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昊
- 作品数:18 被引量:59H指数:3
- 供职机构: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 古代朝鲜文人拟次欧阳修辞赋论析被引量:1
- 2015年
- 欧阳修作为一位对古代朝鲜文人产生较大影响的中国作家,其辞赋受到了古代朝鲜文人的推崇与拟效。古代朝鲜文人模拟其《红鹦鹉赋》《病暑赋》《秋声赋》创作拟效次韵之作,不仅承袭其主题、结构、句式、语言等外在的东西,也学习欧赋的散文化笔法,以散文入赋,不拘韵律。同时,古代朝鲜文人在拟效次韵欧赋的过程中也表达了作者自身的思想与情感,有的在深度上还要高于欧赋,在形式上也不完全拘泥于欧赋,表现出了古代朝鲜辞赋偏好骚体的特点。
- 杨昊
- 关键词:辞赋次韵《秋声赋》
- 苏、辛怀古词词风之异——对《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文本细读
- 2013年
- 文本细读是建立在文本语义细致分析上的一种批评方法。通过对苏轼、辛弃疾两首著名的怀古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文本细读,可以发现,苏、辛虽然都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二者的词风在豪放整体风格的基础上还是有差别,主要表现在:苏词往往由历史进入更为广阔的思考,多呈现超脱旷达之风,词境壮阔,气象宏大,更多关注的是个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而辛词则多雄浑悲慨,表现出炽烈的英雄豪情,追求的是时代价值。
- 杨昊
- 关键词:怀古词文本细读新批评
- 谢灵运与孟浩然山水诗之异同及缘由探析
- 2014年
- 谢灵运和孟浩然同为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二人的山水诗创作中,孟浩然继承了谢灵运的山水诗创作,将浓厚的故乡情结寄寓山水诗中,表达了相同的政治理想。但是二者的山水诗在创作风格方面和表达归隐时的思想情感方面有差异。从丹纳《艺术哲学》三要素的角度而言,二者山水诗的异同受时代、种族、环境的影响。
- 孙丽华杨昊
- 关键词:谢灵运种族
- 《大唐西域记》的文学影响——以唐五代小说为例
- 2013年
- 《大唐西域记》的文学价值较为突出,达到了记实和文学审美的和谐统一,代表了唐代游记文学的高度,对唐以后的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体现为它丰富了后世文学志人、志怪类型的叙事题材。
- 杨昊
- 关键词:《大唐西域记》叙事题材文学影响
- 赋、比、兴略辨被引量:5
- 2012年
- 所谓赋,即一种以直观叙述、描写或议论的方式表达情志或营造意境的诗歌创作方法。它的形式是铺叙,目的是表达情志或营造意境;比是一种用与所要表达之物相关的物象来表达情感或意志的表现手法。其形式是用他物来言此物,目的是间接地表达此物,起到含蓄委婉、意在言外的作用;兴是一种先言"他物",以引起实际所言之词的表现手法,其中实际所言之词是由"他物"所感发的。兴的形式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能达到兴寄深远、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 杨昊
- 关键词:心物关系
- 朝鲜文人权斗经《次〈感士不遇赋〉》与陶渊明《感士不遇赋》之比较
- 2014年
- 陶渊明对古代朝鲜文学影响颇深。朝鲜文人权斗经的《次〈感士不遇赋〉》,按照陶渊明《感士不遇赋》的原韵、原字和次序相和而作,且部分语句和思想化自陶渊明的《感士不遇赋》,也有部分语句反用其意,表达的意旨和《感士不遇赋》不同。《感士不遇赋》通过对天道、人事的分析,得出不遇是文士的宿命,表现出陶渊明归隐的理性与彻底。而《次〈感士不遇赋〉》则是权斗经兼济天下而不能的不平之鸣,其意旨最终仍在于仕进,表现出的仍然是积极用世之心。
- 杨昊
- 关键词:陶渊明辞赋
- 古代朝鲜文人拟次唐宋辞赋研究
- “拟次”辞赋是指通过模拟或次韵的方式创作的辞赋作品。古代朝鲜文人拟次唐宋辞赋是指古代朝鲜文人以中国唐宋经典辞赋为范本,从题材、结构、风格、语言等方面,通过拟效或次韵的方式创作辞赋作品。应该指出的是,次韵是和韵的一种方式(...
- 杨昊
- 文献传递
- 《周易》中的赋、比、兴及其思维基础被引量:2
- 2013年
- 《周易》卦爻辞具有诸多文学因子,可看做是一部原始歌谣集,具有一定的文学意蕴。同时,从心物关系的角度对赋、比、兴加以界定,可以发现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早在《周易》中就已初现端倪,只是《周易》中赋、比、兴的运用还略显稚嫩,并不成熟,赋体多是短章,兴体数量也较少,往往比、赋,比、兴合用。《周易》中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运用并非偶然,因为其思维基础是《周易》中的取象思维方式。
- 于春海杨昊
- 关键词:《周易》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与体系构建被引量:42
- 2014年
-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解决现代社会精神迷失,道德失范的一剂良药;是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必要举措;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崇德向善的道德追求和内圣外王的人格理想。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应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重视家庭、学校、社会教育,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氛围。
- 于春海杨昊
-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 简论赋、比、兴的发展源流及其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来源于《周易》。《周易》中的赋、比、兴具有以"比"为主,兴的数量较少,比赋合用,比兴合用,且形象性、艺术性、文学性还不够明显等特点,可以说《周易》是赋、比、兴的萌芽期。随着人类文明向前发展、人们思维方式的日益成熟,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在中国第一部诗集《诗经》中逐步得到发展并走向成熟,这也是后代文学史作重视《诗经》中赋、比、兴表现手法的原因。到了楚辞中,赋、比、兴走向融合,比兴呈现群体化、象征化,形成象征体系,达到繁荣。之后,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已经完全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对后世的诗词、文学批评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 杨昊
- 关键词:周易诗经楚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