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琴

作品数:13 被引量:6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科技厅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肿瘤
  • 5篇细胞
  • 5篇宫颈
  • 5篇宫颈癌
  • 3篇预后
  • 3篇疗法
  • 2篇突变
  • 2篇子机
  • 2篇晚期
  • 2篇晚期宫颈癌
  • 2篇腺癌
  • 2篇疗效
  • 2篇局部晚期
  • 2篇局部晚期宫颈...
  • 2篇化疗
  • 2篇基因
  • 2篇放射疗法
  • 2篇分子
  • 1篇调强
  • 1篇调强放射

机构

  • 13篇中南大学
  • 1篇湘西自治州人...

作者

  • 13篇周琴
  • 9篇申良方
  • 3篇王颖
  • 2篇匡韦陆
  • 2篇欧阳淑玉
  • 2篇孙仑泉
  • 2篇周蓉蓉
  • 1篇贺理礼
  • 1篇贺礼理
  • 1篇刘超
  • 1篇李斌
  • 1篇李雄
  • 1篇谢小雪
  • 1篇闵安杰
  • 1篇周略
  • 1篇赵杰
  • 1篇李湘平
  • 1篇张静
  • 1篇伍海军
  • 1篇陈麟

传媒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当代护士(下...
  • 1篇肿瘤药学
  • 1篇第八届中国肿...
  • 1篇中国细胞生物...
  • 1篇第九届泛珠江...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腺病毒E1A基因对人宫颈癌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的实验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聚已烯亚胺-四氧化三铁(PEI-Fe3O4)纳米粒E1A基因对人宫颈癌细胞体外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为宫颈癌E1A基因治疗的可行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E1A基因经PEI-Fe3O4纳米粒载体介导转染人宫颈癌细胞(Hela细胞),用细胞计数法测绘生长曲线、计算倍增时间及软琼脂集落形成数目,观察E1A基因对该细胞系体外生长的影响。采用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E1A基因在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对HER-2/neu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转染E1A基因的人宫颈癌细胞系生长缓慢,倍增时间延长,是转染空载体组的1.53倍,是Hela细胞组的1.58倍;未经转染的Hela细胞系、转染空载体纳米粒的Hela细胞系(Hela-vect)及转染E1A基因的Hela细胞系(Hela-E1A),细胞集落形成率分别为30.48%,28.32%和6.62%,转染E1A基因组(Hela-vect)明显低于Hela和Hela-vect组(均P<0.05)。与Hela及Hela-vect组的集落形成率相比,Hela-E1A组集落形成抑制率分别为78.28%和76.62%。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E1A基因能在Hela细胞中稳定表达,且显著降低了HER-2/neu在宫颈癌细胞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PEI-Fe3O4纳米粒E1A基因能够明显抑制人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1A抑制HER-2/neu基因的表达有关。
欧阳红匡韦陆周琴贺理礼周略欧阳淑玉申良方
关键词:人宫颈癌细胞E1A基因HER-2/NEU基因
儿童B超联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引导下PICC置入的应用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B超联合腔内心电定位技术引导下的PICC置管在血液肿瘤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2016年7月—2018年6月在湖南某三甲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进行PICC置管的患儿,根据定位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B超引导下的赛丁格置管,研究组行B超联合腔内心电定位引导的赛丁格置管,并通过P波的变化确定导管尖端的位置。两组均通过X线定位验证置管精准率。结果研究组心电图定位的精准率为86%,对照组为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联合腔内心电定位引导PICC置管可极大提高置管的精准率,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PICC置管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周琴喻萼
关键词:B超PICC
1例宫颈癌患者放化疗后全血细胞减少持续8月病因分析
目的 通过11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全基因组测序来分析比较1例患者治疗期间出现全血细胞减少(Ⅳ度骨髓抑制)病因方法 收集10例放化疗后正常血象的宫颈癌患者及1例治疗后全血细胞减少持续8月的宫颈癌患者(病患)外周血.对照组患者...
周琴傅军王颖申良方
癌基因CDC6过表达导致肿瘤细胞放疗抵抗的分子机理
于晓晖陈麟刘游鸿李玲玉周琴申良方孙仑泉李雄
关键词:CDC6肿瘤RNA干扰
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化疗方案疗效与毒性反应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本文通过对常用的3种同步化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高效低毒的同步化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7年6月30日该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249例宫颈癌患者,病理活检确诊为鳞癌或腺癌,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为IB2~IVA期,根据同步化疗方案的不同分为3组,A组为多西他赛(75 mg/m^2)/紫杉醇(135 mg/m^2)+顺铂(75 mg/m^2)每3周给药1次;B组为单药顺铂(75 mg/m^2)每3周给药1次;C组为单药顺铂40 mg/m^2每周给药1次,观察3组的近期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 A、B、C 3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1%、79.7%、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A组疗效整体优于C组(P=0.008),A、B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7),B、C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46);近期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A、B、C 3组间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的各级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均低于A、B两组(P <0.0125),但3组近期胃肠道反应、贫血、外周神经反应及膀胱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西他赛/紫杉醇联合顺铂3周方案的近期疗效优于单药顺铂每周方案,毒性反应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可作为同步化疗给药方案的理想候选,远期生存获益有待进一步大样本临床试验验证。
