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骏

作品数:11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脊髓
  • 3篇血管
  • 3篇荧光
  • 3篇荧光造影
  • 3篇造影
  • 3篇手术
  • 3篇吲哚菁绿
  • 2篇血管畸形
  • 2篇血肿
  • 2篇肿瘤
  • 2篇外伤
  • 2篇文献复习
  • 2篇复习
  • 1篇动静脉
  • 1篇动静脉瘘
  • 1篇多导睡眠图
  • 1篇学法
  • 1篇学习教学
  • 1篇学习教学法
  • 1篇血管造影

机构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1篇马骏
  • 5篇王贵怀
  • 3篇郝淑煜
  • 3篇苏伟
  • 3篇马光铄
  • 2篇韩利江
  • 2篇王涛
  • 2篇李德志
  • 2篇韩波
  • 2篇戚继
  • 1篇王光华
  • 1篇许非藩
  • 1篇冯恩山
  • 1篇曹勇
  • 1篇陈思源
  • 1篇冯涛
  • 1篇王德江
  • 1篇万伟庆
  • 1篇张宁
  • 1篇贾桂军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2016年《...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伴睡眠周期性肢动的帕金森病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2023年
探讨伴睡眠周期性肢动(PLM)的帕金森病(PD)患者的临床特点。收集2018年10月至2022年7月在天坛医院进行多导睡眠监测(PSG)的36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帕金森病统一评定量表3.0版和Hoehn-Yahr(H-Y)分期评定PD患者症状严重程度,以睡眠周期性肢动事件指数(PLMSI)15次/h为界分成两组:睡眠周期性肢动(PLMS)+组(PLMSI≥15次/h)、PLMS-组(PLMSI<15次/h)。比较两组之间的临床特点。PLMS+组患者15例(42%),PLMS-组患者21例(58%),其中PLMS+组患者伴有快速眼动睡眠障碍(RBD)为12例(12/15),PLMS-组患者伴有快速眼动睡眠障碍为9例(42.9%),PLMS+组合并RBD比率高于PLMS-组(P<0.05)。两组患者的血液叶酸含量[M(Q_(1),Q_(3)),PLMS-组6.20(5.14,11.70)ng/ml,PLMS+组4.41(3.07,5.64)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MS+组患者更多见叶酸缺乏;而同型半胱氨酸及铁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15的PLMS+组患者有跌倒经历,而PLMS-组发生跌倒的患者比例为14.3%(3/21),PLMS+组患者更容易出现跌倒。PLMS+组患者PSG的觉醒指数[M(Q_(1),Q_(3)),21.50(19.35,29.90)次/h]高于PLMS-组[11.90(9.10,15.80)次/h](P<0.05);两组间其他睡眠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两组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均高于正常值(<5次/h),其中PLMS-组AHI为[M(Q_(1),Q_(3))]9.80(4.70,22.20)次/h,PLMS+组为8.20(1.70,11.15)次/h,提示PD患者更容易出现睡眠中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现象。PD-PLMS+组患者常合并叶酸缺乏,更加容易发生跌倒;伴周期性肢动的PD患者存在睡眠觉醒指数高,睡眠碎片化程度高,RBD患病率更高。
赵惠卿马骏张宁冯涛
关键词:帕金森病多导睡眠图
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附44例报告)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探讨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9月由同一术者主刀的44例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患者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病理学检查结果及术中术后情况。结果患者临床表现多与肿瘤部位及大小相关,术前CT、MRI及MRA检查有助于提示肿瘤性质、部位、大小、质地、与供血血管的关系。44例患者手术采用术中超声辅助下颞顶枕开颅经脑沟入路肿瘤切除术,均达肿瘤全切除,术中可见肿瘤性质不一,37例留置术腔引流;2例患者术中超声发现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并行血肿清除术,1例术后4d因脑水肿明显行去骨瓣减压术,37例留置瘤腔外引流的患者中1例在引流管拔除后因颅内压增高明显再次行侧脑室(瘤腔)穿刺外引流;其他并发症包括局限性脑积水3例。术前38例有明显症状的患者中31例患者术后早期症状有明显改善。术后1例WHOⅡ级及1例Ⅲ级脑膜瘤患者行辅助放疗。随访2个月~6年患者症状改善明显,无肿瘤复发。结论术中超声辅助经脑沟人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脑膜瘤可取得良好的效果,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术前评估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操作技巧及术后个体化治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王光华马骏程令刚林松
关键词:脑膜瘤侧脑室三角区手术治疗术中超声
脊髓;血管畸形;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
目的总结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辅助下脊髓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脊髓血管畸形24例,在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辅助下行手术夹闭畸形血管瘘口或切除畸形血管团,并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在24...
王贵怀马光铄马骏郝淑煜李德志韩利江王涛苏伟韩波
关键词:脊髓血管畸形吲哚菁绿
文献传递
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 探引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术在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中的作用.方法 9例脊髓硬脊膜动静咏瘘患者,均经脊髓DSA确诊,行后正中全椎板切开,术中吲哚菁绿荧光造影明确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瘘口,夹闭瘘口并选择性切除静脉血管畸形.结果 畸形血管位于颈段1例、胸段4例、胸腰段2例、腰段1例、胸腰骶段1例;介入栓塞不充分后转手术1例,介入栓塞微导管难以到位转手术8例;术后MRI显示髓周异常迂曲畸形血管消失,脊髓缺血水肿好转.术后症状消失2例,改善6例,无变化1例.结论 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能够明确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瘘口情况,有效地提高了脊髓硬脊膜动静脉瘘手术的疗效.
