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文阁

作品数:2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新生儿
  • 1篇循证
  • 1篇循证医学
  • 1篇碳青霉烯
  • 1篇碳青霉烯类
  • 1篇碳青霉烯类抗...
  • 1篇青霉烯
  • 1篇青霉烯类
  • 1篇酵母菌感染
  • 1篇假丝酵母
  • 1篇假丝酵母菌
  • 1篇假丝酵母菌感...
  • 1篇杆菌
  • 1篇鲍氏不动杆菌
  • 1篇鲍氏不动杆菌...
  • 1篇RICU
  • 1篇不动杆菌
  • 1篇不动杆菌感染

机构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2篇张秀月
  • 2篇祖革
  • 2篇刘文阁
  • 2篇卢岩
  • 1篇施红
  • 1篇齐月
  • 1篇白晓红
  • 1篇程莉莉
  • 1篇戴珩

传媒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循证医学信息反馈对R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感染预防控制效果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分子生物学信息反馈机制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氏不动杆菌(CRAB)感染预防控制的效果,为寻找更为有效的预防控制方式提供实践基础。方法应用DNA指纹图谱技术(ERIC-PCR)分析RICU CRAB聚集病例,并将数据分析结果反馈给RICU,结合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隔离患者等综合措施进行干预,采用每月CRAB感染/定植密度和手卫生消耗液的变化为指标,观察循证医学信息反馈机制对CRAB感染干预的长期效果,并与既往的干预方式进行比较。结果应用邮件反馈和现场督导检查结合综合干预的效果维持时间较短,常有反复;应用分子生物学分析数据反馈结合综合性干预后,RICU的感染/定植密度由25例次/千个住院日下降到平均5例次/千个住院日,最低降至0,效果持久。结论以分子生物学分析手段实施的循证医学反馈机制提高了医护人员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认识,结合综合性干预措施可以持久而有效的降低RICU CRAB感染/定植密度。
卢岩张秀月刘文阁祖革戴珩白晓红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
新生儿菌膜假丝酵母菌感染分析及干预评价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分析新生儿病房菌膜假丝酵母菌感染播散原因,确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调查新生儿病房2012年1-8月菌膜假丝酵母菌感染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侵入性操作、环境病原菌检测及分析菌膜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在加强综合干预措施基础上增加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对菌膜假丝酵母菌感染的干预效果。结果菌膜假丝酵母菌感染29例,早产儿占93.1%,23例感染表现呼吸暂停或周期样呼吸,感染前100.0%应用PICC和胃肠外营养(TPN),所有患儿均使用≥1种的广谱抗菌药物,环境监测未检出病原菌;采用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干预后感染病例及感染率均逐渐减少。结论早产儿是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高危人群,使用PICC、TPN及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可能是假丝酵母菌属感染的高危因素,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真菌感染。
卢岩张秀月施红程莉莉齐月刘文阁祖革毛健王大南彭松林
关键词:新生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