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荣领
- 作品数:12 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合肥市第九中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重构“教”“学”关系 促进学生长足发展
- 2016年
- 科层制管理模式强调层次分明、制度严格和责权明确的人际关系,与现代学校教育所提倡的"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相违背、冲突。在新形势下,对于如何改革学校管理,促进学生发展,需要学校管理者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上下大功夫,着力于"教"与"学"关系的重构,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具体来说,要以集体教研为抓手,实现"教"与"教"的融合;以全员育人导师制为契机,实现"学"与"教"的融合;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突破口,实现"学"与"学"的融合;以高效课堂建设为目标,实现"教"与"学"的融合。
- 王莉熊荣领
- 关键词:全员育人导师制小组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 两个质量表达式为何相似
- 2015年
- 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运动的应用中,最常见的有这样一类计算中心天体质量的问题: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为例,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为太阳对行星的万有引力,已知行星的运动半径r和周期T,引力常量为G求太阳的质量.
- 熊荣领
- 关键词:天体质量万有引力定律匀速圆周运动天体运动太阳
- 求小球到斜面最大距离的五种方法
- 2015年
- 在学习平抛运动时,通常会遇到小球在斜面上的平抛问题.其中,困扰师生的是如何求小球运动过程中到斜面的最大距离.例题如图1所示,将小球以初速度v0自倾角为θ的斜面顶端A点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且斜面足够长,重力加速度取y,求抛出后小球到斜面的最大距离.
- 熊荣领
- 关键词:平抛运动初速度分速度
- 对《直角支架转动过程中小球动态平衡问题的几种解法》的再思考
- 2014年
- 《中学物理》2014年第2期上刊登了《直角支架转动过程中小球动态平衡几种问题的几种解法》一文.文中对教学中遇到的一个力学问题的三种解法进行梳理和归纳,笔者对作者提出的第一种解法有异议,并给出师生较为熟知的图解法,仅供大家参考.
- 熊荣领
- 关键词:图解法小球
- 充分挖掘摩擦力跟传送带位移乘积的内涵
- 2015年
- 传送带问题是高中物理中的热点问题,其中,涉及物块在其上运动能量问题困扰着广大师生。尤其是涉及传送带在工作过程中多消耗的能量问题最为常见,也最让学生费解。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滑动摩擦力跟传送带位移乘积的内涵,厘清传送带在工作过程中多消耗的能量与滑动摩擦力跟传送带位移乘积之间的关系。
- 熊荣领
- 关键词:传送带问题滑动摩擦力乘积高中物理
- 探究班级微格管理模式,促进学生素养全面发展——以合肥市第六中学开展同伴教育活动为例被引量:2
- 2015年
- 在班级建立小组学习制度,深入开展同伴教育活动,需要学校管理者和班主任在"微"字上"花大力气,下硬功夫",实现对学生的微格化管理。深入开展同伴教育活动,以同伴引领为切入点,以合作竞争为支撑点,以交流反思为着力点,以发展评价为落脚点,对提升学生自信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能起到推动作用,对学生的后期发展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 王莉熊荣领
- 关键词:合作竞争
- 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问题
- 2014年
-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一类现象,分别处在两个不同的模块中,看似毫不相关的问题,但在实际处理中,发现方法和思路及其相似,甚至趋于相同.本文推出大家熟悉却不易发现的例子,权作抛砖引玉.
- 熊荣领
- 关键词:物理教学
- 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感悟
- 2014年
- 1994年春节联欢晚会,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演唱了《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委婉的歌声,用教室、黑板、粉笔、讲台等意象深情赞颂了人民教师无私奉献的情怀。这首歌曲传遍神州大地,成为对人民教师的献礼。那一年,我刚好大学毕业,走上讲台,成了一名人民教师。至今,已有20年。在我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我发现,长大后我并没有成了你,而是成了我自己。
- 熊荣领
- 关键词:人民教师教无定法女高音歌唱家联欢晚会课型
- 对一道2016年高考全国Ⅰ卷物理题的延伸
- 2016年
- 2016年高考全国卷I理科综合试卷中,物理选修3—5部分考了这样一道题:
- 熊荣领聂心怡
- 关键词:物理题高考物理教学
- 对一道功能关系试题的又一种解法
- 2015年
- 贵刊在2014年第11期刊登了"对一道功能关系试题的三种解法"一文.文中作者对一道功能关系试题分别用了3种方法求解,分别是:以物块运动的整体特点为切入点,利用最大高度与动能的关系解决问题;以题目的问题为切入点,利用反证法解决问题;以物块运动的规律为切入点,利用演绎归纳解决问题.笔者读后受益匪浅!笔者根据学生对此类问题已有的认识,从物块在斜面上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分配比例为切入点,给出第4种解法.
- 熊荣领
- 关键词:解法试题反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