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春华

作品数:7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液
  • 6篇血液透析
  • 5篇透析患者
  • 4篇血液透析患者
  • 3篇营养
  • 3篇营养状况
  • 3篇维持性
  • 3篇维持性血液
  • 3篇维持性血液透...
  • 3篇维持性血液透...
  • 2篇生活质量
  • 2篇护理
  • 2篇活质量
  • 1篇导管
  • 1篇导管相关
  • 1篇导管相关血流...
  • 1篇毒效
  • 1篇心理
  • 1篇心理护理
  • 1篇血流感染

机构

  • 7篇北京积水潭医...

作者

  • 7篇刘春华
  • 3篇张力
  • 2篇刘岩
  • 2篇张慧

传媒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中国消毒学杂...
  • 1篇护士进修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2
  • 3篇200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食物交换份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食物交换份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4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营养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食物交换份法的健康教育,包括集体教育、经验交流和个别指导等多种形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体质量、三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胆固醇(cHol)等营养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干预后各项指标(除胆固醇外)均较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胆固醇较干预前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后与干预前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各项指标(除胆固醇外)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食物交换份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的营养状况显著改善。
刘春华张力张慧
关键词:食物交换份血液透析营养状况健康教育
空气消毒净化器对血液净化中心室内空气消毒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观察静电吸附型空气消毒净化器对血液净化中心室内空气持续消毒效果。方法采用平板沉降法对静电吸附型空气消毒净化器消毒室内空气的效果进行了检测,同时与紫外线空气消毒方法作平行比较。结果两种消毒方法消毒1 h后,紫外线空气消毒法的消毒效果优于静电吸附型空气消毒法。紫外线停止照射,空气消毒净化器则持续运行2-8 h,静电吸附型空气消毒法消毒效果优于紫外线空气消毒法。结论静电吸附型空气消毒净化器进行空气消毒,可持续运行,实现人在条件下消毒,紫外线则不可以人在条件下使用。
刘春华张力
关键词:血液净化中心空气消毒紫外线
自我管理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由于血液透析设备和技术的改进,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率显著延长,但营养不良问题日趋突出,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并发症和死亡率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欧美6个透析中心的联合评价^[1]显示:
刘春华张力张慧
关键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教育营养状况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设备营养不良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与生存质量的关系被引量:1
2012年
血液透析是慢性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替代疗法,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血透患者的数量明显增多[1]。如何提高这些患者的生存质量,使其能够参加适当工作,减轻社会、家庭负担已经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本文采用肾脏病生存质量表(KDQOL-SFTM)[2]和营养参数,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况与生存质量的关系,对40例血透患者进行6个月的营养管理,结果如下。
刘春华
关键词:肾透析营养状况生活质量
基于控制论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对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肿瘤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效果被引量:19
2018年
目的探讨基于控制论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对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肿瘤患者皮肤瘙痒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12月间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32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控制论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皮肤瘙痒程度、心理状态及满意度评分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瘙痒程度评分总有效率为92. 4%,高于对照组的77. 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8. 5%,高于对照组的87. 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控制论为导向的护理模式可改善血液透析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皮肤瘙痒程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张彬刘岩刘春华
关键词:护理模式血液灌流血液透析皮肤瘙痒
心理护理在肿瘤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肿瘤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北京积水潭医院收治的120例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生活质量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躯体功能、情感职能和社会功能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心理护理,能促进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缓解,提高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刘岩张彬刘春华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应用PDCA循环法防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感染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PDCA循环法防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通过分阶段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某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对实施管理前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进行统计分析,作出比较。结果应用PDCA循环法后,半永久颈内静脉置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降低了67%,临时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总体发生率也显著降低。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可以降低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刘春华
关键词:PDCA循环法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