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彦文
- 作品数:40 被引量:202H指数:9
- 供职机构:广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广西科技重大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 2019-2021年鸭坦布苏病毒广西流行毒株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研究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广西毒株分子遗传特征,以期了解、掌握DTMUV广西毒株流行新特点,为及时调整、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采集2019-2021年广西各地的鸭组织病料,采用已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DTMUV,根据毒株检测年限和来源地选取部分阳性样品进行DTMUV全序列扩增及测序,并进行序列相似性、重要蛋白关键氨基酸位点、系统发育、全序列重组及遗传进化速率分析。【结果】共获得8株DTMUV全序列,基因组全长为10992 bp,为广西毒株。广西毒株之间开放阅读框(ORF)及E、NS5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7.9%~99.8%、97.0%~99.9%和97.8%~99.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1%~99.9%、99.0%~100%和99.3%~99.9%;与国内外参考毒株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86.4%~99.3%、85.8%~99.5%和87.1%~99.2%,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6.0%~99.8%、94.8%~100%和97.5%~99.9%,且与水禽源TMUV相似性高于其他宿主源。与疫苗株FX2010相比,DTMUV广西毒株E蛋白共有11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其中第43、150、153、326、403、464及487位为广西毒株独特的氨基酸突变。ORF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广西毒株均分布于2.1亚群,而源自广西的GX2011和GX2015株隶属于2.2亚群,表明DTMUV广西流行毒株进化趋势不完全一致;E、NS5基因系统发育趋势与ORF相似。重组分析结果表明,GXBH01-2019、GXZS02-2020、ziYY150901及HB2016株检测有重组信号。E、NS5基因的遗传进化速率估算分别为1.31×10^(-3)和1.30×10^(-3)替换/(位点·年),表明二者进化较为同步。【结论】当前DTMUV广西流行毒株表现为与主要流行毒株亲缘性较近,E蛋白发生特有氨基酸突变,进化趋势不一致,存在重组现象等分子特征,结果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了基础数据。
- 熊陈勇尹彦文施开创李军郑敏韦显凯冯淑萍龙凤屈素洁陆文俊周洪槿黄海莲谢守玉黎宗强
- 关键词:E基因
- 习惯性便秘母猪与正常母猪血钙浓度比较试验
- 2015年
- 母猪便秘多发于农村散养户,主要由于长期饲喂米糠等粗饲料及饮水不足等因素引起,因便秘初期容易被忽视且治疗不当易形成习惯性便秘[1]。兽医工作者对母猪习惯性便秘做了很多研究,对该病的原因和防治等都做了大量报道[2-4],但大多根据临床经验形成,缺乏试验数据支持。本试验通过测定八步区4个乡镇的散养户中空怀的40头便秘母猪和40头正常母猪的血清钙值,来探讨母猪血钙浓度与其便秘的关系,从而为治疗母猪便秘提供一定的依据。
- 尹彦文邹联斌胡杰莫胜兰韦显凯屈素洁许心婷李凤梅
- 关键词:习惯性便秘农村散养户血钙浓度兽医工作者血清钙
- 鸡源致病性沙门菌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血清群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为研究沙门菌分离株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和血清群之间的关系,对血清型鉴定为B群和D群的29株鸡源致病性沙门菌,采用ATB VET药敏试剂条法对19种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应用PCR对这些抗菌药物19种相关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29株沙门菌分离株中,青霉素、苯唑西林的耐药率最高(100%),耐药率超过50%的还有磺胺甲恶唑(82.76%)、链霉素(75.86%)、恶喹酸(75.86%)、氟甲喹(65.52%)、恩诺沙星(55.17%)、四环素(55.17%)、阿莫西林(51.72%),而对大观霉素、庆大霉素、安普霉素、多黏菌素E没有出现耐药性。