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慢性
  • 2篇胰岛素样
  • 2篇胰岛素样生长...
  • 2篇真核
  • 2篇真核表达
  • 2篇真核表达载体
  • 2篇生长因子受体
  • 2篇受体
  • 2篇特异
  • 2篇特异性
  • 2篇特异性SIR...
  • 2篇细胞系
  • 2篇细胞株
  • 2篇慢性丙型
  • 2篇基因
  • 2篇核表达
  • 2篇肝病
  • 2篇肝炎
  • 2篇癌细胞

机构

  • 7篇武汉大学
  • 4篇湖北科技学院
  • 1篇嘉鱼县人民医...

作者

  • 9篇方文敏
  • 7篇袁玉林
  • 4篇王蕾
  • 3篇周绪红
  • 3篇李卓先
  • 2篇朱俊
  • 2篇潘登
  • 2篇陈敏
  • 1篇张岑
  • 1篇刘业军
  • 1篇杨双
  • 1篇饶少锋
  • 1篇赵泉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咸宁学院学报...
  • 1篇数理医药学杂...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处方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Bcl-xl和IGF-1受体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的设计、构建及鉴定
2012年
目的:构建能表达靶向Bcl-XL mRNA和IGF1RmRNA的siRNA真核表达质粒。方法:从GeneBank中搜索Bcl-XL(NM_138578)和IGF-1R(NM_000875)基因组标准序列,根椐siRNA设计原理各基因选取两段19bp的碱基序列作为靶目标,根据其序列构建siRNA真核表达质粒:psiBcl-XL1和psiBcl-XL2以及psiIGF1R1和psiIGF1R2。随机选取一段与人类基因无同源性的碱基序列,构建表达siRNA的真核表达质粒作为质粒对照psiHK。所构建的质粒均含有增强绿色荧光基因作为报告基因和SalI的酶切位点。质粒经酶切后,电泳鉴定酶切片段;基因测序分析质粒的碱基序列;用脂质体转染鼻咽癌CNE2细胞。转染后培养48h,做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并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质粒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通过RT-PCR检测各组质粒对其基因的干扰率。结果:质粒psiBcl-XL1、psiBcl-XL2、psiIGF1R1、psiIGF1R2和psiHK酶切后均可见400bp小带,与预期插入的目的基因大小一致,基因测序证实碱基序列与模板序列相符;经荧光显微镜下摄片计算转染效率发现:在转染48小时达最高(45%~50%之间);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48小时的转染率为48.45%,并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均见大量的细胞表达绿色荧光;psiBcl-XL1、psiIGF-1R1、psiB-clXL2和psiIGF1R2干扰率分别是:22.1%、50%、70.6%、61.8%。结论:本实验构建了靶向Bcl-XLmRNA和IGF1R mRNA、表达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ibonucleic acid,shRNA)的真核表达质粒。重组质粒能有效转染人鼻咽咽癌细胞,psiBcl-XL2和psiIGF-1R2与psiBcl-XL1和psiIGF1R1相比,转染CNE2 48h后其对mRNA的干扰率相对较高。
游兴松王蕾李卓先方文敏袁玉林
关键词:RNA干扰BCL-XL
慢性肝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水平测定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白细胞介素-12(IL-12)、IL-18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慢性肝病诊治提供理论指导与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5年9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根据疾病轻重程度可分为CH-Ⅰ组(45例)、CH-Ⅱ组(58例)、CH-Ⅲ组(32例)及肝硬化组(25例),选择同期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30名为对照组,应用14 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各组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数据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肝病感染Hp患者IL-12、IL-18水平明显高于未感染Hp的患者,且随着患者肝脏炎症的加重其IL-12、IL-18值也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慢性肝病有密切关系,可促进患者肝脏炎症的反应过程;慢性肝病Hp感染的患者其IL-12、IL-18水平可反应肝脏炎症的严重程度。
朱俊袁玉林陈敏方文敏潘登饶少锋
关键词:慢性肝病幽门螺杆菌
尼美舒利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凋亡及衰老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尼美舒利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对骨肉瘤MG-63细胞的作用及机理。方法: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衰老相关性β-半乳糖苷酶(SA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凋亡,透射电镜显示MG-63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当阿霉素浓度固定在0.75mg/L时,与低浓度尼美舒利(25-200μmol/L)结合治疗细胞阻滞MG-63细胞于G2/M期及凋亡,细胞生长抑制呈浓度依赖性增高,与高浓度尼美舒利(400μmol/L)结合治疗细胞阻滞于G1/S期和衰老样生长,蛋白分析表明:bax和P21蛋白表达随尼美舒利浓度增加表达上调,而bcl-2、Cyclin E、C-myc和CDK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联合用药发挥相加作用,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了理论依据。
赵泉周绪红王蕾方文敏袁玉林
关键词:尼美舒利MG-63细胞阿霉素细胞衰老
不同p53功能状态的胶质瘤细胞株放射敏感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不同p53功能状态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方法采用射线照射野生型p53基因的U87和突变型P53的U251细胞株。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成克隆实验测定细胞存活分数,采用单击多靶模型和线性二次函数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求出放射生物学参数Do、Dq、N和α、β、SF2值。结果射线处理后U87细胞亚二倍体峰明显高于U251(P<0.05﹚,而U251细胞明显阻滞于G0/G1期;突变型p53基因的U251和野生型p53基因的U87细胞的Do值分别为1.0450、0.9652Gy;Dq值分别为1.8544、1.2524Gy;a值分别为0.13、0.525Gy-1;SF2值分别为0.722、0.241。野生型p53基因U87细胞Do、Dq和SF2值均减小,α值增大。结论野生型p53基因U87可以提高胶质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游兴松李卓先王蕾方文敏袁玉林
关键词:P53基因胶质瘤细胞系
