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尘

作品数:23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冶金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8篇金属学及工艺
  • 10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冶金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深冷
  • 11篇深冷处理
  • 11篇冷处理
  • 9篇模具钢
  • 6篇冷作模具
  • 6篇冷作模具钢
  • 6篇化物
  • 6篇奥氏体
  • 5篇碳化物
  • 5篇残留奥氏体
  • 4篇内耗
  • 4篇高速钢
  • 3篇原子探针
  • 3篇三维原子探针
  • 3篇数值模拟
  • 3篇偏聚
  • 3篇耐磨
  • 3篇值模拟
  • 2篇电感线圈
  • 2篇电渣

机构

  • 23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市钢铁冶...

作者

  • 23篇谢尘
  • 22篇吴晓春
  • 8篇闵娜
  • 6篇汪宏斌
  • 4篇黎军顽
  • 4篇周龙梅
  • 3篇李晨辉
  • 2篇封源
  • 2篇张进峰
  • 2篇李虎
  • 2篇王明
  • 1篇陈卓
  • 1篇周青春
  • 1篇许茜
  • 1篇李洁
  • 1篇杨浩鹏
  • 1篇沈国兴
  • 1篇罗毅
  • 1篇许珞萍
  • 1篇张恒华

传媒

  • 7篇材料热处理学...
  • 4篇上海金属
  • 1篇金属学报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模具工业
  • 1篇摩擦学学报
  • 1篇材料研究学报
  • 1篇模具制造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碳高合金钢深冷处理微观结构演化及相变机理研究
深冷处理因清洁高效而应用于高碳高合金钢的辅助热处理过程以改善材料的力学性能和使用性能,近年来已被业界所认可。但目前对深冷处理机制的认识都是材料在室温下宏观表现结果的反推,由于缺乏过程控制的实验支撑及理论指导,致使经深冷处...
谢尘
关键词:深冷处理相变残留奥氏体三维原子探针
文献传递
深冷处理对冷作模具钢SDC99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16年
对经不同深冷处理工艺的Cr8型冷作模具钢SDC99进行了硬度、冲击韧性、摩擦磨损性能测试,并用SEM、XRD、TEM分析了其相组成及显微组织。结果表明,深冷处理使SDC99钢硬度提高,冲击韧性降低,耐磨性提高,1030℃淬火+210℃×2 h回火+(-196℃×24 h)深冷处理+210℃×2 h回火可使SDC99钢获得最优的综合使用性能,其磨损体积较常规热处理工艺减少23.6%。SDC99钢性能提升的主要原因是深冷处理使亚稳态的块状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及薄膜状残留奥氏体,深冷处理后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由常规热处理的17.2%下降至5.5%~10.5%,但并未完全转变。薄膜状残留奥氏体分布于孪晶马氏体及二次碳化物的边界处,松弛应力集中,防止微裂纹的产生,因而改善了材料的综合性能。
谢尘王明李虎吴晓春
关键词:深冷处理冷作模具钢残留奥氏体耐磨性碳化物
C型环试样淬火及深冷处理应力演变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基于金属-热-力耦合理论,建立了C型环试样淬火和深冷处理的多物理场耦合数值模型,探讨了淬火和深冷处理过程中试样冷却行为和组织转变对其应力演变和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淬火和深冷处理过程中,由于C型环试样不同部位的冷却行为差异,导致温度变化和组织转变呈现非同时性。淬火和深冷处理后,试样残留奥氏体的含量分别为15.5%和2%左右,与实验测试结果吻合。在淬火过程中,试样等效应力变化曲线先后出现两个峰值,其中第一个应力峰值是由于试样心表温差引起的热应力所致,第二个应力峰值与试样心表组织转变的非同时性引起的组织应力密切相关;在深冷处理过程,试样心表温差和心表奥氏体体积分数差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保持一致,且比淬火过程小两个数量级,导致试样的等效应力变化相比淬火过程要平缓得多。相比于淬火过程,深冷处理后试样残余应力的分布状态未发生明显改变,但试样的整体应力值有所下降,尤其是在缺口和最大壁厚附近残余应力得到释放。
谢尘黎军顽封源封源吴晓春
关键词:深冷处理残留奥氏体数值模拟
国内外冷作模具钢发展动态被引量:21
2013年
结合国内冷作模具钢产品市场需求和模具行业"十二五"规划,分析预测了冷作模具钢材料的发展方向。综述了国内外冷作模具钢材料近5年来的研究动态,介绍了冷作模具钢生产企业及模具材料实际使用中关注的焦点问题,展望了未来冷作模具材料的发展趋势。
