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兴

作品数:37 被引量:282H指数:11
供职机构:新疆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青年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建筑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天文地球
  • 9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7篇气候
  • 6篇大风
  • 5篇土壤
  • 5篇乌鲁木齐
  • 5篇寒潮
  • 5篇干旱
  • 4篇突变
  • 4篇土壤呼吸
  • 4篇气候变化
  • 4篇绿洲
  • 3篇地温
  • 3篇数值预报产品
  • 3篇细网格
  • 3篇绿洲棉田
  • 3篇棉田
  • 3篇干旱区
  • 3篇暴雪
  • 2篇东南
  • 2篇中尺度
  • 2篇中尺度特征

机构

  • 32篇乌鲁木齐市气...
  • 22篇中国气象局
  • 6篇新疆气象局
  • 4篇新疆师范大学
  • 2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新疆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石河子市气象...
  • 1篇塔城地区气象...
  • 1篇吐鲁番地区气...
  • 1篇新疆师范高等...

作者

  • 37篇曹兴
  • 10篇万瑜
  • 6篇陆辉
  • 4篇毛炜峄
  • 4篇陈荣毅
  • 4篇宫恒瑞
  • 4篇贾健
  • 3篇魏文寿
  • 3篇金莉莉
  • 2篇普宗朝
  • 2篇崔玉玲
  • 2篇陈颖
  • 2篇李辉
  • 2篇张军
  • 1篇郑玉萍
  • 1篇徐根生
  • 1篇蔡仁
  • 1篇任泉
  • 1篇何清
  • 1篇王旭