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抗菌药物治疗中晚期肝病感染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 探讨对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不同Child-Pugh评分的患者实施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抗菌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中晚期肝病并发感染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人免疫球蛋白实施治疗;根据两组肝硬化患者的肝脏储备功能进行量化评估(Child-Pugh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一周后,两组Child-Pugh评分〈10分患者血清胆红素浓度和凝血酶原时间比较差异不明显;Child-Pugh评分10~15分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胆红素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hild-Pugh评分〈10分的患者抗感染有效率无明显差异,而10~15分的患者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hild-Pugh评分10~15分的中晚期肝病患者,应用人免疫球蛋白联合抗菌药物治疗,能明显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和提高凝血酶原时间,提高抗感染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陈敏朱俊袁玉林方文敏潘登饶少峰
关键词:人免疫球蛋白抗菌药物CHILD-PUGH评分
α-2a干扰素和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比较
2017年
目的探讨α-2a干扰素和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我院先前收治的54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按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采用α-2a干扰素治疗,试验组采用α-2b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事件总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α-2b干扰素加用利巴韦林能显著改善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荐使用。
方文敏张敬
关键词:Α-2A干扰素Α-2B干扰素利巴韦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EGF和IGF-1受体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的设计、构建及鉴定
2011年
目的构建能表达靶向EGF RmRNA和IGF-1 RmRNA的siRNA真核表达质粒。方法从GeneBank中搜索EGFR(NM 000875)和IGF-1 R(NM 201283)基因组标准序列,根椐siRNA设计原理各基因选取两段19bp的碱基序列作为靶目标,并根据其序列构建真核表达质粒。随机选取一段与人类基因无同源性的碱基序列,构建表达siRNA的真核表达质粒作为质粒对照psiPC。转染后分别培养12h、24h、36h、48h、60h、72h,以转染率高的时间点的鼻咽癌细胞做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率,并采用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质粒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果质粒psiEGFR1、psiEGFR2、psiIGF-1 R1、psiIGF-1 R2和psiPC酶切后均可见400bp小带,与预期插入的目的基因大小一致,基因测序证实碱基序列与模板序列相符;经荧光显微镜下摄片计算转染效率发现:在转染48h达最高(55%~60%之间);流式细胞仪检测转染后48h的转染率为57.45%,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均见大量的细胞表达绿色荧光。结论本实验构建了靶向EGFRmRNA和IGF-1 RmRNA、表达短发夹RNA(shRNA)的真核表达质粒。重组质粒能有效转染人鼻咽癌细胞并在其中表达,能下调鼻咽癌细胞EGFR和IGF-1 R的表达。
李卓先周绪红王蕾方文敏刘业军张岑袁玉林
关键词:小干扰R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鼻咽癌细胞系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及远期临床结局观察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安全性及远期结局。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丙型肝炎患者9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7例给予利巴韦林治疗,观察组48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干扰素治疗。比较2组疗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病毒学应答率和生化学应答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94,P<0.05)。观察组全因病死率、肝因性病死率及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效果显著,能快速改善患者病情,且临床用药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方文敏张敬
关键词: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远期效果
肝癌HepG2细胞株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沉默后放疗增敏及机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同时沉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l)和表皮生长因子(EGF)二受体基因的抗瘤放疗增敏及机制。方法:分别构建靶向EGFR、IGFlR及两受体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EGFR、siRNA-IGFIR、siRNA-EGFR&IGFlR),构建与任何基因无同源的阴性对照质粒(siRNA-HK),分别转染48照射肝癌HepG2细胞株。成克隆实验测定细胞存活分数,采用单击多靶模型和线性二次函数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求出放射生物学参数D0、Dq、N和cc、口、SFa值。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细胞周期及相关蛋白、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采用蛋白印迹。结果:同时沉默EGFR和IGFlR组与对照组及单基因干扰组相比抑制了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G1/S期的进程,bcl-2和cdk2表达明显下调,而p21和bax表达增加。且同时沉默EGFR和IGFlR组和对照组细胞的D。值分别为0.588、2.0704Gy;Dq值分别为0.5625、2.0307Gy;a值分别为0.515、0.0216Gy^-1。;SF2值分别为0.22、0.619。同时沉默EGFR和IGFIR组Do、Dq和SF2值均减小,a值增大。结论:同时沉默EGFR和IGFlR基因具有更有效地干扰肝癌HepG2细胞株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bcl-2和cdk2表达下调和p21与bax表达增加有关,结合干扰多个受体分子可能是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新的肝癌治疗途经。
方文敏周绪红杨双袁玉林
关键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肝癌细胞株HEPG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