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3篇胰腺
  • 2篇血管生成
  • 2篇胰腺癌
  • 2篇影像
  • 2篇影像表现
  • 2篇软骨
  • 2篇腺癌
  • 2篇关节
  • 2篇关节软骨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强度
  • 1篇血管侵犯
  • 1篇胰腺肿瘤
  • 1篇预后
  • 1篇预后价值
  • 1篇体层摄影

机构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5篇陆勇
  • 5篇陈克敏
  • 5篇宋卫峰
  • 2篇刘建军
  • 2篇丁晓毅
  • 2篇杜联军
  • 2篇许志伟
  • 1篇颜凌
  • 1篇林晓珠
  • 1篇何川
  • 1篇杜宁
  • 1篇杨庆铭
  • 1篇江浩

传媒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诊断学理论与...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年份

  • 4篇2007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胰腺癌血管侵犯的不同CT诊断标准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胰腺癌血管侵犯的不同CT诊断标准的优劣。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经多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细胞癌的36例患者。CT轴位图像结合CTA(以MIP和VR方法重建)以及多平面重建(MPR)分别对这些血管以Loyer和Lu血管分级CT标准进行分级,并和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别作出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比较曲线下面积的差异。另外,运用Lu的CT诊断标准分别评价胰周动脉和静脉受侵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Youden指数,研究Lu的CT诊断标准对动静脉分级的差异。结果:Loyer和Lu的CT诊断标准所得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4.5%、86.0%、81.4%、91.8%,两个诊断标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6、0.912,经统计学检验无明显差异。应用Lu的CT诊断标准,胰周动静脉受侵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7.1%和71.0%。结论:分别以Loyer和Lu血管分级CT标准对胰腺癌胰周血管侵犯进行分级,两者的诊断价值相同,Lu的CT诊断标准的最佳诊断分界点应在90°-180°之间,此外,它对胰周动脉的价值要比静脉差。
宋卫峰陆勇林晓珠陈克敏
关键词:胰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OC曲线
胰腺癌的CT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因素及血管生成的关系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研究胰腺癌多层螺旋CT(MSCT)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理因素及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资料与方法搜集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细胞癌患者的癌肿组织石蜡切片进行特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36例患者术前均行MS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采用Loyer的CT诊断标准,对受侵胰周血管进行CT分级,并以横断面图像结合多平面重组(MPR)图像,评价肿瘤对周围组织器官的侵犯情况。评价CT像上胰腺癌血管侵犯、胰周侵犯与肿瘤部位、淋巴转移、肝脏转移、UICC分期、病理分级、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VEGF-C、金属蛋白酶(MMP)MMP-2、MMP-9的关系。结果对于胰周血管侵犯,统计结果示UICC分期(P<0.001),病理分级(P=0.02),MVD(P<0.023),VEGF(P=0.01),VEGF-C(P=0.016),MMP-2(P=0.041)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胰外侵犯,统计学结果示淋巴转移(P=0.031),肝脏转移(P=0.025),UICC分期(P<0.001),MVD(P<0.001),VEGF(P=0.02),MMP-2(P=0.01),MMP-9(P=0.003)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非参数统计显示胰外侵犯,血管侵犯与未侵犯组的平均UICC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对于平均病理分级,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75,P=1.00)。结论CT影像上胰外侵犯、血管侵犯的表现与肿瘤UICC分期、血管生成关系密切,与肿瘤病理分级无直接联系。血管侵犯和淋巴转移、肝转移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胰外侵犯和转移密切相关。
