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动过速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学
  • 1篇电图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生理学
  • 1篇室性
  • 1篇室性心动过速
  • 1篇特发性
  • 1篇特发性室性
  • 1篇特发性室性心...
  • 1篇体表
  • 1篇体表心电
  • 1篇体表心电图
  • 1篇腺苷

机构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李小梅
  • 3篇张宏艳
  • 2篇李万镇
  • 2篇丁燕生
  • 2篇任自文
  • 1篇郭宝静
  • 1篇刘雪芹
  • 1篇陈建军

传媒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天津药学

年份

  • 2篇2000
  • 1篇199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标测方法与消融效果的探讨被引量:3
1998年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标测方法与射频导管消融(RFCA)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起源于右室IVT采用起搏标测法;起源于左室间隔部IVT采用体表心电图(ECG)起搏标测和心内膜激动顺序标测联合标测法。结果经RFCA治疗20例IVT,其中3例IVT起源于右室流出道;15例起源于左室间隔部;2例起源于左室间隔以外部位。首次消融成功18例,2例失败。3例术后复发,其中2例再次消融获成功,随访至今无复发。起源于左室间隔部位IVT,应用起搏标测,虽5例中4例成功,但术后3例复发。采用心内膜标测为基础的联合标测法全部消融成功(12/12例),随访至今无复发,且明显缩短了X线照射时间。结论RFCA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治疗小儿IVT。
李小梅丁燕生张宏艳任自文李万镇陈建军
关键词: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标测方法
腺苷抗触发性心律失常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0年
张宏艳李小梅
关键词:触发活动
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24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00年
目的 探讨小儿不同类型心动过速的构成比、相应的临床特点和体表心电图 (ECG)特征。方法 对 1985年 3月~ 1999年 4月经我院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为快速型心律失常的 2 40例患儿进行分析 ,其中 2 2 9例经射频消蚀证实。结果  (1) 2 40例患儿中 ,2 15例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SVT) ;2 5例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 2 15例SVT中 ,16 4例为旁道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 ,其中显性旁道 10 3例 ,隐匿性旁道 5 9例 ,持续性交界区反复性心动过速 (PJRT) 2例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39例 ,房性心动过速 8例 ,心房扑动 4例。 5 9例隐匿性房室旁道中 ,7例心动过速时体表ECG逆传P波与QRS波重叠或紧随其后 ,与AVNRT无法鉴别。 2 5例IVT心室速率 15 0~ 2 40(198± 2 6 )次 min ,QRS波时限 0 .0 9~ 0 .12 (0 .11± 0 .0 1)s,2 0例有室房分离。 19例室性心动过速 (VT)起源于左心室 ,6例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 (2 ) 2 40例中 ,9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 ,分别为Ebstein畸形、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和心肌炎。 9例因心动过速持续发作而并发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其中 4例经射频消蚀成功治疗后心脏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结论  (1)AVRT和AVNRT是小儿室上性心动过速中最常见的两种类型 ;
李小梅郭宝静张宏艳丁燕生任自文李万镇刘丰刘雪芹
关键词:电生理学儿童心动过速体表心电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