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东亮 作品数:61 被引量:252 H指数:8 供职机构: 广州医科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 广州市海珠区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建筑科学 机械工程 矿业工程 更多>>
负压吸引器应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中9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总结负压吸引器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方法从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97例次PCNL术中应用负压吸引器,其中脓肾患者二期PCNL术(一期造瘘引流)42例,肾积液混浊患者28例,鼻涕状或淤泥状结石16例,肾盏重度扩张并多发细砂粒状结石11例,其中鹿角形肾结石29例,多发肾结石42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2例,单发肾盂结石14例。结果 9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5-126min,平均(48.26±32.50)min。术中术后无尿源性脓毒血症的发生,术后发热5例,结石清除率77%(75/97),无负压吸引致肾黏膜撕脱、出血。结论脓肾患者二期PCNL术或结石合并肾积液混浊、肾结石为鼻涕状或淤泥状、肾盏重度扩张并多发细砂粒状结石时,使用负压吸引器安全、高效,值得推荐。 钟东亮 吴玉姬 莫国先 刘冠炤 吴文起关键词:负压吸引 经皮肾镜取石术 脓肾 结石清除率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治疗开放手术后输尿管扭曲合并结石 目的:探讨使用输尿管软镜结合钬激光碎石治疗开放手术后输尿管扭曲合并结石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了自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2例开放手术后输尿管扭曲合并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此类 刘冠炤 钟东亮 何朝辉文献传递 Ku70蛋白在前列腺癌中表达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Ku70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及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的关系。方法采用HE染色观察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SP法检测前列腺癌组织中Ku70蛋白表达,按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和血清PSA值分组,比较各组间Ku7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8例前列腺癌标本中Ku70蛋白均呈阳性表达,其表达强度与前列腺癌Gleason评分和血清PSA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Ku70蛋白表达水平能帮助判断前列腺癌预后及评价治疗效果,可用于临床指导个体化治疗。 黄锦坤 吴文启 梁叶萍 欧莉莉 罗金泰 钟东亮 雷鸣关键词:前列腺肿瘤 联用多种措施提高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清除率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总结提高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肾结石的结石清除率的措施。方法:83例鹿角形肾结石术前行CT平扫,PCNL术时,如患侧输尿管扩张,留置两条F5输尿管导管,术中见尿液混浊或合并多发微细结石,联用负压吸引器,用气压弹道碎石器有序碎石,手术结束前必须用C臂复查结石残余情况,术后2~4d行KUB检查,统计结石清除率。结果:一期手术后56例鹿角形肾结石完全清除(67.5%,56/83),手术时间平均81min(28~142min),血红蛋白平均下降23g/L(0~54g/L),1例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持续下降,行肾动脉造影+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术,术后发热7例,无尿源性脓毒血症发生,无周围脏器损伤,无患者死亡。结论:术前CT平扫,术中必要时留置两条输尿管导管、联用负压吸引器,有序碎石,手术结束前C臂机检查结石残余等综合措施有助提高鹿角形肾结石PCNL术的结石清除率。 钟东亮 吴玉姬 刘冠炤 吴文起关键词:鹿角形肾结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 结石清除率 负压吸引 CT平扫 后腹腔镜治疗<4cm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目的:探讨经后腹膜入路腹腔镜治疗<4cm的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共12例患者,2例患者因腰痛就诊,其余10例为体检时发现肾脏肿物就诊。其中男性患者2例,女性10名。年龄33-49岁,平均年龄40.6岁。... 