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靖
- 作品数:44 被引量:338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胰岛素抵抗——遗传和环境因素致高血压的共同途径?被引量:59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是否是遗传和环境因素致高血压的共同途径。方法 大庆地区具有血缘关系的三代内直系亲属 2 86核心家庭成员 858人 ,年龄 1 8~ 74岁。测血压、空腹血糖 (FPG)、胰岛素 (FINS)、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纤维蛋白原。计算胰岛素敏感性(ISI) =1 / (FPG×FINS) ,胰岛素抵抗 (IR) =(FPG×FINS) / 2 2 .5。以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遗传和环境因素对血压水平的贡献。结果 原发性高血压组无论其有无阳性高血压家族史 ,胰岛素敏感性都较差。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胰岛素敏感性是高血压伴高血压家族史者、高血压不伴高血压家族史者及正常血压不伴高血压家族史 (且其配偶血压也正常 )者血压升高最重要的因素 ,能解释平均血压 (MBP)变化的 1 7% ;而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与HDL C 3项只能解释MBP变化的 9%。在分析自变量中加入高血压家族史一项时 ,则阳性高血压家族史成了血压升高最重要的因素 ,仅此一项就可解释MBP变化的 30 % ,而胰岛素敏感性对血压水平的贡献大幅度削弱 ,仅能解释MBP的 7%。对配偶组的分析显示同样趋势。结论 胰岛素抵抗是遗传及环境因素致高血压重要的共同途径 。
- 李光伟杨文英洪靖李春梅孙淑湘蔡慧王金平
- 关键词:胰岛素抵抗高血压
- 糖尿病监测——“两手抓”
- 2017年
-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内分泌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血糖往往难以控制,并发症也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不少痛苦。早发现、早治疗是延缓疾病进展亘古不变的真理。糖尿病患者要定期检查,做到“两手抓”,即抓好监测代谢指标和糖尿病并发症这两大方面。
- 王丹洪靖
- 关键词:糖尿病监测糖尿病并发症内分泌疾病疾病进展代谢指标
- 三种降糖药物联合疗效不佳改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一例分析
- 2014年
- 老年女性,糖尿病病史14年,格列吡嗪、阿卡波糖联合基础胰岛素治疗,糖化血红蛋白9.0%,有低血糖症状.因有肥胖史,合并高血压、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胰岛素水平高,改二甲双胍单药治疗,随访半年以上血糖控制稳定.
- 洪靖萧建中
- 关键词:糖尿病二甲双胍
- 得了糖尿病,如何加餐?
- 2012年
-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慢性病,同时又是最容易发生低血糖的一类疾病。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可能的话,建议糖尿病患者尽量少食多餐,这样可以避免饮食量超过胰腺的负担,使血糖不至于猛然升得过高,并且当血糖下降时,应及时进食,
- 石劢洪靖
- 关键词:糖尿病血糖升高饮食治疗少食多餐饮食量
- 我国成人中糖尿病家族史与糖尿病发病某些特点的分析被引量:8
- 1998年
- 目的分析我国成人中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及其特点。方法对1994年我国25岁以上25万人群糖尿病调查中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75克)后诊断的糖尿病2767例和糖耐量正常的8674例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为14.0%,正常人群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为7.4%,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糖尿病人群中父亲、母亲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分别为3.4%、4.0%,两者无差异。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33.6%发病年龄在25~44岁间,33.1%在45~54岁段,另33.3%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在55岁以上。而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50.2%在55岁以后发病。家族史阳性组腰臀围比(WHR)及收缩压均低于阴性组。结论有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早,而无糖尿病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发病年龄晚,且向心性肥胖,收缩压升高更明显。
- 洪靖杨文英潘孝仁
- 关键词:糖尿病家族史阳性率
- 家庭监护血糖被引量:1
- 2011年
- 良好的血糖控制对于预防或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很重要.家庭监护血糖有助于评估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程度,了解降糖药物治疗的效果,制定和调整降糖措施.常用的糖代谢控制的监测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糖、利用血糖仪进行的自我血糖监测以及动态血糖监测.
- 洪靖杨文英
- 关键词: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动态血糖监测自我血糖监测糖代谢紊乱
- 青海省囊谦县县医院2型糖尿病临床特征分析
- 2014年
- 目的:分析青海少数民族贫困地区2型糖尿病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方法:针对青海省囊谦县县医院登记的4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糖尿病危险因素(性别、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个数分成≥3个组(组1)和<3个组(组2),比较两组临床特点,总结用药情况。结果:患者平均年龄54.6±12.0岁,空腹和餐后血糖分别为9.1±3.2 mmol/L和10.9±4.7mmol/L。其中81.0%应用降糖药,23.5%接受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家族史不足20%,近90%的患者超重或肥胖,组1所有患者均超重或肥胖,组2为70.6%。组1合并高血压患者多。最常用的降压药是0号和中药。结论:不良生活方式可能是该地区糖尿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应重视医生对患者的宣教工作。
- 洪靖姜红张洋张颖俄要才仁江杰彭明强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肥胖降糖药
- 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Meta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评价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c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集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0篇,共988例患者。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明显提升总有效率(RR=1.23,95%CI 1.13~1.33,P<0.00001),提高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和腓总神经MNCV、腓总神经SNCV(MD=3.70,95%CI 1.98~5.41,P<0.0001;MD=4.36,95%CI 3.86~4.86,P<0.00001;MD=5.40,95%CI 3.14~7.66,P<0.00001;MD=4.16,95%CI 1.96~6.36,P=0.0002),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甲钴胺单药治疗相比,木丹颗粒联合甲钴胺治疗DPN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 王艳玲李珊于龄华单嘉莹洪靖
-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木丹颗粒甲钴胺神经传导速度META分析
- 已知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多态性位点与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关联性研究
- 目的 代谢综合征(MS)是2型糖尿病(T2D)患者常伴发的以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血脂紊乱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本研究旨在探索已知T2D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与中国人T2D患者MS及其相关组分的关联性.方法 ...
- 孔晓牧张雪莲邢小燕张波洪靖杨文英
- 甲状腺疾病与糖尿病被引量:61
- 2001年
- 甲状腺疾病常合并糖尿病 (DM) ,其临床表现呈多样化。甲状腺疾病可使DM恶化 ,也可使DM好转。在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 )治疗过程中还可出现低血糖昏迷 ,甚至死亡。甲亢者葡萄糖耐量异常的发病机制可能涉及肠道葡萄糖吸收、胰岛素抵抗、胰岛B细胞分泌等方面。甲状腺疾病与DM有着内在联系 ,两者在自身免疫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联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洪靖
- 关键词: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