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锋
- 作品数:92 被引量:299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第四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山东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新设计的多组神经移位结合后期手功能重建成恢复全臂丛撕脱伤上肢主动拾物功能
- 目的 观察采用一种新设计的多组神经移位术结合后期手功能重建方法,恢复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主动拾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32例全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一期手术均进行了以下多组神经移位术:副神经移位修复肩胛上神经恢复肩外展,健侧...
- 王树锋
- 经骶骨-臀部联合入路显露盆腔内骶丛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
- 目的 观察经骶骨-臀部后侧联合入路,显露盆腔内骶丛神经汇合处、以及全程显露下骶丛的可行性。为盆腔内骶丛神经损伤的手术探查、修复,尤其是骶丛神经根汇合处损伤,寻找一种新入路。方法 5具福尔马林固定的尸体标本,俯卧位,将臀大...
- 李峰王树锋栗鹏程薛云皓
- 关键词:手术入路解剖学
- 上中下三干后股对指总伸肌及肱三头肌长头交叉支配的电生理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通过术中电生理检测,在臂丛神经中找到指总伸肌支配神经的相对集中区,为神经移位重建伸指功能新术式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8年2月-2009年10月,17例臂丛神经撕脱伤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应用Keypoint型肌电图仪,术中分别对上、中、下三干后股进行电刺激,在指总伸肌及肱三头肌长头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结果指总伸肌记录到的CMAP最大波幅有76.5%(13/17)为电刺激下干后股,17.6%(3/17)为电刺激中干后股,5.9%(1/17)为电刺激上干后股。电刺激上、中、下三干后股在指总伸肌记录到的CMAP波幅平均值分别为:0.75±1.16mV,1.64±1.54mV,5.32±4.58mV。在肱三头肌长头记录到的最大CMAP波幅有53%(9/17)为电刺激中干后股,47%(8/17)为电刺激下干后股。电刺激中干及下干后股在肱三头肌长头记录到的CMAP平均波幅分别为4.57±3.84mV,5.98±8.43mV。结论支配指总伸肌的神经纤维来自下千后股比C7后股的多,而下干后股亦是肱三头肌长头的主要支配神经。
- 王树锋栗鹏程李玉成李文军金亚娣杨昀薛云皓郑炜
- 关键词:臂丛神经电生理学神经移位
- 前臂背侧微型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观察前臂背侧微型骨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指指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以Lister结节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为轴线,在前臂远端桡背侧设计皮瓣,Lister结节近端3.5cm处为皮支入皮点。依据受区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大小设计皮瓣。首先切开皮瓣的尺侧缘,找到拇短伸肌与拇长伸肌间隙,可见到自骨间前动脉背侧支发出的骨皮支,确认皮支入皮后切开皮瓣的其他缘,将皮瓣切取后,再切取骨瓣。显露桡骨远端背侧面,沿骨膜支的走行切取骨瓣,将骨皮支游离至起始处切断,供区直接缝合。1999年7月至2005年1月共为7例指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施行前臂背侧微型骨皮瓣游离移植术,均为男性,年龄18 ̄37岁,平均25岁。骨皮瓣的血管蒂分别与指动脉及指背静脉吻合。结果7个骨皮瓣均完全成活,创面一期愈合。皮瓣面积最小为2.5cm×3.0cm,最大为4.5cm×3.5cm;骨瓣面积最小为2.5cm×1.0cm,最大为3.5cm×1.2cm。术后2 ̄3个月骨瓣与指骨愈合,修复后的手指外观满意。结论前臂背侧微型骨皮瓣游离移植是修复手指指骨及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最佳骨皮瓣之一。
- 王树锋栗鹏程陆健李世民王海华
- 关键词:手指复合组织缺损肱骨外上髁前臂背侧皮瓣切取
- 上肢丛内神经移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13年
- 就像皮肤缺损的修复策略,上肢神经损伤的治疗也要遵循阶梯重建的原则,对于Sunderlund1度的损伤应采用保守治疗,是阶梯的第一层;如果神经完全断裂,无张力的一期直接修复是最好的治疗选择,为阶梯的第二层;如神经损伤严重,则要根据损伤程度与累及范围的不同来确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近年来的资料证实,在遵循阶梯重建原则并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神经移位可以让过去认为不可修复的上肢神经损伤获得满意的功能恢复。本文将就上肢神经移位的历史、适应证与禁忌证及供体选择原则、丛内神经移位以及术后功能康复等内容作一综述。
- 李文军陈山林赵建勇王树锋
- 关键词:上肢
- 经臀后侧入路行髂骨截骨扩大坐骨大孔显露骶丛神经的临床应用
- 2021年
- 目的探讨经臀后侧入路行髂骨截骨扩大坐骨大切迹显露盆腔内上骶丛神经及骶丛神经汇合处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11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行经臀部后侧入路骶丛神经损伤手术探查或肿瘤切除的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38.0±9.3)岁(范围:26~56岁)。骶丛损伤8例,其中全骶丛损伤4例,上骶丛损伤1例,骶丛神经汇合损伤3例;骶丛神经肿瘤2例。神经损伤或发现肿瘤到手术时间平均10.4个月(范围:1.5~60.0个月)。术中均经臀部后侧入路将坐骨大切迹上方的髂骨进行截骨以扩大坐骨大孔,通过此截骨窗口显露盆腔内损伤的上骶丛或上骶丛神经肿瘤,并进行神经修复或肿瘤切除。记录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切口和截骨的愈合情况。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经臀部入路行髂骨截骨扩大坐骨大孔,显露上骶丛神经,完成盆腔内上骶丛神经及骶丛神经汇合处损伤的手术探查、神经修复或骶丛肿瘤切除。髂骨截骨块长(2.9±0.4)cm(范围:2.5~3.8 cm),宽(2.5±0.5)cm(范围:1.5~3.4 cm)。术中出血量[M(QR)]800(800)ml(范围:400~2000 ml)。术中无大血管损伤,术后无血肿形成,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29.8个月(范围:1.5~54.0个月),9例患者回植髂骨截骨块已愈合,1例术后随访时间1.5个月,尚未完全愈合。结论经臀后侧入路行髂骨截骨扩大坐骨大切迹,可暴露骨盆内上骶丛神经远段和骶丛神经汇合处,并有足够空间行上骶丛神经的探查、肿瘤切除及神经移植修复术。
