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琛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7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糖尿病性眼肌麻痹12例诊治体会被引量:6
- 2014年
-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高血糖毒性及微血管病变,引起神经缺血、缺氧,氧化应激增强,最终导致神经损伤有关[2]。持续性高血糖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
- 刘颖陈建斌钟美娣李志琛梅伟群俞婷婷
- 关键词: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持续性高血糖严重并发症微血管病变高血糖毒性
- 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胺酸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分析
- 2017年
- 目的对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和同型半胱胺酸(homocysteine,Hcy)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予以分析和探讨。方法将2013年6月~2015年12月于解放军第117医院进行治疗的48例2型糖尿病设为观察组,其中30例合并早期肾病患者为观察1组,18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2组,选取同期在解放军第117医院体检的28名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Cys C和Hcy水平,观察组同时测算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Ualb/cr),对3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Cys C和Hcy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1组的Cys C和Hcy水平明显高于观察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清Cys C和Hcy水平与Ualb/cr呈正相关。结论 Cys C和Hcy水平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有效提高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诊断率。
- 李志琛刘颖梅伟群陈建斌张华北
- 关键词:早期糖尿病肾病胱抑素C同型半胱胺酸
- 糖尿病性大疱病二例
- 2013年
- 1 临床资料 1.1病例1患者男,37岁,患2型糖尿病7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Ⅰ期1年,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年。因四肢远端自发性水疱7d于2010年11月20日于解放军117医院机场路院区内分泌科就诊。
- 刘颖李志琛梅伟群高诚明陈建斌钟美娣
- 关键词:糖尿病性大疱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型糖尿病内分泌科解放军
- 肾病综合征患者24h尿游离轻链与24h尿蛋白及病因的关系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24 h尿游离轻链(free light chains,FLCs)与其24 h尿蛋白以及病因两者之间的关系,并讨论尿FLCs在NS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符合NS诊断标准,资料完整的患者共80例。详细记录患者性别、年龄、24 h尿FLCs、24 h尿蛋白、病因、肾穿病理。按24 h FLCs分为FLCs 1组(FLCs>1 000 mg)和FLCs 2组(FLCs≤1 000 mg),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24 h尿FLCs与24 h尿蛋白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明确两者之间是否具有线性相关性。对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oticsyndrome,PNS)病例,再根据24 h FLCs分为FLCs A组(FLCs>1 000 mg)和FLCs B组(FLCs≤1 000 mg),比较两组肾穿病理表现。结果临床资料显示组间发病年龄、性别差异无显著性;当24 h FLCs>1 000 mg时,病例以继发性NS占多数,而FLCs≤1 000 mg时病例则以PNS居多。24 h尿蛋白与24 h尿FLCs之间有正相关,但无线性关系。对于PNS患者,A组出现尿蛋白管型、肾小管上皮变性和间质淋巴细胞浸润的病理表现的比例明显高于B组。结论 NS患者随着24 h尿蛋白增多时,24 h尿FLCs也增加,两者之间成正相关,而明显的尿FLCs增多也可以在临床工作中多考虑继发因素。尿FLCs可以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及其损伤程度。
- 李志琛
- 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6
- 2015年
- 目的观察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2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小剂量联合治疗组(治疗组)和常规大剂量治疗组(对照组),每组46例。治疗组采用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对照组采用常规大剂量秋水仙碱治疗。分别于治疗3、6、12、24、48、72h后进行关节病变评分和疗效评价,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2h后血尿酸、红细胞沉降率(ESR)、血白细胞、丙氨酸转氨酶(ALT)、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观察治疗后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情况及1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用药6、12、48、72h时关节病变评分明显降低,疗效显著(P<0.05,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72h后两组ESR及血白细胞计数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及治疗72h后血尿酸、ALT、GFR无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亦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76.1%)明显高于治疗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vs 6.5%,P>0.05)。结论小剂量秋水仙碱联合小剂量地塞米松可更加快速有效地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与常规大剂量秋水仙碱治疗相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刘颖李志琛陈建斌俞婷婷崔翠张华北
- 关键词:关节炎痛风性秋水仙碱地塞米松
- 1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筛查结果分析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分析在我院内分泌科筛查的1 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糖尿病患者在初次来我院内分泌科就诊时均进行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筛查和既往筛查史的调查,区分既往主动和被动筛查史,统计和分析2005-2012年纳入的1 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本筛查中的发现率以及既往主动和被动筛查率。结果:2005-2012年,既往总筛查率随年份变化的趋势明显,呈升高态势(趋势卡方值为322.82,P=0.000);按两个年份段相比:2009-2012年份段既往总筛查率和主动筛查率明显高于2005-2008年份段(32.47%比20.13%;14.21%比1.53%);但总体而言,既往总筛查率(均值26.43%)特别是主动筛查率(均值8.41%)不高;各种慢性并发症的患病率从29.35%到86.92%不等,无阳性发现者仅占6.8%;本筛查对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现率从21.43%到68.62%不等,尿微量白蛋白/Cr比值升高的发现率最高,其次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结论: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高发病率与目前较低的筛查率形成明显的对比,主动筛查是早期发现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必要手段。应加强糖尿病患者主动筛查的意识,医院及相关部门应开展规范的筛查管理,以降低慢性并发症的危害。
