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鑫

作品数:37 被引量:17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9篇心肌
  • 7篇关附甲素
  • 6篇盐酸
  • 6篇盐酸关附甲素
  • 5篇预后
  • 4篇动脉
  • 4篇动物
  • 4篇心肌梗死
  • 4篇血管
  • 4篇小型猪
  • 4篇梗死
  • 4篇肺栓塞
  • 3篇动物模型
  • 3篇心房
  • 3篇心脏
  • 3篇血流
  • 3篇血流动力学
  • 3篇五指山小型猪
  • 3篇多中心
  • 3篇房颤

机构

  • 18篇中国医学科学...
  • 15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协和医学...
  • 2篇中国药科大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云南省地方病...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吉首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天津中医药大...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36篇高鑫
  • 18篇朱俊
  • 16篇杨艳敏
  • 7篇梁岩
  • 7篇华潞
  • 6篇吴艳
  • 5篇李建冬
  • 5篇谭慧琼
  • 5篇关键
  • 4篇孙妍
  • 4篇李长瑞
  • 4篇王国干
  • 4篇唐跃
  • 4篇郭婷婷
  • 3篇章晏
  • 3篇彭富华
  • 3篇贾镭
  • 3篇严欣欣
  • 3篇卢志南
  • 3篇张健

传媒

  • 9篇中华心血管病...
  • 9篇中国循环杂志
  • 3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心力衰竭...
  • 1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THE 22...
  • 1篇中国心脏大会...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维重建技术辅助诊治阴道斜隔综合征1例
2023年
本文报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例阴道斜隔综合征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30岁,发现双子宫畸形5年、痛经进行性加重5年。诊断方法:结合临床以及术前盆腔MRI检查对本例患者进行的三维重建,发现患者双子宫颈之间存在瘘管,同时合并右侧子宫颈闭锁,故诊断为阴道斜隔综合征Ⅲ型合并右侧子宫颈闭锁。治疗方法:手术切除右侧宫体和子宫颈。临床转归:术后1年患者无痛经症状且经量正常。三维重建技术在阴道斜隔综合征等生殖系统畸形罕见畸形的诊断中有着重要价值。
张艺巍戚亚菲高鑫薛华丹朱兰
关键词:三维重建技术阴道斜隔综合征进行性加重MRI检查经量临床转归
云南七个家庭不明原因猝死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索云南不明原因猝死(SUD)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前瞻性的调查2005年发生在云南的不明原因猝死病例,分析了具有聚集性特征的7个家庭及相关病例的临床表现特点。结果通过对2005年发病的7个发生聚集性猝死的家庭及其相关病例的调查资料,分析病例的临床特点。发现死者和同发病例除具有头晕、乏力、甚或反复晕厥等共同症状外,尤其采用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的消化道症状将聚集性病例分为两大类:(1)具有消化道症状的聚集性死亡:多可以寻找到共同的可疑饮食史,或具有发病过程中类似的实验室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等)剧烈升高到降低恢复的过程。(2)没有消化道症状的聚集死亡:这组聚集死亡和同发病例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首例死亡与续发死亡病例临床表现差异大,续发病例发病到死亡时间短,死亡前缺少或无症状。(3)能得到的心电图显示为显著的长Q—T间期和ST—T改变。结论云南SUD具有时间、空间和人群高度聚集的特点,其中家庭/时间聚集性特征的猝死更是研究的主体,它很难用某一疾病来解释。其临床表现多样化,但可根据有无消化道症状粗分为两种不同特点的猝死。没有发现有遗传性疾病和(或)传染病的特征。由于其病因不明,故还需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
张健施国庆黄文丽鲍建中叶少东任金马李兆祥俞梦越高鑫王跃兵罗彤李重建杨林任晓庆赵塑宋来凤牛存龙王红月赵红Robert.E Fountaine杨崇福浦介麟杨跃进曾光
关键词:猝死
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2022年
目的:探究慢性血栓栓塞性疾病(CTE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纳入2013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中心确诊为急性肺栓塞(APE)的120例患者。根据患者基线与充分抗凝至少3个月后的肺通气/灌注扫描检查,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肺动脉高压后,将患者分为CTED组及非CTED组。收集患者的基线人口学资料、体征、辅助检查和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探索CTED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患者中,CTED组72例(60.0%),平均年龄(62.0±13.0)岁;非CTED组48例(40.0%),平均年龄(60.9±12.8)岁。CTED组女性患者(75.0%vs.54.2%,P=0.018)和简化肺栓塞严重程度指数(sPESI)≥1的患者(37.7%vs.16.7%,P=0.012)比例均高于非CTED组,血栓累及肺段数也显著多于非CTED组(中位值:7.0个vs.4.5个,P<0.001)。APE患者左右肺血栓累及肺段比例相似(48.1%vs.51.9%,P=0.299),下肺血栓累及肺段比例明显高于上肺(46.1%vs.34.4%,P<0.001);抗凝治疗至少3个月后,左右肺及上下肺仍有近50%的肺段血栓残余,残余血栓分布与基线血栓分布相似。多因素分析表明,血栓累及肺段数(OR=1.28,95%CI:1.11~1.48,P<0.001)是CTED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指数(OR=0.87,95%CI:0.76~0.99,P=0.033)是CTED的保护因素。结论:血栓累及肺段数多是CTE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下肺的残余血栓多于上肺,左右肺之间残余血栓分布情况相似。
胡崧汪蕾郭婷婷谭江山吴艳高鑫方纬华潞
关键词:肺栓塞
