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贺生
- 作品数:18 被引量:66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交通运输工程建筑科学更多>>
- 考核式培训在儿科实习医生医患沟通教学中的实践与效果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医患沟通是医学实习生进入临床的必备技能,重视和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笔者将考点依托真实场景式病例引入儿科医患沟通临床教学中,旨在探索建立考核式培训的教学模式。方法按照教学大纲及儿科临床实际工作提炼重点、难点及考点,编写临床病例式考题,针对首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长学制儿科实习医生,制定医患沟通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结果专家评议显示考核式培训以及真实场景式模拟教学对儿科医患沟通临床技能提高更加具有指导意义。结论考核式医患沟通场景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完善并推广。
- 常贺生穆博然鲍芳秦选光
- 关键词:儿科医患沟通
- 提高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率的质量改进研究
- 2025年
- 目的探索提升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率的措施,并应用质量改进方法学评价改进措施的效果。方法以2017年3—5月出院的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现状为质量改进前基线,并提出随访率提升具体目标。应用帕累托图分析随访失败原因,根据提高随访率涉及的各个环节构建关键驱动图,结合失访原因确定质量改进关键环节和干预措施,通过控制图监测每周随访率变化直至达到质量改进目标。结果早产儿出院随访率在质量改进前基线为57.92%(117/202),设定质量改进目标为12个月内将早产儿出院随访率从基线提升至80%以上。帕累托分析显示随访失败的主要原因有:随访档案管理缺陷,随访时间点设定不规范(33.70%,31/92);随访宣教不到位,沟通联系不畅(25.00%,23/92);随访诊疗项目不能满足家长多样性需求(18.48%,17/92)。根据质量改进关键环节及主要失访原因,采取干预措施:(1)加强随访宣传教育;(2)随访队伍建设;(3)随访平台和随访制度建设。控制图显示每周随访率随着系列干预措施的实施于2017年7月升至74.09%(306/413),2017年12月后升至83.09%(511/615),最终达到预定质量改进目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随访率因疫情波动于23.54%(460/1954)至70.97%(1931/2721),疫情后2023年2月开始随访率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结论通过质量改进方法学验证了采取根据随访失败的主要原因制定的干预措施,可以显著提升早产儿出院后随访率。该质量改进方法切实可行,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常贺生杨雪鞠俊徐雯雅吴迪万小满李正红
- 关键词:随访率出院早产儿
- 肺超声与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在预测新生儿肺炎进展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肺超声肺实变与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在预测新生儿肺炎进展中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间北京朝阳医院新生儿病房收治且首次肺超声检查发现存在肺实变的80例患儿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50名健康体检的儿童为健康对照组,对比两组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另根据研究组治疗3d的病情情况再将其分为缓解组和进展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肺炎病情进展的影响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T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与病情进展的相关。结果:研究组患儿T淋巴细胞CD3+、CD8+、CD4+/CD8+细胞亚群和IL-17A、TNF-α、ICAM-1等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6.483、4.933、4.113、22.933、22.433、19.525,P<0.05),而CD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7.773,P<0.05);进展组患儿CD3+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等细胞因子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t=6.815、4.631、4.307,P<0.05),而CD4+水平显著低于缓解组(t=3.04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D3+表达降低、IL-17A表达升高、肺实变面积增加是新生儿肺炎进展的危险因素(β=-0.176、0.777、0.931,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D3+与新生儿肺炎进展呈负相关性(r=-0.295,P<0.001),而IL-17A以及肺实变面积与新生儿肺炎进展呈正相关性(r=0.677、0.517,P<0.001)。结论:CD3+和外周血IL-17A、肺实变面积表达及其变化情况,是肺炎进展的显著预测因素,且与肺炎进展密切相关。
- 孙宏李硕巩丽焕周倩张其俐杨雪常贺生
- 关键词:新生儿肺炎细胞因子
- 中国儿童疾病负担研究的现状
- 2025年
- 全面及时监测儿童疾病负担,对健康卫生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价至关重要。本文从数据源及评价指标角度切入,综述中国儿童疾病负担研究的发展和现状,其数据源包括传统的单中心及多中心研究、文献荟萃分析及系统评价、大数据背景下的国际数据库、国内医疗机构及疾控部门数据库等。评价指标包括发病率(数)、患病率(数)、死亡率(数)、住院率、住院时长、费用等自然数据,以及伤残调整寿命年、伤残损失寿命年、早死损失寿命年等大数据模型估算的指标,同时展示不同方法呈现的中国儿童疾病负担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儿童疾病负担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李颖李杰常贺生徐兴香胡跃华
- 关键词:伤残调整寿命年儿童
- 慢性偏头痛住院患者医疗质量评价与改进专家共识被引量:1
- 2023年
- 偏头痛是一种高致残性的原发性头痛疾病,头痛发作时可伴随恶心、呕吐、畏光和畏声等症状。慢性偏头痛多由发作性偏头痛进展、演变而来,且多合并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共病,进一步加重疾病负担。目前我国偏头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尚不规范,并且缺乏偏头痛医疗质量控制评价体系。为实现规范的偏头痛诊疗,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协作组的专家,在国内外偏头痛临床诊疗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医疗体系现状,对慢性偏头痛住院患者的医疗质量评价形成专家共识。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头痛协作组王永刚肖哲曼刘恺鸣赵红如刘永辉沈航桂韦康慧聪张清秀常贺生王蕾