单炽昌 吴文起 钟东亮 曾国华 袁坚文献传递 经皮输尿管镜肾穿刺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12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总结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镜下特点并评价微创经皮肾镜技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微创经皮肾(MPCNL)输尿管镜观察127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的特点并用气压弹道碎石或钬激光治疗。结果结石大且形状不规则,并发输尿管息肉或肉芽组织49例,并发输尿管狭窄26例;均同期处理,113例为一期取石,结石清除率100%,平均手术时间60min,术中平均出血25ml,平均住院时间7d,未发生肾动静脉瘘及输尿管穿孔、断裂等严重并发症。随访3~12个月,未见结石及狭窄复发。结论造成大多数输尿管上段结石长期嵌顿的原因为输尿管息肉或肉芽、狭窄;结石大形状不规则。采用微创经皮肾镜技术治疗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创伤小、结石清除率高、恢复快.效果满意。 李天 李逊 曾国华 袁坚 雷鸣 刘永达 单炽昌 钟东亮 郭彬关键词:输尿管上段结石 输尿管镜 微创经皮肾取石术 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结石残留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取石术结石残留的原因,探讨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683例上尿路结石患者一期经皮肾镜取石后结石残留情况,共93例患者结石残留,需进一步处理,对结石残留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93例患者中,58例患者因鹿角形结石或多发肾结石,或肾盂肾盏结构复杂,或结石体积大数量多,手术时间长,或需增加通道,拟二期手术继续处理;19例患者因术中出血,视野欠清而中止手术;3例患者有>5 mm的结石下移至输尿管中下段;4例患者术中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先兆需中止手术;9例患者因术中未用C臂检查结石情况致结石残留。其中,鹿角形肾结石结石清除率为59.6%(87/146),多发肾结石的结石清除率为83.3%(115/138),单发肾盂或肾盏结石的清除率为96.4%(190/197),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清除率为98.4%(187/190),肾盏憩室结石的清除率为91.6%(11/12)。结论:结石负荷重(鹿角形肾结石、多发肾结石)、肾脏集合系统复杂、术中出血、术中出现尿源性脓毒血症先兆、结石移位、术中未用X线复查结石是否残余是经皮肾镜取石结石残留的主要原因。 钟东亮 郑少斌 单炽昌 刘冠炤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 残石 经皮肾镜取石术中应用双输尿管导管防止结石移位的探讨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双输尿管导管在减少同侧输尿管上段扩张时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结石碎片下移至输尿管中下段的有效性。方法:2010年3月--2014年11月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合并输尿管扩张的上尿路结石患者18例,术中同侧输尿管先插入两条FS输尿管导管,然后行PCNL,观察术中有无因小结石移位至输尿管中下段而导致输尿管内支架无法置入;术后复查KUB观察有无大于4mm结石碎片残留于输尿管中下段。结果:1例因结石下移至输尿管下段需翻身改截石位,经输尿管镜将下段结石击碎取出后才能留置输尿管内支架;17例均顺利完成PCNL,术后KUB发现1例患者输尿管下段石街形成且有两粒结石碎片大于4mm。结论:对于输尿管扩张的上尿路结石,行PCNL时插入两条输尿管导管,有助于减少结石碎片下移至输尿管中下段。 钟东亮 吴玉姬 刘冠炤关键词: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导管 经皮肾镜取石术 Primary urethral diverticular adenocarcinoma in a Female Patient Objective: to present a primary urethral diverticular adenocarcinoma in a female patient and its management. M... 吴文起 单炽昌 钟东亮 曾国华 袁坚文献传递 术中C型臂X光机检查在466例经皮肾镜取石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中C型臂X光机检查结石的必要性。方法从2011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466例上尿路阳性结石患者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束前,经皮肾镜认为结石已经干净,再用C型臂X光机检查,观察有无结石残余,以进一步取石或决定二期手术处理。将C型臂X光机检查前后的结石清除率进行统计学分析(McNemar检验)。结果 C型臂X光机透视发现,输尿管上段结石见有〉4mm结石碎片残留2例,肾盂结石4例,肾盏结石3例;再次经原通道或另再建立通道后入镜,除1例外,全部成功取出。鹿角形结石见有〉4mm结石残余24例,再次入镜,成功取出15例;多发肾结石见有〉4mm结石残余25例,再次入镜,成功取出19例。术后2~4d复查尿路平片,术中C型臂X光机确认有结石残余者,术后均证实结石残余,C型臂X光机认为结石已取净的患者中仍有5例残留。各种结石的清除率在C型臂X光机检查后均有提升,鹿角形肾结石(P〈0.001)、多发肾结石(P〈0.001)提升显著。结论经皮肾镜取石术结束前需用C型臂X光机确认结石是否残余,尤其是对于鹿角形肾结石和多发肾结石,可明显提高结石清除率。 钟东亮 莫国先 吴文起 吴玉姬 刘冠炤关键词:经皮肾镜取石术 C型臂X光机 结石清除率 鹿角形肾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