所有29个分离株至少对6种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以6重~7重耐药为主(占51.73%),最高可达14重耐药(占3.45%)。所检测的19种耐药基因中,共检测到14种耐药基因,其中blaTEM检出率最高(100%),检出率超过40%的还有aadA1(62.07%)、Sul2(62.07%)、Sul3(51.72%)、tetA(48.28%)、qnrA(44.83%),而blaPSE、aadA2、tetG、tetM、tetX未能检出。所有29个分离株至少携带2种耐药基因,以携带4种~6种耐药基因为主(占79.31%),最多者携带10种耐药基因(占3.45%)。B血清群和D血清群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携带率没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广西鸡源致病性沙门菌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非常普遍,耐药表型与相关耐药基因检出率呈正相关,而与血清群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 黎宗强施开创李凤梅王海清张珍尹彦文
- 关键词:沙门菌耐药表型耐药基因血清群
- 鹅细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及鸭圆环病毒多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临床应用被引量:12
- 2023年
- 为建立鉴别检测鹅细小病毒(GPV)、番鸭细小病毒(MDPV)及鸭圆环病毒(DuCV)的方法,本研究分别针对GPV、MDPV NS基因与DuCV Rep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经优化反应条件,建立了同一体系中同时鉴别检测GPV、MDPV及DuCV的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GPV、MDPV、DuCV及禽流感病毒、新城疫病毒、鸭瘟病毒、减蛋综合征病毒、鸭坦布苏病毒、番鸭呼肠孤病毒等主要水禽源病毒,结果显示,该方法仅能扩增出GPV、MDPV及DuCV,与其他主要水禽源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强;利用该方法检测等体积混合后的GPV、MDPV及DuCV质粒标准品混合物,结果显示,该方法对3种质粒标准品的检测限均为7.5×10^(1)拷贝/μL,普通单一PCR对上述3种质粒标准品混合物的检测限均为7.5×10^(3)拷贝/μL,表明本研究建立方法的敏感性高于普通PCR;该方法组内与组间重复性试验的变异系数均小于2.0%,重复性好。利用该方法与MDPV和GPV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及DuCV荧光定量PCR方法同时检测96份临床发病鸭的组织样品,该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共检出58份阳性样品,其中GPV检出率为18.75%(18/96),MDPV检出率为4.17%(4/96),DuCV检出率为37.50%(36/96),GPV与DuCV混合感染率为8.33%(8/96),阴性样品38份。与GPV和MDPV双重荧光定量PCR及DuCV荧光定量PCR方法的检测结果均一致,三者的符合率达100%。本研究建立的GPV、MDPV及DuCV多重TaqMan荧光定量PCR方法为临床鉴别检测该3种病原及其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特异、敏感、高效的技术手段。
- 谢守玉刘惠心熊陈勇郑敏施开创韦显凯冯淑萍龙凤梁凤吕思明屈素洁陆文俊尹彦文李军
- 关键词:鹅细小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鸭圆环病毒荧光定量PCR
- 2013-2019年广西边境地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监测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为了解广西边境地区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ow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LPAIV)的流行情况,本研究对2013-2019年在广西边境地区的规模养殖场和活禽市场采集的33964份家禽棉拭子样品,采用鸡胚接种方法进行病毒分离,并结合血凝抑制试验和RT-PCR等方法鉴定禽流感病毒的亚型。结果显示,共有3892份样品分离到LPAIV,2013-2019年的样品病毒分离率分别为17.39%、11.23%、13.59%、9.31%、9.09%、9.12%和15.21%,总分离率为11.46%,其中2013年样品的病毒分离率最高。分离到的LPAIV包括H1、H3、H4、H6、H9、H10和H117种亚型,样品病毒分离率分别为0.14%、4.37%、0.19%、4.06%、2.69%、0.01%和0.003%。其中活禽市场分离到H1、H3、H4、H6、H9、H10和H117种亚型流感病毒,样品病毒分离率分别为0.19%、5.53%、0.21%、5.29%、3.41%、0.01%和0.004%,总分离率为14.64%;而养殖场分离到H3、H4、H6和H94种亚型流感病毒,样品病毒分离率分别为1.26%、0.12%、0.79%和0.78%,总分离率为2.95%,养殖场的分离率远低于活禽市场(14.64%)。鸡源样品的病毒分离率为5.77%,水禽样品的病毒分离率为15.10%,环境样品的病毒分离率为21.67%,水禽和环境样品的病毒分离率远高于鸡。结果表明,当前广西边境地区家禽携带多种亚型LPAIV,水禽是高风险禽群,应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防控;活禽市场污染严重,应进一步加强对活禽市场的监管力度,建立和实施更加科学有效的活禽市场运营机制。