吴晓春谢尘
关键词:冷作模具钢汽车模具冲模深冷处理
在线式电阻率测试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线式电阻率测试系统,包括通信电缆、计算机、计算机控制系统和多个测试控制盒,所述测试控制盒包括测量电感线圈、高度基准面、高度调节装置、控制线路板、站号设定旋钮、电子元器件、信号连接器、温度传感器和吸盘,测...
吴晓春张进峰谢尘
文献传递
3DAP研究高碳高合金钢深冷处理过程的C偏聚行为被引量:21
2015年
将高碳高合金钢SDC99分别在1030℃奥氏体化30 min后油淬、在-196℃液氮中深冷处理8 h及210℃回火2 h.采用三维原子探针(3DAP)技术分析了淬火态、深冷态、回火态C原子的空间分布;用XRD研究了3种热处理状态下马氏体轴比、马氏体中含C量的变化;用SEM原位观察深冷前后碳化物的形貌.结果表明,C原子在深冷处理过程中偏聚于马氏体孪晶界,形成厚度为5~10 nm的偏聚区.210℃低温回火过程中,C进一步偏聚形成富C相或与合金原子形成M23C6型碳化物.
谢尘吴晓春闵娜沈贇靓
关键词:深冷处理碳化物形貌
低温处理对SDC99冷作模具钢组织与耐磨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将SDC99冷作模具钢在1030℃淬火之后在-130℃进行不同时间的低温处理,利用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低温处理对SDC99钢耐磨性的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内耗分析了低温处理不同时间对SDC99钢微观组织的影响,并通过三维原子探针(3DAP)探究低温处理之后碳原子的扩散机制。结果表明:经过-130℃低温处理之后,SDC99钢磨损量降低,大部分残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但不能完全转变;低温处理之后发现部分碳原子存在短程扩散,产生碳偏聚。残留奥氏体向马氏体转变和碳偏聚均可以改善SDC99钢的耐磨性。
王明谢尘吴晓春
关键词:冷作模具钢马氏体相变耐磨性
国内外Cr12型模具钢组织和性能对比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成分分析、冶金质量评定、显微组织观测、能谱分析及硬度、冲击、拉伸实验,对4种Cr12钢的组织与性能进行研究,包括DAIDO DC11、ASSAB XW41及两种国产Cr12钢。结果表明,与DC11、XW41相比,国产Cr12型模具钢力学性能较差,主要原因在于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级别较高,形态较差;非金属夹杂含量较高。其次,碳含量偏高,碳化物形成元素偏低。
李晨辉谢尘吴晓春汪宏斌
关键词:共晶碳化物力学性能
深冷处理对M2高速钢微观组织演化影响的内耗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采用纳米力学测试系统以及内耗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深冷处理时间对M2高速钢微观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深冷处理1 h后M2钢具有最优的耐磨性能,深冷处理后的耐磨性能均优于常规热处理。结合内耗结果发现深冷1 h后SKK峰最高;深冷时间延长,SKK峰逐渐降低。研究结果表明,深冷处理前期M2钢中的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增加了基体的硬度;而随着深冷时间增加,在等温过程中形成等温马氏体,等温时效作用下钢中可动位错数量减少导致M2钢耐磨性能降低。
周龙梅闵娜李宏模谢尘李洁吴晓春
关键词:深冷处理M2高速钢内耗纳米划痕
铣刀深冷处理过程中残留奥氏体演变的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金属-热-力耦合理论框架,利用DEFORM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SDC99铣刀深冷处理多物理场耦合数值分析模型,探讨了深冷处理过程中铣刀内残留奥氏体的演变及分布规律,并借助X-ray衍射仪验证模拟结果。研究表明:淬火初始,铣刀中奥氏体的体积分数急剧下降,随着淬火时间的增加,奥氏体向马氏体的转变趋于平缓。淬火后,铣刀中残留奥氏体主要分布于刀刃根部附近和铣刀中空内圆柱面上,尤其是刀刃根部其残留奥氏体含量高达20%。进入深冷处理后,铣刀中的残留奥氏体继续向马氏体转变,与淬火初始相比,其奥氏体转变速率要小得多。深冷处理后,铣刀中残留奥氏体含量明显降低,其含量在3%以下,但仍主要聚集在刀刃根部。模拟结果与XRD定量分析结果比较吻合,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封源黎军顽谢尘闵娜吴晓春
关键词:铣刀深冷处理残留奥氏体数值模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