胸部CT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变及临床预后评价中的价值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胸部CT在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评价中的价值以及在预后判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0年6月至2012年8月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46例临床资料,分析其胸部CT和相应范围X线片检查、临床分期[包括Durie—Salmon(DS)分期和国际分期系统(ISS)]及其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染色体异常)。结果(1)CT和X线片对骨髓瘤骨病骨折的诊断阳性率相近,分别为41.3%(19/46)和30.4%(14/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2)CT较X线片对5—10mm和〉10mm溶骨性病变病例的检出率均显著提高[60.9%(28/46)比13.0%(6/46);50.0%(23/46)比10.9%(5/46);P均〈0.001]。(3)各病例中CT检出的溶骨性病变数目显著多于X线片[5—10mm病变:5(0~21)处比0(0~4)处;〉10mm病变:2(0—14)处比0(0~2)处;P均〈0.001]。(4)CT诊断溶骨性病变阳性的患者较阴性患者的RB1基因缺失、D13s319基因缺失和高危细胞遗传学特征发生率更高[46.7%(14/30)和18.8%(3/16);43.3%(13/30)和18.8%(3/16);50.0%(15/30)和25.0%(4/16);P均〈0.001]。结论胸部CT对评价多发性骨髓瘤溶骨病变较X线片敏感,且溶骨性病变与DS分期和RB1基因缺失、D13s319基因缺失及高危细胞遗传学特征相关,对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唐文娇笪熠林强李辉高鑫周道斌庄俊玲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多发性骨髓瘤预后
肥厚型心肌病晚期由肥厚转为扩张一例
2002年
高鑫王国干袁贤奇杨艳敏朱俊宋有城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晚期心脏扩大病例报告心电图
肺栓塞合并双心房血栓一例被引量:2
2021年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58岁,因"双下肢不对称肿胀1年余,活动后气短20 d"入院。既往高血压病20年。患者2 d前就诊当地医院,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心房、右心室增大,右心房内血栓。肺动脉CT造影提示肺栓塞。给予利伐沙班20 mg Qd抗凝治疗,建议上级医院就诊。入我院后,患者可平卧休息,血压118/85 mm Hg(1 mm Hg=0.133 k Pa),心率124次/min。D-二聚体11.31 mg/L,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 BNP)2 374.5 pg/ml,心肌肌钙蛋白I 0.066 ng/ml。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前后径34 mm,右心房体积36 mm×46 mm,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4 mm,右心室前后径28 mm,左心室射血分数59%,双心房血栓(图1),轻度肺动脉高压(43 mm Hg)。下肢深静脉超声提示左股浅静脉、双侧胫前胫后静脉血栓形成。
丁爽华潞高鑫吴艳卢志南刘盛侯剑锋逄坤静徐楠赵星侯志辉贾镭
关键词:肺栓塞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入院时血压增高对短期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入院时血压增高对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004年中国多中心注册的STEMI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时的收缩压(SBP)水平,将患者分为血压正常组(S...
黄毕杨艳敏朱俊梁岩谭慧琼于丽天高鑫李建冬
APACHE-Ⅳ危重症评分系统在评价心血管疾病危重程度的应用
王娱朱俊谭慧琼高鑫冯广迅章晏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诱发垂体功能急性失代偿一例被引量:3
2007年
患者男性,42岁。主因“突发全身酸痛伴恶心、呕吐、胸闷3天”于2006年11月27日入院。患者10天前曾于我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左主干开口70%狭窄,前降支近段50%~60%狭窄,右冠状动脉近段50%狭窄,于左主干置入Endeavor4.0mm×15mm支架1枚(美敦力公司)。并给予辛伐他汀(商品名:京必舒新)20mg每晚1次(连续10天)及其他抗冠心病治疗出院。2006年11月24日患者出现感冒,体温最高37.5℃左右,对症治疗后体温正常,但持续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连续3天未能进食,并感全身酸痛不适。11月26日再次转入我院,入院诊断:冠心病,自发性心绞痛,PTCA加支架术后,心包积液原因待查,怀疑横纹肌溶解症;颅咽管瘤术后、放疗后,低钠血症收住病房。1997年曾于外院行颅咽管瘤切除术。
高鑫王国干顾晴杨宏朱俊高润霖
关键词: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垂体功能颅咽管瘤切除术失代偿冠心病治疗
未合并易栓症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背景国内外目前尚缺乏未合并易栓症的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分析未合并易栓症的CTEP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栓性疾病诊治中心2013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未合并易栓症的CTEPH患者279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化验指标和右心导管检查结果、治疗情况。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未合并易栓症的CTEP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未合并易栓症的CTEPH患者279例,随访时间为1~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删失7例(2.5%),最终纳入患者272例。随访结束时,队列的总生存概率为91.2%(248/272)。死亡组出现症状到诊断时间长于存活组,6 min步行距离短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右心房压(RAP)、肺血管阻力(PVR)高于存活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心指数(CI)低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单独靶向药物治疗率高于存活组,单独经皮肺血管成形术(PTPA)率、单独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PEA)率低于存活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aO_(2)≥60%〔HR=0.356,95%CI(0.139,0.916)〕、血运重建〔HR=0.089,95%CI(0.028,0.279)〕是未合并易栓症的CTEPH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而出现症状到诊断时间≥25个月〔HR=1.009,95%CI(1.002,1.016)〕是未合并易栓症的CTEPH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较高的SaO_(2)和血运重建是未合并易栓症的CTEPH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而出现症状到诊断时间延长是其死亡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和积极的血运重建有望进一步改善未合并易栓症的CTEPH患者的长期预后。
郭婷婷谭江山胡崧吴艳吴艳华潞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易栓症预后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