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兰
- 作品数:79 被引量:1,742H指数:21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医药卫生更多>>
- 中小学生眼屈光不正筛查技术和方法探析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探讨应用计算机自动验光仪在大规模学生体检过程中进行眼屈光不正筛查的方法,为视力不良的群防群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到北京眼卫生近视弱视防治研究中心进行视力检查的北京市中小学生573名为对象,按不同散瞳药、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分段对散瞳前后的结果做多因素析因设计方差分析。结果散瞳前的屈光度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眼屈光状态。美多利散瞳药的散瞳效果与赛克罗奇散瞳药的散瞳效果是相同的,美多利散瞳后计算机自动验光结果是客观准确的。散瞳前计算机自动验光的结果与散瞳后验光结果存在线性关系。结论应用计算机自动验光仪适宜学生大规模体检过程中进行屈光不正筛查。
- 龚焱宏张秀兰汪达芳赵宏王际洲
- 关键词:屈光不正散瞳药
- 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化的框架分析被引量:21
- 2004年
- 自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全面推开以来,五保供养制度由集体福利转为国家福利。这一转变克服了过去五保供养完全依赖村和乡镇经济的不确定或不稳定性,使五保供养的经费在制度上得到了更大的保障。尤其是《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颁发,更使这一制度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然而,在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有利形势下,很多地区出现了“应保未保”和供养标准降低等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五保供养的性质发生变化以后,其本身的制度化建设滞后,以及缺乏一个相应的对制度的运行进行有效监控和评估体系所致。为此,本文将对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化的建设提出一个理论和操作框架。
- 张秀兰徐月宾
- 关键词:税费体制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国家福利
- 城市家庭福利需求压力和社区福利供给体系建设被引量:20
- 2010年
- 单位制解体和人口老龄化使城市家庭福利需求压力剧增,家庭小型化和家庭的不稳定性则削弱了家庭的福利功能,而政府的缺位和社区的碎片化又进一步导致家庭福利供需失衡加剧。基于美国社区福利运行机制,我们认为缓解家庭福利需求压力的关键是激活社区资源,增强社区福利功能,建设社区福利供给体系。
- 张秀兰方黎明王文君
- 关键词:家庭福利社区福利家庭压力老龄化
- 民政工作“十一五”的任务和推进思路
- 2006年
- 一、民政工作“十一五”期间的任务是要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
伴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中国的社会转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变化:从单位制向公民社会转变;政府职能从直接管理经济向为社会成员提供福利和服务转变。十一五期间民政工作的任务就是加强对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的管理.
- 张秀兰
- 关键词:民政工作社会转型社会成员管理经济计划经济公民社会
- 我国特大城市人口结构特点及变动趋势分析——以北京为例被引量:10
- 2016年
- 本文基于人口普查数据、宏观人口统计数据和2004~2013年的婚姻登记业务数据,以北京为例,对比分析了本地人口、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的结构特点和发展变化趋势。相对于本地人口,迁移人口普遍具有中心城区户籍以及较高的教育文化程度和职业序列层级,流动人口的结构相对复杂,但在婚配过程中出现明显分化。"两地婚姻"在形成稳定的北京新移民群体的同时,也蕴含着规模可观的潜在随迁人口,这对总体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并可能产生若干问题和矛盾,相关部门应做好政策应对,促进大城市人口多元化进程的良性发展。
- 高颖张秀兰
- 关键词:人口结构人口迁移人口流动
- 中国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角色重建被引量:172
- 2005年
- 政府在社会福利中应该扮演什么角色以及如何扮演,是社会政策领域的一个根本问题。无论如何处理,都会产生全局性的影响。过去2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高速增长。但是,在“高福利的负面效应”和“市场机制的高效率”这两个西方经验的影响下,中国政府却在社会福利领域逐步退出,这是导致当前有目共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调和社会不公平的重要因素。为此,中国政府必须重视社会政策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在社会福利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 徐月宾张秀兰
- 关键词:政府机关可持续发展社会福利角色扮演
- 中国农村扶贫的政策效应分析——基于能力贫困理论的考察被引量:72
- 2007年
- 中国农村制度化扶贫是一种开发式扶贫战略,其政策效应日益削弱: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更为分散;相当数量的真正贫困人口没有能力从扶贫项目中受益;现行的扶贫策略也难以有效针对疾病、教育等致贫风险。现阶段中国扶贫政策在收入救助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提高贫困风险人群应对贫困风险的能力。
- 方黎明张秀兰
- 关键词:农村贫困扶贫社会保障
- 国际社会福利改革:对中国社会救助政策的启示被引量:9
- 2011年
-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保护、发展型社会政策等理论的影响下探索出了有条件现金转移支付、工作福利和社会养老金三种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路径,这些改革路径中所包含的投资人力资本、重视劳动力市场在减贫中的作用,以及在社会救助工作中引入社工服务等做法对我国未来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 徐月宾张秀兰王小波
- 关键词:中国社会救助
- 社区:微观组织建设与社会管理--后单位制时代的社会政策视角被引量:64
- 2012年
- 随着我国人口大规模快速流动以及家庭、宗族等传统社会微观组织单元的削弱和单位体制的解体,社会管理须构建和强化新的微观组织单元来实现个体组织化。社区作为国家与民众互动的基本界面,既有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多种社会政策需求,又有丰富的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资利用,因此是创新社会管理首选的微观组织基础。我们可以借鉴能促型国家的理念,激发社区、居民的潜能,通过社会政策的实施提高社区的组织化水平,从而以社区夯实社会管理之基。在操作上,可考虑以支持家庭发展的社区社会福利递送为抓手,同时打造社区面向流动人口就业服务的平台,实现社会管理的上游干预。
- 张秀兰徐晓新
- 关键词:单位制人口流动社会管理社会福利
- 北京近年族际通婚状况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9
- 2014年
- 基于2004-2012年北京婚姻登记数据的分析,表明北京近十年的族际通婚在新婚群体中占比约10%,其中以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通婚为主,也有相当数量的少数民族之间的族际通婚。与民族地区相比,北京的族际通婚的特点表现出显著差异:北京族际通婚的人口平均初婚年龄高于汉族通婚,夫妇平均学历水平也高于族内通婚的情况,少数民族之间的族际通婚人群中有很大比例的迁移人口和流动人口;婚姻稳定性方面,族际通婚夫妇的离结率(即当年的离婚数量与结婚数量之比)大大低于族内通婚。新婚人群的特征对比映射出北京对于少数民族精英人口的强大吸纳力。
- 高颖张秀兰
- 关键词:族际通婚少数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