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功
- 作品数:29 被引量:38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西学院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甘肃省高等学校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计划甘肃省教育厅科研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 《周易》与传统文化研究的多向思考被引量:1
- 2013年
- 《周易》与传统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初,一个世纪以来,学者们从多方面探讨了《周易》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但这些研究往往偏重于某一领域,或者对《周易》与传统文化各个方面的关系作简要比附,未能从《周易》对传统文化的整体影响角度入手加以研究。同时《周易》古经不仅仅是一部筮书或哲学著作,而应当是一部古老的文化典籍,对它的研究也应从文化学的角度作全面而深入的观照。故宜从《周易》的整体思维方式、"经""传""学"的关系问题、研究的方向及方法等方面,对《周易》与传统文化的互相渗透及影响从整体上进行基本梳理和探究。
- 程建功
- 关键词:《周易》传统文化
- 略论《诗经》对《焦氏易林》的影响被引量:3
- 2004年
- 《焦氏易林》作为汉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占卜书,本与《易经》关系密切,与《诗经》则瓜葛不大,因其全书以短诗形式出之,存诗极为丰富,并且这些短诗颇具文学韵味。汉代距《诗经》成书时间并不遥远,加之汉代学官五经并重,其受《诗经》的影响自当顺理成章、显而易见。故本文从其师承关系、写实手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表达方式及用韵方法等方面与《诗经》做了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从而认为,该书深受《诗经》的影响,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价值。
- 程建功
- 关键词:诗经
- 历代《周易》研究概况述评
- 2005年
- 我国古代对《周易》的研究历来比较重视,关键原因是《周易》为儒家“五经”之首,而儒家又为历代统治者所推崇。同时,《周易》又是我国硕果仅存的几部文化典籍。为此,历代学者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故本文从先秦、两汉、晋唐、宋明、清代等几个时段入手,对历代的研究状况作了一些初步梳理,认为易学研究的主流是义理,《周易》经传所阐发的哲理在今天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应将该书视为一部文化典籍从多方面加以研究,而不应仅仅局限在哲学的范畴内。
- 程建功
- 关键词:历代周易义理文化典籍
- 试论《易传》与古代书法艺术的同构关系
- 2004年
- 《易传》作为公认的哲学著作 ,其中包含着深刻的美学艺术原理 ,因此它对我国传统的文艺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到书法艺术上也是如此 ,故在此从字体的演变、结构以及书法理论史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书法艺术与《易传》的同构关系 ,并且认为传统的书法艺术理论直接受到了《易传》阴阳互动理论和“通变”思想的影响。
- 程建功
- 关键词:《易传》哲学著作同构关系通变古代书法书法理论
- 古汉语教材中的“繁简错位”
- <正>在繁体字版的图书中,我们常常见到繁简字使用不当的情况,这种情况往往是编著者或排印者在繁简转换中处理不当或校对不细造成的。邢福义先生把这种情况称之为"繁简错位"。高等学校古汉语教材在用字方面应该具有很强的典范性,可是...
- 何茂活程建功
- 文献传递
- 《易·说卦》的伦理价值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说卦》是《易传》的其中一篇,它立足于说明卦象,探讨的是八卦卦象产生演变的自然规律,本来与社会人伦道德关系不大,但《说卦》探讨卦象的终极目的在于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提示人们对天地自然阴阳变易的法则要进行透彻的了解和把握,从而正确对待人生、安身而立命。为此,它提出了"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以及天地人三才"将以顺性命之理"三个关键性的哲学命题。这三个哲学命题既是对基于阴阳关系的天地自然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又是对《周易》"天人合一"伦理思想的全面阐发,更可以看作是我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一篇总纲。它这种天人合一的伦理思想对我们今人依然有深远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 程建功
- 关键词:周易卦象自然规律天人合一伦理思想
- 《武威汉代医简》用字的构形模式分析——武威医简用字“六书”分析之一被引量:7
- 2007年
- 《武威汉代医简》的用字情况大体上反映了东汉时期汉字发展和使用的基本情况。文章以许慎的“六书”说为依据,兼用孙雍长先生关于汉字构形10种思维模式的理论,对该医简全部用字的构形模式进行了分析,认为“六书”说的实质是以字形分析为核心的汉字形音义关系学说,至今仍是分析汉字形音义关系的重要理论体系。
- 何茂活程建功
- 关键词:武威汉代医简字频字种六书
- 论《周易》语言的多重模糊性及其成因被引量:1
- 2010年
- 《周易》是由符号、文本和解说三种不同的语言组成的独特著作,这三种层面不同的语言均具有极大的模糊性,符号语言指代宽泛、不可把握;文本语言隐晦不明、解读困难;解说语言抽象随意、高深莫测。形成这种语言模糊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时代久远、语言晦涩直接相关,又与原著文本的独特构成有关,还与后人对原著的理解有关。这种语言的模糊性,一方面给解读带来了极大困难,另一方面又留下了宽广的阅读空间,使《周易》具有经久不衰的独特的语言魅力。
- 程建功
- 关键词:《周易》语言魅力符号语言文本语言
- 《桃夭》的多重隐喻意象被引量:1
- 2012年
- 《桃夭》是《诗经》中一首轻快活泼的祝婚诗。全诗三章均以茂盛而美丽的桃树起兴,从修辞学角度讲,属于以物喻人的比喻;从《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段看则属于兴中兼比,具有明显的隐喻性质。作者选取桃树作诗的整体隐喻意象,以桃花、桃子、桃叶作多重隐喻,层层递进地对新娘婚后生活幸福、早生子女、家业兴旺做了巧妙暗示,同时结合"之子于归,宜其室家"的写实,表达了对新娘幸福美满的婚后生活的热情祝愿。《桃夭》的这种多重隐喻既源于作者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又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 程建功
- 关键词:意象艺术手法文化背景
- 关于本科层次中学语文教师素质结构的调查研究被引量:5
- 2002年
- 本研究以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中学校长、教导主任和中学语文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对近十年来高师院校本、专科毕业生的素质现状进行了描述;对组成未来本科层次中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的诸要素进行了重要性排序,对他们应具有的知能结构进行了探索性描述。在此基础上,对未来本科层次中学语文教师的培养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从而为高师院校设计新型的课程计划提供了依据。
- 雒进才程建功周晓云沈承民
- 关键词:本科层次语文教师知识结构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