- 王树锋李峰薛云皓李文军栗鹏程殷耀斌杨辰李斌
- 关键词:骶丛手术入路髂骨截骨
- 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前臂屈指功能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介绍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前臂屈指功能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治疗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5年5月采用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外伤后屈指功能10例。平均年龄14(3~32)岁。男7例,女3例。右侧4例,左侧6例。Volkmann挛缩6例,开放伤后肌肉缺损4例。均采用带皮肤的游离股薄肌移植,神经均选择骨间掌侧神经与闭孔神经前支吻合,皮瓣动脉与肱动脉端侧吻合,静脉与肱动脉伴行静脉或浅静脉吻合。随访18~48个月。测量患肢握力并与健侧进行对比。结果10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6h。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1个月。9例肌皮瓣完全存活,没有出现血管栓塞和感染等术后并发症。1例患者远端边缘皮肤坏死,采用游离植皮覆盖。10例患者供区都没有明显功能障碍。术后3周拆石膏,开始被动活动练习。肌肉恢复功能后,开始主动活动练习。随访1年后,8例患者屈指肌力可达健侧的1/3,平均握力可达13.2kg,主动屈指充分。1例患者伸侧肌腹同时有损伤,后经全腕关节融合术和掌板紧缩术治疗后屈指功能得以改善。1例患儿因缺乏系统锻炼等原因,术后出现肌腱粘连,经肌腱松解,手指仍不能充分屈曲。结论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屈指功能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对于前臂屈肌严重损伤病例,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 陈山林童德迪王树锋栗鹏程薛云皓刘波荣艳波王志新
- 关键词:自体修复外科手术前臂损伤缺血性挛缩
-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踝部骨折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对踝关节骨折关节镜辅助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近 3年来 34例踝部骨折病人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即常规关节镜检查 ,根据关节镜检查所见 ,对软骨损伤、滑膜炎、韧带撕裂进行关节镜下修复、清理 ,且关节镜监视进行骨折复位和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均 2年 ,根据Must和Teipner临床及X线评定标准优良率达 91%。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踝部骨折重视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 ,保证确切关节骨折对位 。
- 吕占辉王树锋孔令贵张克民张耀王来旭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关节镜外科手术
- 健侧C_7神经根移位经椎体前通路的应用解剖及临床研究被引量:48
- 2003年
- 目的 通过尸体解剖及临床手术 ,找到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的最佳桥接神经通路。方法 对 8具成人颈段尸体标本 ,显露双侧臂丛神经 ,将右侧C7神经在干股交界处切断并游离至椎孔处 ,经前斜角肌的深面翻转至椎体前 ,测量C7神经根至对侧臂丛上干前后股的距离。临床选择 13例臂丛神经撕脱伤患者 ,术中测量健侧C7神经根经椎体前及颈前皮下通路修复患侧臂丛上干或前后股的距离 ,并对其手术入路进行观测。结果 尸体标本测量C7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至对侧臂丛上干前后股的距离平均为 ( 7.9± 2 .6)cm , x±s,下同。临床测量健侧C7神经根经椎体前通路及颈前皮下通路至对侧臂丛上干或前后股的距离分别为 ( 9.4± 1.2 )cm及 ( 18.2± 3 .2 )cm。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 (P<0 .0 1)。临床应用 13例全部取得成功 ,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椎体前通路是健侧C7神经移位修复臂丛损伤的最佳桥接神经通路之一。
- 王树锋胡琪王海华苏彦农赵俊会常万绅
- 关键词:健侧C7神经根移位解剖学臂丛神经损伤
- 游离股薄肌移植重建上肢部分功能24例报告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总结功能性游离股薄肌移植的经验。方法对24例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行游离股薄肌移植,分别重建单纯屈指功能11例、屈肘及屈指功能12例,以及屈肘和伸腕功能1例,选择不同的动力神经源和供体血管进行神经及血运重建。结果 22例游离肌肉一期成活,其中21例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1例功能未恢复;2例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后挽救成活,但功能未恢复。结论游离股薄肌肌皮瓣移植进行上肢功能重建效果良好,但技术难度高,一旦出现血运危象,几乎无法挽救肌肉功能,并不推荐常规采用,只有各种原因导致上肢肌肉缺损、功能障碍严重而简单肌腱移位无法解决时,才可考虑运用功能性游离肌肉移植改善功能。
- 薛云皓王树锋陈山林栗鹏程李文军杨勇
- 关键词:显微外科上肢肌皮瓣屈指功能屈肘功能缺血性挛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