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再狭窄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介入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心病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塞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造影
  • 1篇支架再狭窄
  • 1篇支架置入
  • 1篇支架置入术
  • 1篇置入
  • 1篇置入术

机构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毛节明
  • 3篇陈明哲
  • 3篇郭静萱
  • 3篇张福春
  • 3篇郭丽君
  • 2篇温尚煜
  • 2篇赵一鸣

传媒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年份

  • 1篇1999
  • 2篇199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的多因素回归分析被引量:34
1998年
目的分析与冠状动脉内支架再狭窄有关的临床和血管造影及其处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在我院成功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和6个月后有冠状动脉造影随访的74例病人的临床和血管造影及处理资料。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病人年龄、冠心病易患因素、靶病变形态学、及术后最小管腔开放直径(MLD)等32个变量与再狭窄的关系。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发现:术前血管参照直径和术后MLD在再狭窄组明显低于非再狭窄组(3.1±0.3mmvs3.3±0.4mm和2.9±0.4vs3.2±0.4mm(P<0.05和0.01)。支架直径小于3.5mm组的再狭窄率明显高于支架直径大于3.5mm组的再狭窄率(41.7%vs10.8%,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后支架管腔MLD、支架直径<3.5mm、吸烟和高龄是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支架管腔MLD、支架直径<3.5mm。
郭静萱毛节明郭丽君张福春李海燕温尚煜赵一鸣陈明哲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再狭窄内支架置入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和临床易患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3例(128支血管)在我院进行了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成功者,并于术后6个月有完整随访资料的病人,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再狭窄与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冠状动脉再狭窄51支,非再狭窄77支,总再狭窄率为39.8%(51/128)。单因素分析中发现,冠状动脉内支架≥35mm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的再狭窄率较低(3/29和6/30,P<0.01和0.05),而病变B和C型与再狭窄呈正相关(46/51与51/77,P<001)、病变远端有侧支循环(17/51与2/77,P<0.01)、再狭窄与非再狭窄组长病变分别(38±42)mm与(16±52)mm(P<0.01),术前直径狭窄程度分别为(86±14)%与(79±15)%,(P<0.01)、球囊最大充盈压力分别为(8.3±2.1)kPa与(7.4±1.7)kPa(P<001),术前最小管腔直径分别为(043±041)mm与(066±043)mm,(P<005),术后分别为(26±06)mm与(29±06)mm,(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
温尚煜毛节明郭丽君赵一鸣张福春牛杰郭静萱陈明哲
关键词:冠心病血管成形术PTCA再狭窄
37例青年心肌梗塞的临床分析被引量:6
1998年
在本院住院的80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中发现年龄≤40岁的青年心肌梗塞患者37例,男性36例(97.3%),危险因素中吸烟、家族史阳性和高血脂分列前三位.冠脉造影,27例为动脉粥样硬化.1例肌桥,3例正常.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最多见,病变部位以左前降支最易受累,左室射的分数(LVEF)值仅2例低于40%.青年心肌梗塞发病仍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原因,预后较好.
张福春郭静萱单健毛节明郭丽君陈明哲
关键词:青年心肌梗塞冠状动脉造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