- 尹彦文施开创孙文超谢守玉屈素洁陆文俊王露霞覃勇裴幸彪凌丹
- 关键词:流行病学广西边境地区
- A型塞尼卡病毒与O型、亚洲I型、A型口蹄疫病毒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7
- 2020年
- 为建立鉴别A型塞尼卡病毒(SVA)与O型、亚洲I型、A型口蹄疫病毒(FMDV)的快速检测方法,本研究分别设计4对特异性引物,用于扩增SVA 3D基因(157 bp)、O型FMDV VP1基因(240 bp)、亚洲I型FMDV VP1基因(460 bp)、A型FMDV VP1基因(320 bp)。经优化引物浓度、退火温度等反应条件,初步建立了同时检测SVA与O型、亚洲I型、A型FMDV的多重RT-PCR方法。利用该方法同时检测SVA及O型、亚洲I型、A型FMDV、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PCV2)、PCV3等主要猪源病毒,结果显示该方法仅对SVA及O型、亚洲I型、A型FMDV检测为阳性,其他均为阴性,特异性较强;SVA、O型、亚洲I型、A型FMDV重组质粒标准品10倍倍比稀释后利用本研究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同一反应体系中,4种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出下限均为2.5×10^2拷贝/μL,敏感性较高;批内、批间重复性试验结果一致,该方法重复性较好。利用本实验建立的方法对2019年采集自广西30份临床疑似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SVA、O型FMD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6.67%和63.33%;未检出亚洲I型及A型FMDV;同时采用国家标准《口蹄疫诊断技术》(GB/T18935-2003)中RT-PCR方法以及文献报道的SVA套式RTPCR方法对FMDV、SVA检测,结果与本实验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本研究首次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特点,为鉴别检测SVA与O型、亚洲I型、A型FMDV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方法。
- 谢守玉刘惠心施开创赵晶屈素洁尹彦文王树培陆文俊冯淑萍粟艳琼
- 关键词:口蹄疫病毒多重RT-PCR
- A型塞内卡病毒SVA/CH-GX01-2020株全基因组特征分析
- 2024年
- 【目的】通过对A型塞内卡病毒(SVA)广西分离株全基因组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其病原特征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防止疫情暴发和流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20年采集自广西的病料进行病毒分离,通过RTPCR检测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进行鉴定。对SVA分离株全基因组进行分段扩增和测序后,采用Lasergene 7.1拼接序列,使用MegAlign将SVA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与国内外不同年份的55株SVA代表毒株进行比对,利用MEGA11.0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结果】经鉴定分离到1株SVA,命名为SVA/CH-GX01-2020株。SVA/CH-GX01-2020株基因组全长为7250 bp,开放阅读框(ORF)编码2181个氨基酸残基。与国内外不同年份的55株SVA代表毒株进行比对,结果显示,SVA/CH-GX01-2020株与国内外SVA分离株全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及其推导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3.3%~98.7%和97.3%~99.6%,其中,与美国经典毒株SVV-001和ATCC PTA-5343全基因组相似性较低。遗传进化分析发现,SVA/CH-GX01-2020株与美国经典毒株SVV-001和ATCC PTA-5343亲缘关系较远,与大多数中国分离株聚在同一分支,亲缘关系较近,与广西分离株SVA/GX/CH/2018亲缘关系非常近。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分析发现,与美国经典毒株SVV-001、中国首株分离株CH-01-2015、广西分离株SVA/GX/CH/2018相比,SVA/CH-GX01-2020株氨基酸突变位点主要集中在非结构蛋白3D区域,在结构蛋白VP4和非结构蛋白2A区域相对保守。【结论】SVA/CH-GX01-2020株具有其独特的遗传变异特点,不同地域的SVA毒株亲缘关系远近程度不同,临床流行毒株具有遗传多样性,应加强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 王睿敏施开创冯淑萍尹彦文龙凤陆文俊屈素洁