陆勇宋卫峰许志伟陈克敏
汉族成人膝关节软骨厚度变化规律的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借助软骨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我国20~40岁成年人膝关节软骨厚度变化规律及其与年龄、体质量和性别等与骨关节炎有关的主要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00例20~40岁间汉族正常志愿者进行磁共振(MR)膝关节软骨成像,序列包括:快速自旋回波加权(FSE T2W)、三维脂肪抑制扰相梯度回波(3D-FS-SPGR)和脂肪抑制质子加权(FS-PD)。分别记录股骨内侧髁、外侧髁、胫骨内侧平台、外侧平台和髌骨区5个区域软骨最大厚度。同时分别记录关节胫股角、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MI)。分析不同性别、BMI正常和超质量组、不同年龄段(以5岁年龄差为一年龄组)的膝关节各区域之间软骨厚度差异;采用多元方差分析不同年龄组软骨厚度总体差异;采用Sperman分析法对年龄、BMI、性别与软骨厚度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样本胫股角平均值为4.6°,不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683,P=0.094);不同年龄组在股骨内侧髁和胫骨内、外侧平台软骨厚度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以上区域软骨随年龄增大而变薄的趋势明显(F=2 968.790,P<0.001);软骨厚度与年龄具有较为明显的负相关性(r外侧平台=-0.352,r内侧平台=-0.475,r股骨内侧髁=-0.363)。不同性别间软骨平均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35,P=0.672)。超质量与体质量正常组间软骨平均厚度无显著差异(t=0.798,P=0.425);成年人股骨外侧髁软骨厚度与BMI负相关(r=-0.162,P=0.022),其余部位与BMI无相关性。结论在我国20~40岁正常成年人中,膝关节不同区域的软骨厚度差异显著且随年龄变化明显。该年龄段正常人膝关节软骨厚度与性别、体质量无相关性。
陆勇丁晓毅宋卫峰何川杜宁杜联军刘建军杨庆铭陈克敏
关键词:关节软骨磁共振成像骨关节炎
磁共振关节软骨成像的不同序列信号比较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通过比较软骨信号噪声比(SNR)和对比度噪声比(CNR),分析临床常用的磁共振(MR)序列显示关节软骨的能力与限度。方法:选取12例成人离体膝关节标本行软骨磁共振成像(MRI)。应用的MR序列包括:①自旋回波T1加权序列(SE T1W);②快速自旋回波T2加权序列(FSE T2W);③短T1翻转恢复序列(STIR);④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序列(FS-PD);⑤三维脂肪抑制扰相梯度回波序列(3D-FS-SPGR);⑥重度T2加权梯度回波序列(T2*W GRE)。在股骨髁间凹中央层面上分别测量股骨髁软骨、股骨干骺端骨髓、小腿腓肠肌和背景噪声信号强度(SI),计算软骨SNR和软骨-关节液、软骨-骨髓、软骨-肌肉CNR。结果:3D-FS-SPGR和FS-PD序列软骨SNR最高(P<0.001);3D-FS-SPGR序列的软骨/骨髓CNR最高(P=0.0123);3D-FS-SPGR和FS-PD序列的软骨/滑液、软骨/肌肉CNR高于其他序列(P<0.001)。结论:在目前临床应用的序列中,3D-FS-SPGR和FS-PD序列是进行软骨MRI的理想序列组合。
陆勇丁晓毅宋卫峰杜联军颜凌江浩刘建军陈克敏
关键词:关节软骨磁共振成像信号强度
MSCT影像表现及肿瘤血管生成对胰腺癌预后价值的探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研究MSCT影像表现及肿瘤血管生成对判断胰腺癌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证实的胰腺癌患者的CT影像表现(肿瘤胰外侵犯,胰周血管侵犯)、临床病理因素,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测量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金属蛋白酶(MMP)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36例患者术前均行MSCT检查和CT血管成像、多平面重组(MPR)等图像后处理。结果:COX回归分析发现胰腺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CT影像表现(胰外侵犯,血管侵犯)、MMP-2表达水平与患者的预后有相关性(P<0.05),其中以CT图像上有胰外侵犯和血管侵犯的相对风险度最高(18.18,6.173)。结论:胰腺癌胰外侵犯、胰周血管侵犯的CT影像表现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而MVD、VEGF、MMP-9对胰腺癌预后评价无显著性意义。
宋卫峰陆勇许志伟陈克敏
关键词:胰腺肿瘤血管生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