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闵娜

作品数:39 被引量:130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金属学及工艺
  • 20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模具钢
  • 11篇热作模具
  • 11篇热作模具钢
  • 10篇热稳定
  • 10篇热稳定性
  • 9篇内耗
  • 8篇深冷
  • 8篇深冷处理
  • 8篇冷处理
  • 8篇化物
  • 7篇碳化物
  • 7篇奥氏体
  • 5篇冷作模具
  • 5篇冷作模具钢
  • 5篇内耗研究
  • 4篇锻模
  • 4篇时效
  • 4篇热锻
  • 4篇热锻模
  • 4篇热锻模具

机构

  • 39篇上海大学
  • 2篇上海市钢铁冶...
  • 2篇宝钢特钢有限...
  • 1篇苏州市职业大...

作者

  • 39篇闵娜
  • 38篇吴晓春
  • 8篇谢尘
  • 7篇左鹏鹏
  • 6篇汪宏斌
  • 6篇佟倩
  • 5篇周青春
  • 4篇黎军顽
  • 4篇周龙梅
  • 3篇石楠楠
  • 3篇朱春燕
  • 3篇沈赟靓
  • 3篇朱利娟
  • 2篇计天予
  • 2篇陈玉华
  • 2篇闵永安
  • 2篇王庆亮
  • 2篇王良平
  • 2篇江浩
  • 2篇江浩