苏伟冯恩山王贵怀王德江曹勇贾文清马骏马光铄
关键词:硬脊膜动静脉瘘吲哚菁绿血管造影术
PBL教学法在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观察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在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名实习学生随机分为P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各30名。传统教学组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学,PBL教学组用PBL教学法教学,两组授课老师相同。教学内容为急性硬膜下血肿的病程、诊断及治疗及12例病例资料分析。教学完毕用相同试卷对两组学生进行考试,计算高分率(考试成绩85分以上),同时让实习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评价,计算总满意率。结果 PBL教学组25名(83.3%)、传统教学组12名(40.0%)考生考试成绩为高分,PBL教学组高分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PBL教学组满意24名,基本满意4名,不满意2名,总满意率93.3%;传统教学组分别为15、8、7名和76.7%,PBL教学组总满意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结论 PBL教学法用于急性硬膜下血肿诊治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戚继贾桂军万伟庆马骏
关键词:教学方式颅脑外伤急性硬膜下血肿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9
2013年
目的探讨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的治疗效果、手术时机与方式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型颅脑损伤后难治性脑肿胀25例,其中双额大骨瓣减压组14例,保守治疗组11例。所有患者入院时行CT检查、颅内压监测、降颅压治疗。双额大骨瓣减压组入院后在不同时间内接受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术后继续颅内压监测;保守治疗组一直采用保守治疗降低颅内压,持续性颅内压监测。在出院后6个月随访,进行GOS评分并统计双额大骨瓣减压术患者的并发症。结果入院时双额去骨瓣减压组的GCS为(5.6±1.9)分;保守治疗组的GCS为(5.8±1.7)分。双额大骨瓣减压组人院时颅内压为(35.8±6.8)mmHg,从入院到手术平均时间为10.1h(2—18h),手术后明显降低为(17.6±5.7)mmHg(P〈0.05),保守治疗组入院时的颅内压为(33.2±5.6)mmHg,入院后10.1h时颅内压降低为(30.2±4.9)mmHg(P〉0.05),与双额大骨瓣减压组术后颅内压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额大骨瓣减压组术后并发症包括:硬膜下积液2例,术后脑积水1例。出院后6个月随访GOS评分:双额大瓣减压组预后较好有6例(GOS4~5分),预后较差有8例(GOS1~3分);保守治疗组预后较好有2例(COS4—5分),预后较差有9例(COSl一3分)。结论双额大骨瓣减压术对于脑外伤后难治性弥漫性脑肿胀是一种快速有效降低颅内压的方法,可改善患者预后。手术时机是影响预后的关键,术中减张严密缝合硬脑膜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李欢郝淑煜马骏侯宗刚张莹许非藩刘佰运
关键词:弥漫性脑肿胀去骨瓣减压术外伤性脑损伤
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辅助下脊髓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 总结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辅助下脊髓血管畸形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1年5月,共收治脊髓血管畸形24例,在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辅助下行手术切除畸形血管团或夹闭畸形血管瘘口,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除1例外,术中荧光造影确认瘘1:3完全夹闭或髓内畸形血管团完全切除。脊髓正常血供和静脉回流得以满意保留。21例获得随访,术后3例失访。其中痊愈6例,改善10例,稳定2例,加重3例。结论吲哚菁绿术中荧光造影可以有效地提高脊髓血管畸形的手术疗效。
马光铄马骏郝淑煜李德志韩利江王涛苏伟韩波王贵怀
关键词:脊髓血管疾病血管畸形外科手术荧光造影吲哚菁绿
中国医学教育发展中的文化特点
本文回顾了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现状,指出随着疾病谱发生变化,未来医学目标应从简单的疾病治疗上升一到提高人类的健康水平;医学重心从以医院下降到社区与家庭健康关怀;卫生资金投人的对象从疾病的治疗转...
马骏
关键词:医学教育文化特点
文献传递
原发椎管内恶性周围神经鞘瘤6例并文献复习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椎管内恶性周围神经鞘瘤(MPNST)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外科近10年来6例原发椎管内恶性周围神经鞘瘤手术患者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椎管内MPNST可累及脊髓任何节段,病变多发或呈丛状生长。6例患者行肿瘤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术中肿瘤表现各异,术后病理诊断为恶性周围神经鞘瘤,部分患者术后进一步行辅助放疗。远期临床症状缓解明显,但肿瘤易复发。结论原发于椎管内的恶性周围神经鞘瘤较为罕见,表现出恶性生物学行为,术前诊断困难,手术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放疗治疗可能延缓疾病进展,但手术完全切除难度大,术后缺乏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案,远期复发率高。
马骏王贵怀
关键词:椎管内肿瘤恶性周围神经鞘瘤
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AKI患者术后早期肾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意义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肾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对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32例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AKI患者。术前及术后1、2、6、12 h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监测肾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肾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流速(EDV),计算肾脏指数(RI)。同时收集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肾功能指标肌酐(Cr)、尿素氮(BUN)及尿酸(UA)。结果本组患者术后12 h血清Cr水平、术后6及12 h血清BUN水平、术后12 h血清UA水平均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1 h的PSV高于术前(P<0.05),术后1、2、6、12 h的EDV水平低于术前(P均<0.05),术后1、2、6、12 h的RI高于术前(P均<0.05)。术后1 h的PSV与血清Cr、BUN、UA水平无相关性(P均>0.05),EDV与血清Cr、BUN、UA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2、-0.27、-0.38,P均<0.05),RI值与血清Cr、BUN、UA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4、0.30、0.36,P均<0.05)。结论颅脑外伤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并发AKI患者术后早期肾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早于血清肾功能指标变化;术后1 h检测EDV及RI值有助于判断患者早期肾损伤情况。
戚继赵澎陈思源马骏
关键词:开颅血肿清除术急性肾功能损伤肾血流动力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