较小,Ⅴ区内人口在通车时最多但增长极为缓慢(仅27%)。就人口密度与车站等级设置的关系来说,与特等站有一定关系,与其他等级车站则关系不大,这是因为人口密度与城镇自身发展历史更为密切。
张林艳何云玲刘晓芳
关键词:城镇化人口变化滇越铁路
滇越铁路与云南近代主要城镇人口的变化被引量:9
2010年
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铁路,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条国际干线,云南省最早、最为显著的城镇化过程就发生在滇越铁路运营前后几十年间。通过收集1890年以来长期的历史数据资料,分析了滇越铁路修建时期和兴盛时期沿线城镇人口的变化情况,为研究云南省的城镇化问题提供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1910年该铁路的建成运营大大促进了沿线城镇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1910—1932年滇越铁路沿线主要城镇人口的增长率均在30%以上(除建水外),最高个旧为776.1%,最低马关为30.0%,均远远超过同期中国人口增长率11%的平均水平;尤其个旧的非农业人口从1908年的50000人(总人口72000人),增加到1910年的62580人(总人口80410人),城市化率从69.44%增加到77.83%,年均增加2.8%。
何云玲刘晓芳张林艳田娥
关键词:滇越铁路城镇化城镇人口人口变化
紫茎泽兰的强光照适应对策
2011年
强光照是紫茎泽兰成功入侵必须克服的一道障碍。为了分析紫茎泽兰强光适应对策,选择金沙江水富段一块区域作为调查范围,对紫茎泽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与周围植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没有植被等能够遮蔽太阳光照的开阔地中,紫茎泽兰能够萌发,但是幼苗成活率较低,单独分布的成活植株高度较低而分枝较多,且各分枝高度均一性差。一旦形成优势群落,则紫茎泽兰高度较高,且高度较均一,自遮阳效果明显。紫茎泽兰能够利用其他植物形成的遮蔽以避免强光照的不利影响。在稀疏林下、灌丛侧等光照条件较理想的区域,紫茎泽兰可以较容易形成单优群落,之后以密集丛生的方式使各植株相互遮阳,向开阔地蚕食,从而打破光照对其入侵的限制。这一现象说明紫茎泽兰的光照适应能力非常强,能够根据被入侵群落的具体环境,迅速调整自身的光合特性。
郭宗锋张林艳何云玲
关键词:紫茎泽兰光照
城市生态环境绿色度量值的分析研究——以昆明城区道路植物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在详细调查昆明城区主要道路常见绿化植物的基础上,进行各个绿色度量值指标的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城区各调查道路绿地率相差不大,除正义路外均超过了30.00%;绿视率差异也较小,正义路最低,北门街最高;但是绿化覆盖率则波动较大,正义路最高,鼓楼路最低。正义路的单株悬铃木三维绿量平均水平最高,鼓楼路的单株女贞三维绿量平均水平最小;常见绿化树种三维绿量与冠幅大小的相关性较大,与株高的相关性次之,与胸径的相关性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昆明市园林绿化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及为提高城市道路绿化水平,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参考。
何云玲白振洋张林艳
关键词:道路绿化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三维绿量
降雨对长江廊道紫茎泽兰有性繁殖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采用人工遮雨的方式,研究遮雨后紫茎泽兰种子的萌发能力。试验结果显示,降雨能够导致紫茎泽兰种子提前脱落,脱落的种子萌发率明显偏低,即使采取遮雨处理,宜宾地区的紫茎泽兰种子萌发率也比云南昆明和临沧、四川攀枝花的低,说明除降雨因素外,宜宾地区尚有其他因素影响紫茎泽兰种子质量。降雨导致紫茎泽兰种子难以有效随风扩散,种子变质速度较快,从而对其入侵起到抑制作用,这可能就是长江流域紫茎泽兰入侵速度较慢的原因之一。因而一旦长江流域遭遇少雨、干燥气候,紫茎泽兰的入侵速度可能会加快。
何云玲张林艳郭宗锋
关键词:生物入侵气候因子紫茎泽兰长江流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