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鹏鹏

作品数:73 被引量:269H指数:9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1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金属学及工艺
  • 3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机械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44篇模具钢
  • 17篇压铸
  • 15篇热作模具
  • 15篇热作模具钢
  • 14篇化物
  • 13篇压铸模具钢
  • 13篇铸模
  • 12篇碳化物
  • 10篇回火
  • 7篇等温
  • 7篇韧性
  • 7篇数值模拟
  • 7篇合金
  • 7篇值模拟
  • 6篇锻模
  • 6篇热锻
  • 6篇热锻模
  • 6篇热锻模具
  • 6篇热疲劳
  • 6篇热稳定

机构

  • 73篇上海大学
  • 6篇上海市钢铁冶...
  • 3篇上海市钢铁冶...
  • 3篇广东鸿图武汉...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2篇广东鸿图南通...
  • 1篇河南省有色金...
  • 1篇宝钢特钢有限...
  • 1篇中国一重天津...
  • 1篇北京机科国创...

作者

  • 73篇左鹏鹏
  • 68篇吴晓春
  • 11篇何西娟
  • 10篇黎军顽
  • 7篇闵娜
  • 6篇曾艳
  • 4篇李立
  • 4篇计杰
  • 3篇张铮
  • 3篇朱春燕
  • 2篇计天予
  • 2篇宋克兴
  • 2篇章哲
  • 2篇郭鹏
  • 2篇张学友
  • 2篇何雪松
  • 1篇张丰收
  • 1篇周青春
  • 1篇张彦敏
  • 1篇周路海

传媒

  • 11篇金属热处理
  • 9篇机械工程材料
  • 7篇上海金属
  • 7篇材料导报
  • 5篇模具制造
  • 5篇工程科学学报
  • 4篇材料热处理学...
  • 3篇模具工业
  • 2篇特种铸造及有...
  • 2篇热加工工艺
  • 2篇铸造设备与工...
  • 1篇锻压技术
  • 1篇摩擦学学报
  • 1篇表面技术
  • 1篇塑性工程学报
  • 1篇第七届模具钢...