传媒

  • 10篇材料热处理学...
  • 5篇上海金属
  • 4篇金属热处理
  • 3篇机械工程材料
  • 2篇材料导报
  • 1篇材料科学与工...
  • 1篇钢铁研究学报
  • 1篇金属学报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模具制造
  • 1篇第7届全国表...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锰系奥氏体热作模具钢时效过程中的内耗研究
研究了高锰系奥氏体热作模具(SDHA)钢时效过程中的内耗特性,并结合JMA方程分析了其时效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时效过程中,SDHA钢在高温区域的内耗峰高度较其固溶态时有所降低,且峰宽变窄.这是由于时效过程中固溶于奥氏...
闵娜薛厂佟倩汪宏斌吴晓春
关键词:内耗时效动力学
文献传递
4Cr2Mo2W2V钢中碳化物的演变对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能谱分析等实验方法,结合硬度试验、热稳定实验不同温度下的实验数据,对热作模具钢4Cr2Mo2W2V中的组织成分、碳化物的形态、大小及其演变规律和对材料高温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稳保温过程中碳化物的演变与马氏体回复过程是耦合出现的,4Cr2Mo2W2V钢在工作温度620~700℃下的热稳定性能优于传统热作模具钢3Cr2W8V,4Cr2Mo2W2V钢在650℃工作温度下的热稳定性与传统热作模具钢3Cr2W8V在620℃条件下相当。基体中的较多的Mn和相对稳定细小的Mo、V系碳化物保证了4Cr2Mo2W2V钢高温时效过程中能保持一定的硬度。
石楠楠吴晓春闵娜
关键词:热稳定性
新型奥氏体热作模具钢的显微组织及性能被引量:5
2009年
在国外GP奥氏体热作模具钢的基础上,降低了铬和钼的含量,提高了硅和锰的含量,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奥氏体热作模具钢;在相同的冶炼、锻造和热处理条件下,对两种钢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及750℃下的热稳定性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钢的纵向冲击韧性相当,而试验钢的横向冲击韧性明显优于GP钢的,具有更好的等向性;试验钢的抗拉强度、塑性均略高于GP钢的;750℃保温20 h过程中,两种钢的硬度基本保持稳定,且试验钢始终比GP钢高约2 HRC。
王良平吴晓春闵娜江浩佟倩王庆亮
关键词:力学性能热稳定性
热作模具钢SDH3热疲劳机理被引量:12
2010年
采用自约束热疲劳试验方法,对比研究了SDH3与H13钢的热疲劳性能,应用扫描电镜研究了SDH3热疲劳过程中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应用透射电镜分析了SDH3钢热疲劳前后显微组织和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经常规热处理后,SDH3钢热疲劳性能优于H13钢;对SDH3钢来讲,热疲劳裂纹由三叉晶界处萌生,并沿晶界扩展;SDH3钢的马氏体板条间存在薄膜状残留奥氏体,可有效释放裂纹尖端的应力并阻碍裂纹扩展;热疲劳过程中,基体组织发生回复再结晶,碳化物粒子发生粗化。
佟倩吴晓春周青春闵娜
关键词:热作模具钢微观结构
两种不同类型热作模具钢的使用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对马氏体型热作模具钢SDH3和奥氏体型热作模具钢SDHA作了对比分析,研究了两者在力学性能、热稳定性和热疲劳性能方面的区别。结果表明:SDH3钢具备良好的热稳定性和热疲劳性能,可以满足通用热作模具钢的使用要求;SDHA钢经固溶和时效处理后,在750℃×20h长时间保温过程中,硬度保持稳定,表明可以用于制作工作温度在700℃以上的热作模具。
佟倩吴晓春闵娜
关键词:热稳定性热疲劳性能
Fe-Cr-Mo-W-V系热作模具钢高温热稳定性机理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采用硬度和扫描组织评价方法分析了三种Fe-Cr-Mo-W-V热作模具钢(DM、H21和H13)在580~650℃下的热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DM钢较H21、H13钢具有高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测定三种钢的连续加热曲线并结合透射电镜组织,研究了高温热稳保温过程中存在的重要碳化物的类型。为了揭示Fe-Cr-Mo-W-V钢的热稳定机理,计算了三种钢由M2C型碳化物形成阶段向MC型碳化物形成阶段转变的临界点激活能,其值为163.9~204.1kJ/mol,表明M2C、MC型碳化物的形成不仅受体扩散影响,而且与位错管道扩散激活能相关,DM钢具有最高临界激活能,其值高达204.1kJ/mol。进一步对比三种钢中的价电子结构差异,得出最高热稳定性的DM钢具有最佳价电子结构。
施渊吉吴晓春闵娜
关键词:热稳定性热作模具钢
Mn和W元素对4Cr2Mo2W2V模具钢热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基于不同Mn和W含量的4Cr2Mo2W2V热锻模具钢的回火特性曲线,以及在620℃不同保温时间的力学性能,揭示了不同Mn和W含量下4Cr2Mo2W2V钢中碳化物的演变规律,并探讨其对该钢高温性能的影响。同时,结合Johnson-Mehl-Avrami(JMA)方程分析了合金元素Mn和W对回火稳定性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Mn和W元素的增加使4Cr2Mo2W2V钢的二次硬化峰向右移动,热稳定实验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Mn和W元素能有效抑制碳化物粗大,增强马氏体的抗回复能力。
朱春燕石楠楠左鹏鹏闵娜吴晓春
关键词:热稳定性
3DAP研究高碳高合金钢深冷处理过程的C偏聚行为被引量:21
2015年
将高碳高合金钢SDC99分别在1030℃奥氏体化30 min后油淬、在-196℃液氮中深冷处理8 h及210℃回火2 h.采用三维原子探针(3DAP)技术分析了淬火态、深冷态、回火态C原子的空间分布;用XRD研究了3种热处理状态下马氏体轴比、马氏体中含C量的变化;用SEM原位观察深冷前后碳化物的形貌.结果表明,C原子在深冷处理过程中偏聚于马氏体孪晶界,形成厚度为5~10 nm的偏聚区.210℃低温回火过程中,C进一步偏聚形成富C相或与合金原子形成M23C6型碳化物.
谢尘吴晓春闵娜沈贇靓
关键词:深冷处理碳化物形貌
利用FR内耗峰对高锰奥氏体合金钢高温时效动力学过程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采用内耗方法分析了高锰奥氏体合金钢在720℃时效不同时间MC型碳化物析出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时间增加,其在652 K左右出现的FR内耗峰强逐渐降低且峰宽变窄。证明了时效过程固溶于奥氏体间隙中的C发生了重新分配,碳化物不断析出导致基体合金含量降低。基于720℃时效不同时间FR内耗峰峰强变化,并结合JMA方程证明了在720℃时效过程中,间隙C原子与奥氏体基体中固溶合金原子形成的碳化物以缺陷为核心形核长大。基于内耗分析结果,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奥氏体合金钢中碳化物(MC型)时效析出过程,可见通过FR峰峰强变化可分析高锰奥氏体合金钢中碳化物析出动力学。
闵娜沈赟靓吴晓春
关键词:高锰奥氏体钢时效动力学内耗
三种热锻模具钢的热稳定性能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及高分辨透射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对DM钢与H13、3Cr2W8V钢热稳定性进行测定及其微观组织的观察。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DM钢的硬度始终高于H13和3Cr2W8V钢,表现出优越的热稳定性能。其主要原因是DM钢在热稳过程中析出亚稳θ相,在高温下析出M2C型碳化物,起到二次硬化作用,保证了DM钢的高温强度和硬度。
蔡媛媛左鹏鹏朱春燕闵娜吴晓春
关键词:热锻模具钢热稳定性能碳化物析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