- 关键词:偏头痛
- 窒息新生儿窒息生后早期外周动脉血血气分析pH值与振幅整合脑功能的关系被引量:8
- 2022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生后早期外周血pH值与振幅整合脑功能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月至2021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儿科新生儿监护室住院治疗,诊断新生儿窒息的足月儿临床及振幅整合脑功能资料,总病例数78例,其中轻度窒息组52例,重度窒息组26例。根据脐血血气pH值及生后外周动脉血血气pH值将研究病例分为4组:轻度窒息生后2 h内动脉血气分析pH值(PAB-pH)>7.25共36例,轻度窒息PAB-pH<7.25共16例,重度窒息PAB-pH>7.25组共14例,重度窒息PAB-pH<7.25组共12例。评价指标包括aEEG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情况以及是否存在惊厥发作。结果重度窒息组aEEG背景活动异常率为61.5%(16/26),显著高于轻度窒息组的26.9%(14/5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生后2 h内动脉血气分析pH值进行分组,pH<7.25组aEEG背景活动异常率为64.3%(18/28),显著高于pH>7.25组[24.0%(12/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aEEG背景活动异常率显著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在轻度窒息组,还是重度窒息组,PAB-pH<7.25组的aEEG背景活动异常率均明显高于PAB-pH>7.2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PAB-pH<7.25组无成熟睡眠觉醒者(包括无睡眠周期及不成熟睡眠周期)为7例(58.3%),其他组在生后72 h内均出现明显睡眠觉醒周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PAB-pH<7.25组有2例(16.7%)出现惊厥发作,其他组患儿未监测到惊厥发作,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窒息足月儿生后2 h动脉血气分析pH值与振幅整合脑功能结果显著相关。应重视生后短时间内动脉血血气分析结果,对于pH值仍小于7.25的患儿,神经系统损伤风险明显增高。
- 鞠俊常贺生秦选光
-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振幅整合脑电图
- 一种图像诊断装置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图像诊断装置,包括承托架和约束组件,所述约束组件设置于所述承托架中部,所述承托架底部固定有支撑约束架的立架,所述立架底部前后侧固定有两组支脚;所述立架中部纵向贯穿有滑槽,所述约束组件包括转动设置于所述...
- 李硕刘敬吕秀章常贺生杨雪巩丽焕周倩张其俐
- 研究生实用型医学英语教学方法探讨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索研究生实用型医学英语教学方法,全面培养研究生英语应用能力。方法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13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为教学对象,开展为期3年的阶梯式英语培训,第1年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医学专业英语词汇,第2年培训学生应用英语的交流能力,第3年实施临床医学英语情景模拟教学,从而全面并循序渐进地提高研究生的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结果初步建立了以医疗实践为导向的研究生实用型医学英语教学方法,参与培训的研究生在医学英语应用能力上有了明显的提高。结论实用型医学英语教学方法明显提高了研究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得到了研究生的肯定。
- 邹丽敏刘潇郜慧芳张寒贾荟朱琳金颖康丁瑛雪李乐常贺生罗珍沈磊徐俊梅徐子刚郑胡镛
- 关键词:医学英语教学方法
- 综合医院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分区与分类管理实践探索被引量:1
- 2020年
-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的爆发和蔓延,儿童感染者也有较明显的增多趋势,新生儿病例亦有报道。新生儿是新型冠状病毒易感人群,一旦感染,对新生儿这一特殊免疫低下人群易造成严重危害。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有效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在新生儿的传播和流行至关重要。本文结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防控管理工作实际,从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门急诊预检分诊、患儿分类排査、病区分区准入及标准操作程序(support oriented process,SOP)再造等内容进行实践探索,旨在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新生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管理模式。
- 邹郁松马雪郭树彬胡晓星秦选光常贺生路军丽丁小英谷丽刘冰杨新乾
- 关键词:新生儿
- 儿童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脑积水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儿童脑出血患者发生脑积水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识别儿童脑出血患者发生脑积水的风险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多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北京市4家医院2018年度诊治的脑出血或非创伤颅内出血的儿童患者资料。从病案资料中收集患儿年龄、性别、医疗保险类型、影像检查结果、住院期间并发症(脑积水、癫痫和肺部感染)、住院时长和住院总费用等信息。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儿童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脑积水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140例脑出血儿童患者,其中17例(12.14%)发生脑积水。与未发生脑积水患者相比,脑积水患者脑室内出血比例更高(64.71%vs 20.33%,P<0.01),住院发生肺部感染的比例也更高(41.18%vs 4.88%,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低龄(OR 1.15,95%CI 1.01~1.31,P=0.03)、脑室出血(OR 9.77,95%CI 2.99~31.87,P<0.01)是儿童脑出血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龄、脑室出血可能为儿童脑出血发生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
- 常贺生张贵涛王誉博于淼欣王晓宇徐娟玉邓亚仙刘改芬赵成松赵成松
- 关键词: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