- 刘颖梅伟群李志琛高诚明陈建斌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 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联合雌激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改善效果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rhPTH(1-34)]联合雌激素对绝经后骨质疏松(PMOP)患者骨代谢和炎症反应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903医院收治的102例PMOP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雌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hPTH(1-34)治疗。使用骨密度测定器测定两组腰椎L2~4、股骨颈近端及Wards三角区骨密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炎症细胞因子,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比较两组的骨折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腰椎L2~4、股骨颈近端及Wards三角区骨密度分别为(0.84±0.04)、(0.75±0.05)及(0.65±0.0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80±0.09)、(0.71±0.03)及(0.62±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00、4.899、3.67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TX、BGP及BAL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TRACP-5b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70,P=0.141)。结论rhPTH(1-34)联合雌激素治疗PMOP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患者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水平,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 彭玉梅伟群李志琛陈建斌张华北钱佳丽刘颖
- 关键词:重组人甲状旁腺激素(1-34)绝经后骨质疏松骨代谢炎症反应
- 骨化三醇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3
- 2019年
- 目的探讨骨化三醇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早期DN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胰激肽原酶组(PK组)39例和骨化三醇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组(CT组)37例。两组患者均为应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2周后复查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仍未正常者。PK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胰激肽原酶240U、3次/d治疗,CT组在PK组的基础上联合骨化三醇0.25μg、1次/d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24h尿蛋白量定量(24hUP)、25羟维生素D3(25-OH-D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UAER、IL-6、TNF-α、血清钙(Ca),血清磷(P)、血肌酐(Cr)、糖化血红蛋白A1c(Hb A1c)的情况,比较两组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Ca、P、Cr、Hb A1c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PK组治疗3个月比较,CT组治疗3个月的24hUP、UAER、hs-CRP、IL-6、TNF-α均显著降低,25-OH-D3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3个月后,CT组总有效率为83.78%,PK组为66.67%,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骨化三醇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早期DN效果显著,能够抑制炎症反应,显著降低尿蛋白。
- 李志琛陈建斌梅伟群张华北钱佳丽刘颖
- 关键词:骨化三醇胰激肽原酶糖尿病肾病
- 前列腺素E1微脂球制剂联合缬沙坦逆转早期糖尿病肾病的远期疗效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 E1微脂球制剂(lipo-PGE1)联合缬沙坦逆转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远期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10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166例DN患者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83例)和对照组(83例)。对照组以缬沙坦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用 Lipo-PGE1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及末次随访尿蛋白及肾功能相关指标,以及治疗后及末次随访的逆转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微量清蛋白肌酐比(UACR)、尿转铁蛋白(UTRF)、尿α1微球蛋白(Uα1-MG)、尿免疫球蛋白 G (U IgG)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逆转率及3~7年后随访逆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 Lipo-PGE1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DN,远期逆转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刘颖李志琛梅伟群陈建斌张华北
-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逆转远期疗效
-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弹性成像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研究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50例患者的66个甲状腺结节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测,将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1)超声弹性成像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8.95%、76.60%、77.27%。(2)弹性成像评分与恶性结节比例呈正相关(r=0.899,P<0.05)。(3)不同大小的结节中恶性结节的百分比分别是47.37%[甲状腺结节长径(L)≤1cm]、15.79%(1cm4cm),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不同大小结节的弹性成像评分分别是(2.53±1.02)分(L≤1cm)、(2.26±1.24)分(1cm4cm),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良性结节弹性成像评分(1.72±0.97)分,恶性结节弹性成像评分(3.26±0.80)分,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弹性成像评分≥3分对预测恶性甲状腺结节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李志琛楼海亚陈建斌梅伟群崔翠刘颖
-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超声弹性成像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