- 关键词:病毒分离系统发育进化树
- PEDV、TGEV和PRoV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0
- 2016年
- 为建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及猪轮状病毒(PRoV)的快速鉴别检测方法,本试验针对PEDV、TGEV、PRoV的基因组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PEDV-N、TGEV-M和PRoV-VP6,分别扩增PEDV N基因、TGEV M基因和PRoV VP6基因。经优化反应条件,成功建立了能同时检测并区分PEDV、TGEV、PRoV的多重RT-PCR方法。该方法可特异扩增PEDV、TGEV、PRoV相应的基因片段,而与猪瘟病毒(CSFV)、猪口蹄疫病毒(FMDV)、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细小病毒(PPV)、猪圆环病毒2型(PCV2)均无交叉反应;对PEDV、TGEV、PRoV基因重组质粒标准品的检出限分别为1.41×103、1.41×102和1.41×103拷贝/μL;在相同条件下重复试验可获得一致的结果。应用该方法对临床采集的190份腹泻病料进行检测,结果PEDV阳性42份,阳性率22.11%;TGEV阳性58份,阳性率30.53%;PRoV阳性34份,阳性率17.89%,且存在不同病毒混合感染的现象。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强、敏感性高、重复性好的优点,可用于PEDV、TGEV和PRoV的临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 龙飞翔施开创张珍尹彦文陈汉忠莫胜兰
- 关键词: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多重RT-PCR
- 2019—2022年广西鸭圆环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了解广西鸭圆环病毒(Duck circovirus,DuCV)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试验于2019—2022年从广西地区采集761份病死鸭临床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uCV感染情况。通过PCR扩增DuCV全基因组序列,利用DNAStar分析其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使用RDP4和SimPlot 3.5.1软件分析DuCV重组事件,采用Mega 7.0软件构建遗传进化树,应用BioEdit软件分析DuCV Cap蛋白氨基酸变异位点。【结果】DuCV阳性率为22.5%,基因组大小为1988~1996 bp。广西DuCV毒株全基因组、Rep和Cap基因与参考毒株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71.9%~99.6%、83.1%~99.9%和52.8%~99.9%。基因重组分析显示,DuCV-GX13-2019和DuCV-GX14-2020存在重组事件。Cap蛋白共有78个氨基酸位点发生突变,与DuCV-1相比,DuCV-2在第3、12、15、23、31、42、56和64位氨基酸处完全变异。广西毒株为DuCV-1和DuCV-2基因型,DuCV-1为主要优势毒株,且DuCV-1b亚型流行最为广泛。【结论】广西地区DuCV发病较严重,部分毒株存在重组事件,Cap蛋白突变率高,DuCV多种亚型均有流行。研究结果为广西地区DuCV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基本数据。
- 熊陈勇曾素先刘惠心赵康施开创施喻文谢守玉韦显凯龙凤冯淑萍屈素洁王露霞林昌华尹彦文
- 关键词:遗传进化流行病学
- 禽流感危害风险分析及防控策略被引量:4
- 2016年
-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A类传染病,被列入国际生物武器动物类传染病名单,成为继“疯牛病”之后的又一重大人畜共患病,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不仅能感染许多不同种类的鸟类,
- 胡杰骆永泉张步娴屈素洁尹彦文莫胜兰粟艳琼
- 关键词:禽流感病毒防控策略接触性传染病A型流感病毒人畜共患病VIR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