年份

  • 4篇2023
  • 6篇2022
  • 7篇2021
  • 8篇2020
  • 9篇2019
  • 8篇2018
  • 10篇2017
  • 8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7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l对H11钢淬火后硬度的影响
2019年
将含有质量分数为0.77%Al和不含Al的H11钢在1010~1130℃加热保温0.5 h后油冷至室温,测试两者在不同温度奥氏体化后淬火的硬度。然后,采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手段分析了两者显微组织的差异。结果表明:前者淬火后硬度始终比后者低2.5~4.0 HRC。Al的添加降低了H11钢淬火后的残留奥氏体含量,同时增加了淬火后马氏体中含碳量,理论上可以提高H11钢淬火后硬度;然而,Al促进了奥氏体化过程中碳化物的溶解,使H11钢未溶碳化物减少,钉扎作用减弱,促进晶粒粗化,不但抵消了由于马氏体中含碳量增加而引起的硬度上升,还导致淬火后硬度进一步显著降低。因此,Al对奥氏体化过程中碳化物的影响才是H11钢淬火后硬度下降的主导因素。
姚杰张国文王承伟左鹏鹏俞祥吴晓春
关键词:AL元素淬火碳化物
经济型含铝热挤压模具钢及其制备、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济型含铝热挤压模具钢及其制备、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方法。该发明钢各主要合金元素的质量百分比为:C0.45~0.60%,Si≤0.30%,Mn≤0.30%,Cr3.00~4.50%,Mo0.30~0.80%,V...
吴晓春左鹏鹏施渊吉
文献传递
氮含量对热作模具钢4Cr5Mo2V热疲劳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6
2017年
采用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方法,结合变倍体视显微镜、高分辨扫描电镜及热疲劳损伤因子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对比研究了氮含量对4Cr5Mo2V热作模具钢热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材料抗回火软化能力及热疲劳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疲劳循环次数的增加,与氮质量分数为0.0044%和0.0080%的4Cr5Mo2V钢试样相比,氮质量分数为0.0105%的试样的热疲劳裂纹更早萌生;3000次循环后,该试样的表面硬度下降幅度最大,抗回火软化能力最弱;且热疲劳损伤因子最大,热疲劳性能最差。因此,减少氮含量有利于提高4Cr5Mo2V热作模具钢的热疲劳性能,大大延长热作模具使用寿命。
张学友左鹏鹏何西娟吴晓春
关键词:热作模具钢氮含量热疲劳性能
高硅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贝氏体等温工艺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研究了贝氏体等温工艺对高硅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SDH3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选择的热处理工艺为固溶+贝氏体等温+回火,结果表明:贝氏体等温处理后SDH3钢的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且经320℃贝氏体等温处理试样的强韧性要比380℃等温处理的好。
李玲慧周青春计天予左鹏鹏吴晓春
关键词:高硅热作模具钢残余奥氏体
贝氏体预硬型塑料模具钢大模块硬度与组织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对860 mm厚非调质预硬型塑料模具钢(NQP钢)大模块进行解剖,测定了模块截面硬度、碳含量,并对不同部位的组织进行了金相观察,测定了该钢的CCT曲线。结果表明:整个模块截面碳偏析程度在0.04%~0.06%,碳含量分布规律与硬度分布规律一致;CCT曲线表明其具备良好的淬透性,在0.015~0.1℃/s的冷速范围内可获得完全的贝氏体。分析其截面硬度波动在±1.5 HRC内的原因在于此钢具有较好的贝氏体淬透性,大模块整个截面上都获得了均匀的贝氏体组织,能满足大截面塑料制品行业的使用要求。
左鹏鹏张铮季文龙吴晓春
关键词:预硬化塑料模具钢硬度均匀性连续冷却转变
一种冷作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高合金钢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作模具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作模具钢,所述冷作模具钢所包含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C 0.90~1.20%,Si 0.90~1.20%,Mn 0.30~0.60%,Cr ...
吴晓春吴红庆左鹏鹏
文献传递
Mn和W元素对4Cr2Mo2W2V模具钢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基于不同Mn和W含量的4Cr2Mo2W2V热锻模具钢的回火特性曲线,以及在620℃不同保温时间的力学性能,揭示了不同Mn和W含量下4Cr2Mo2W2V钢中碳化物的演变规律,并探讨其对该钢高温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Johnson-Mehl-Avrami(JMA)方程分析了合金元素Mn和W对回火稳定性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Mn和W元素的增加使4Cr2Mo2W2V钢的二次硬化峰向右移动,热稳定实验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Mn和W元素能有效抑制碳化物粗大,增强马氏体的抗回复能力。
朱春燕石楠楠左鹏鹏闵娜吴晓春
关键词:热稳定性
4Cr5Mo2NiV钢的等温疲劳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基于拉压对称的机械应变控制模式,研究了4Cr5Mo2NiV钢的等温疲劳性能,并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材料的损伤和微观组织进行观察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等温疲劳过程中,4Cr5Mo2NiV的应力-应变滞后回线均呈中心对称分布,随着机械应变幅的增大,材料滞后回线的面积增大,材料的损伤程度增加,等温疲劳寿命缩短。
曾艳曾艳吴晓春
关键词:压铸模具钢等温疲劳滞后回线
镍元素对新型压铸模具钢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对比研究了含镍1%(质量分数)和不含镍的新型压铸模具钢的热稳定性能及微观组织演变情况。两种材料采取相同的淬火工艺,再经多次回火达到相似的硬度,然后于600℃进行热稳定性实验,并采用SEM(扫描电子显微镜)和TEM(透射电子显微镜)对比分析了两种材料的淬火态及热稳过程中的微观组织的变化情况,探索了Ni元素的添加对材料热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Ni元素能够阻碍碳化物向基体中溶解,未溶的碳化物颗粒在晶界处能有效阻止原始奥氏体的长大,从而使材料允许的淬火加热温度提高。在相同的淬火条件下,Ni使得SDYZ1钢中的碳化物无法充分地固溶于基体,因而在回火过程中减弱了二次碳化物的析出强化效果,导致在热稳前期SDYZ1钢的硬度降低较快;Ni提高材料热稳定性能的优势可能需要在较高淬火温度下才能体现。
曾艳吴晓春夏书文左鹏鹏
关键词:压铸模具钢热稳定性
Ni对新型压铸模具钢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采用热膨胀仪测定了含2.0%Ni和不含Ni的新型压铸模具钢SDYZ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并结合金相法、扫描电镜(SEM)和维氏硬度分析了Ni元素对SDYZ钢连续转变规律、组织以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Ni元素可显著降低SDYZ钢的相变点(Ac1、Ac3和Ms),扩大奥氏体相区,使CCT曲线右移;同时,Ni元素可使SDYZ钢获得全马氏体的冷速由0.3℃/s降低到0.1℃/s,提高钢的淬透性;但由于Ni是强奥氏体稳定化元素,会增加淬火残留奥氏体,从而使含Ni的SDYZ钢硬度降低了20~30 HV。
何雪松左鹏鹏吴晓春
关键词:压铸模具钢CCT曲线淬透性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