任康申良方周琴黄昕琼
关键词:局部晚期宫颈癌同步化疗近期疗效
E1A通过E6/E6AP增强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机制研究
<正>目的探讨腺病毒E1A基因对宫颈癌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将pcDNA3.1(+)-E1A质粒转染入人宫颈癌细胞中,观察各细胞中E1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E1A基因对P53...
王颖周琴申良方
关键词:宫颈癌放射疗法分子机制
文献传递
左侧乳腺癌两种调强放射治疗计划剂量学比较被引量:15
2013年
目的:比较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两种调强放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评价两种计划的剂量学特点,为临床治疗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利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调强放射治疗计划(IMRT)和混合调强放射治疗计划(Hybrid IMRT)。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上比较靶区和正常组织器官照射剂量、不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结果:在具有相同覆盖率(V95%)的情况下,Hybrid IMRT的靶区剂量均匀度优于IMRT。两种计划的适形指数,V105%,V110%,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平均剂量(Dmean)均无显著差异。HybridIMRT和IMRT相比,同侧肺接受13Gy的体积(V13)由27.66%降至20.7%,对侧肺V5由8.01%降至2.25%;心脏V10,V20分别由35.23%,16.77%降至19.22%,10.6%;对侧乳腺V5,V10分别由35%,10.39%降至20.38%,5.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同侧肺V30,V40及心脏V40,分别升高了1.28%,1.48%,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放疗体位重复性不太好和(或)摆位精确性不能保证的情况下,混合调强放疗技术是更好的选择。
欧阳淑玉贺礼理谢小雪周琴匡韦陆申良方
关键词:乳腺肿瘤调强放射治疗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免疫治疗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是头颈部肿瘤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可以通过免疫耐受、免疫逃逸、肿瘤细胞高表达免疫检查点分子、T细胞信号破坏等多种机制来逃避免疫应答。近几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复发转移头颈部鳞癌的二线治疗到一线治疗,再到局部晚期患者的新辅助治疗,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数据。此外,目前正在开展的多种免疫联合疗法如免疫与靶向、免疫与免疫、免疫与放射治疗等也开始崭露头角。然而,由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获益人群仍不明确,如何更合理地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以及手术等多种治疗手段有效结合是目前正在探索的方向。在新的个体化治疗时代,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治疗策略开始出现新的变化,治疗方式越来越丰富的同时也带给我们更多的挑战。在本文中,笔者就近几年开展的免疫治疗应用于头颈部鳞状细胞癌中主要临床研究进行相关综述。
周琴张琨伍海军闵安杰
关键词:头颈部肿瘤免疫疗法
局部晚期宫颈癌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19年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健康,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30%宫颈癌患者就诊时即为局部晚期(FIGO ⅡB~ⅣA期),该期患者治疗以同步放化疗为主,虽然近期疗效较理想,但是长期随访数据显示易出现复发和转移,远期预后差。目前主要依据临床FIGO分期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指导及预后判断,然而患者自身状况、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病理及治疗手段等其他因素均会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全面评估患者,筛选出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高危因素,及时调整治疗方式并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患者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因素、肿瘤病理因素及治疗状况等多个方面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预后因素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任康申良方周琴黄昕琼
关键词:预后放射疗法药物疗法
青少年神经纤维瘤病Ⅱ型综合治疗1例报道被引量:1
2018年
神经纤维瘤病Ⅱ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人群发病率约1/60,000,其中18%为少年儿童发病[1]。儿童NF2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漏诊,预后差。本文报道了一例青少年NF2,合并多个预后不良因素,属于NF2中预后较差的Wishart重型[2],目前此型国内外报道较少,现对我院收治的一例青少年Wishart重型NF2患者报道如下。
任康申良方周琴刘超
关键词:青少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预后不良NF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