传媒

  • 10篇沙漠与绿洲气...
  • 6篇干旱气象
  • 3篇干旱区研究
  • 2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新疆教育学院...
  • 1篇咸阳师范学院...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第31届中国...
  • 1篇第32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候变化对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等气候条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进而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利弊进行分析,以期为制订适应和应对气候变化、采取趋利避害的冬小麦生产管理和技术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1977-2011年新疆乌鲁木齐国家基本气象站逐日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资料以及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产量资料,在对近35a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和变化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积分回归和相关分析方法,对冬小麦不同生长发育时段气候条件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就近35a气候变化对冬小麦产量影响的利弊进行探讨。【结果】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77-2011年,乌鲁木齐市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以0.606℃/10a的倾向率呈极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分别以4.010mm/10a和29.289h/10a的倾向率呈不显著的增多趋势,但生长季内不同时段各气候要素的变化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差异较大。【结论】近35a乌鲁木齐市气候变化对冬小麦生产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影响,但总体来看弊大于利。气候变暖,尤其是春、夏季气温升高对小麦产量产生了较明显的不利影响,降水量略增对提高冬小麦产量有一定积极意义,而日照时数的变化对冬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
普宗朝张山清宾建华窦新英宫恒瑞曹兴
关键词:气候变化冬小麦产量
塔中比湿变化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计算了塔中气象站2007年的比湿,结合其他气象要素分析塔中比湿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塔中地区比湿的日总量7月最大(155.5 g.kg-1),1月最小(21.8 g.kg-1),年平均值为72.4 g.kg-1。年振幅为86.3 g.kg-1,相对年振幅为66%。日最大值和日最小值夏季大于冬季,其中7月最大,分别为263.4 g.kg-1和93.4 g.kg-1。比湿的日变化以7月最大,1月最小。各季均以晴天日变化较小。有降水时比湿增加,沙尘天比湿减小。各季比湿与气温、相对湿度的相关性较高,水汽压和露点温度也与比湿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
金莉莉曹兴李振杰黄洁
关键词:比湿
紫外辐射研究概述被引量:5
2009年
随着紫外辐射对生态环境和人类自身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大,以及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紫外辐射已经成为当前辐射观测研究的前沿和热门课题。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详细概述了紫外辐射的影响因子及其机理;评述了国内外的监测仪器和方法应用、国内外的主要研究进展以及紫外辐射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最后对紫外辐射研究作了展望。
金莉莉何清曹兴
关键词:紫外辐射研究方法
沙漠腹地秋季地温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的关系被引量:14
2011年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为试验区,利用2009年9~10月不同深度的地温数据,分析了秋季各层地温的变化特征以及其对气温的响应。结果表明:秋季各层地温呈波动缓慢下降过程,变化倾向率为负值,且由浅至深向下递减,0 cm的地温下降趋势显著,递减变化率为0.22℃/d;地温日变化呈正弦曲线变化过程,白天高,夜间低。随深度的增加,日较差逐步减小,日变化过程变缓,位相往后。午后达到日最高值,日出前下降至最低值;晴天时,地温变幅垂直方向上表现为上层大、下层小的"锥形"形态。浅层地温对降水的响应明显,地温随着降水发生而下降,且与晴天条件下的地温垂直结构差别较大;地温与气温呈线性正相关,随深度的增加,相关系数减小,地温变幅差异减小,且位相逐层滞后,时滞效应增强。
曹兴陈荣毅杨举芳季枫王进
关键词:秋季地温
中亚低涡背景下中天山地区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中尺度特征被引量:16
2018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及卫星、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等非常规探测资料和美国气象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逐日4次的1°×1°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6月27—28日中天山地区一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中尺度对流条件和对流系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中天山地区强降水天气过程是中亚低涡前部的东北—西南向气旋式切变和深厚的西南暖湿气流共同作用引发的,低层切变和气旋式辐合的动力抬升、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触发因子。里海和咸海南侧的水汽沿着中亚低涡底部的偏西气流和前部的西南气流输送至强降水区,为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大气可降水量的跃变和风廓线产品的垂直变化特征与短时强降水的开始、加强及减弱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红外云图反映了中天山地区短时强降水发生在对流云团云顶亮温(Temperature of Black Body,TBB)梯度最大处;短时强降水由低质心和高效率的降水回波造成的,降水强度与回波顶高度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万瑜万瑜曹兴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大气可降水量风廓线云顶亮温
新疆达坂城30年气候变化趋势及大风规律研究
2011年
利用达坂城气象站1981-2010年逐年气温、降水和大风资料,分析了近30年来气温、降水及大风的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33℃/10a,年1内气温的季节变化存在差异,秋季增温明显,春夏季次之;降水量线性倾向率为9.44mm/10a,气候变湿显著,降水年际变率较大且季节分配不均;Mann-Kendall突变检验表明,气温在1991年发生一次突变,变暖趋势显著,降水在1986年发生由少向多的突变过程;大风日数、平均风速呈现波动下降过程,大风日数线性趋向率为-30.5d/10a,平均风速递减率为-0.76(m/s)/10a,春季大风发生频率最高,为33%,静风频率为10.32%;主导风向以偏西风(WNW)和东南风(SE)为主。
曹兴荆海亮李辉张军向导
关键词:气候变化突变大风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秋季浅层地温特征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腹地为试验区,利用2009年9—10月3种不同植被覆盖下浅层地温数据,分析了秋季地温的变化特征以及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地温的影响。结果表明:秋季地温呈现波动的下降过程,梭梭地温降幅达8.1℃,为最大。晴天时,梭梭、苜蓿、麻黄的地温日变化为标准的波形,变化过程明显。而多云天气时的地温白天上升幅度小,甚至下降,其日变化幅度远小于晴天。地温的昼夜变化过程差异明显,白天地温均值高于夜间。此外降水、灌溉使得地温下降,在随后的1~2d后逐步回升,而苜蓿的收割导致地温日变化更加明显。天气状况、降水、灌溉等可以造成地温峰值位相提前或滞后,但谷值的位相却相对稳定在08时前后。
曹兴魏文寿陈荣毅季枫杨举芳徐根生
关键词:古尔班通古特秋季地温
沙漠和绿洲典型天气辐射特征被引量:6
2011年
利用彩南、沙漠一站、乌鲁木齐实测辐射资料分析了典型天气的辐射特征。结果表明:各站阴天和雨天地表辐射明显不如晴天规则;总辐射和反射辐射日总量晴天最大,阴天次之,雨天最小;阴天和雨天的大气长波辐射均大于晴天。彩南晴天、阴天和雨天的净辐射日总量只有总辐射日总量的46.9%、37.6%、41.9%,沙漠一站为31.3%、41.5%、37.7%;乌鲁木齐为46.8%、41.4%、45.4%。地面长波辐射对辐射平衡贡献最大,大气长波辐射次之,总辐射第三,反射辐射最小。早晚反照率较大,其余时间反照率较小且变化平缓。沙漠反照率高于绿洲。
金莉莉曹兴黄洁
关键词:绿洲地表辐射
塔中气象要素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11年
利用塔中气象站12 a的气象要素数据,分析了塔中主要气象要素风、温度、湿度、气压等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塔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很大,年较差达38℃,空气湿度很小。夜间温度低,日出后气温上升迅速,午后气温最高;3~9月地面风速>2.0 m/s,冬季多在2 m/s以下。气压日变幅春>夏>秋>冬;各季相对湿度夜间>白天,冬季可达60%~70%;地面风速与大气稳定度有关且夜间<白天。沙尘时气压降低约10 hPa且波动大,沙尘暴时气压上升迅速;扬沙、沙尘暴天气夜间气温明显高于典型晴天,相对湿度夜间>白天,扬沙和沙尘暴时与典型晴天昼间相对湿度相近,夜间多波动且数值要小;沙尘暴发生风速最大可达9.7 m/s,该日平均风速为6.2 m/s,其它天气夜间风速小于白天。全年地面气象要素的日变化显著,气压日内变化在3 hPa以内,气温日较差可达16.2℃,夜间相对湿度约23%~51%,白天相对湿度约25%;夜间地面风速维持在1.5 m/s,16~18时风速达3.2 m/s。
黄洁金莉莉曹兴关小军薛福民
关键词:气象要素
干旱区绿洲棉田土壤CO_2通量变化特征及温湿度影响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研究不同管理模式下干旱区绿洲棉田土壤CO2通量差异以及与土壤温湿度间的关系,可以为评价绿洲棉田生态系统对大气CO2的源/汇贡献提供参考依据。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测量系统对天山北坡中段绿洲棉田土壤CO2通量进行动态测定,分析了土壤CO2通量的日、月变化特征及温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9年5—10月土壤CO2通量日变化和月变化过程均为单峰型。滴灌地、漫灌地、弃耕地的土壤CO2通量(晴天)日均值分别为3.45、3.37、1.63μmol/(m2.s);峰值出现在15:00—20:00,谷值出现在4:00—6:00,6、7月土壤CO2通量高于其他月份;土壤CO2通量与温度呈不同程度的指数正相关性,气温、5cm地温较好地解释土壤CO2通量的变异量。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随着深度的变化表现不一;降水、灌溉等湿润事件对土壤CO2通量具有促进作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可以解释67.4%的棉田、79.6%弃耕地土壤CO2通量受温度和湿度的共同控制。
曹兴陈荣毅季枫樊新燕杨举芳
关键词:干旱区绿洲棉田土壤呼吸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