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嘉伟

作品数:28 被引量:132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会议论文
  • 1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7篇气溶胶
  • 9篇春季
  • 7篇沙尘
  • 6篇数值模拟
  • 6篇污染
  • 6篇值模拟
  • 4篇沙尘气溶胶
  • 4篇非均相
  • 3篇气溶胶浓度
  • 3篇气象
  • 3篇均相
  • 3篇颗粒物
  • 2篇生物质燃烧
  • 2篇排放清单
  • 2篇气候
  • 2篇气象要素
  • 2篇污染物
  • 2篇物质燃烧
  • 2篇相化学
  • 2篇粒径

机构

  • 28篇中国科学院大...
  • 8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防化研究院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市科学技...
  • 1篇中央研究院
  • 1篇浙江环科环境...

作者

  • 28篇李嘉伟
  • 22篇韩志伟
  • 5篇张仁健
  • 2篇夏祥鳌
  • 2篇武云飞
  • 1篇王歆华
  • 1篇徐忠峰
  • 1篇安俊岭
  • 1篇庞杨
  • 1篇郑辉
  • 1篇潘月鹏
  • 1篇肖化云
  • 1篇冯锦明
  • 1篇刘瑞婷
  • 1篇吴剑斌
  • 1篇朱彬
  • 1篇黄玫
  • 1篇季劲钧
  • 1篇肖红伟
  • 1篇胡波

传媒

  • 4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第19届中国...
  • 1篇大气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遥感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大气科学学报
  • 1篇第七届海峡两...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4 年春季北京沙尘与霾过程中非均相反应的模拟研究
非均相化学反应是二次无机气溶胶产生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目前对相关机制的认识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2014 年 3 月,北京受到沙尘暴和霾污染的共同影响,沙尘和人为气溶胶浓度都很高,为非均相反应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载体.本文利用...
梁琳韩志伟李嘉伟李洁
关键词:沙尘非均相反应
Seasonal Variation of Nitrate Concentration and Its Direct Radiative Forcing over East Asia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nitrate concentration and its radiative forcing over East As...
李嘉伟韩志伟
关键词:NITRATEAEROSOLSEASONALRADIATIVEFORCING
东亚地区气溶胶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的模拟研究
<正>本文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系统RAQMS,结合最新排放源资料,模拟研究了2006年1、4、7、10月东亚地区气溶胶化学成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对比结果显示,模式系统能够合理地反映东亚地区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
李嘉伟韩志伟
文献传递
中国地区生物质燃烧源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排放清单比较被引量:4
2023年
生物质燃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痕量气体和颗粒物,源排放清单是深入研究生物质燃烧环境气候效应的重要基础数据。利用全球火排放数据库GFED(Global Fire Emissions Database)、NCAR全球火排放清单FINN(Fire INventory from NCAR)和中国露天生物质燃烧排放清单MEIC(Multi-resolution Emission Inventory for China),对2008~2017年中国地区生物质燃烧源排放的空间分布、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以及不同清单间的异同进行分析研究。3个清单都显示生物质燃烧释放的黑碳(BC)、有机碳(OC)、空气动力学粒径小于2.5μm的颗粒物(PM2.5)和一氧化碳(CO)在中国东北、长江和黄河下游之间地区和中国南方的排放量较高,与我国的主要农作物产地和森林地区分布一致。FINN清单排放量在华南地区与西南地区比其他两个清单高,而GFED清单排放量在长三角地区比其他两个清单排放量高。中国地区平均生物质燃烧排放量在春季出现峰值,而在不同的生物质燃烧地区峰值出现的季节不同,与各地农作物播种、收获时节和农耕习惯不同有关。2008~2017年,中国地区年平均生物质燃烧排放量的峰值主要出现在2014年,但各地区峰值出现的年份明显不同,东北、华中/东、华南和西南地区分别在2015年、2013年、2008年和2010年排放量达到最大。对于BC、OC和PM2.5,GFED和MEIC清单中的排放量比较接近,而FINN中的排放量是GFED和MEIC中的2~3倍;3个清单中CO的排放量比较接近。2014年生物质燃烧源排放与人为源排放的对比分析表明,所有物种中,生物质燃烧排放的OC和PM2.5相对于人为源排放量占比最大,3个清单中占比分别为9%~24%和5%~16%,说明生物质燃烧排放的OC和一次PM2.5是中国气溶胶的重要来源。
郑元媛韩志伟吴涧李嘉伟
关键词:排放清单时空分布特征
2014年春季北京市沙尘过程与霾过程的对比模拟研究
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系统 RAQMS,对 2014 年 3 月北京市 PM10、PM2.5 及其各组分浓度的时空变化进行了模拟研究,并结合环境监测数据、地面气象要素观测数据以及天气图,对 13~17 日沙尘过程和 22~...
梁琳韩志伟李嘉伟李洁
关键词:沙尘气象要素
彭佳屿岛春季TSP中痕量金属组成及其来源解析被引量:2
2018年
通过大气环流向海洋大气边界层传输的人为源和陆源物质,明显改变了海洋气溶胶中痕量金属的组成.但基于开阔海域岛屿连续观测研究海洋气溶胶中痕量金属元素组成及其来源的研究较少.2010年3—5月在我国台湾北部东海海域彭佳屿岛采集了60个TSP(总悬浮颗粒物)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了19种痕量金属(Al、Fe、Ti、Y、Mn、Ba、Sr、Co、Cr、V、Ni、Tl、Zn、Sn、Pb、As、Cd、Sb、Se)的质量浓度.基于TSP中Al浓度、气团后向轨迹分析和美国国家宇航局CALIPSO卫星星载激光雷达扫描图像,将采集的TSP分为非沙尘TSP(不受沙尘影响的TSP)和沙尘TSP(受沙尘影响的TSP).沙尘TSP中所有痕量金属的浓度都高于非沙尘TSP,表明沙尘对彭佳屿岛TSP中痕量金属有贡献.结合富集因子、相关性分析和PMF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彭佳屿岛春季非沙尘TSP中Al、Fe、Ti和Y主要来源于地壳矿物,Mn、Ba、Sr、Co和Cr同时受地壳矿物和人为源的影响;沙尘TSP中Al、Fe、Ti、Y、Mn、Ba、Sr、Co和Cr主要来源于地壳矿物.V和Ni在彭佳屿岛春季非沙尘TSP中主要来源于燃料油燃烧,而在沙尘TSP中同时受燃料油燃烧和地壳矿物的影响.非沙尘TSP和沙尘TSP中,Tl、Zn、As、Sn、Pb、Cd、Sb和Se的来源相似.Tl主要源于交通和煤燃烧,Zn、Sn、Pb、Cd和Sb同时来源于交通、煤和燃料油燃烧,As主要来源于煤燃烧,Se则主要来源于煤和燃料油燃烧.研究显示,人为源释放到大气中的Tl、Zn、As、Sn、Pb、Cd、Sb和Se可以通过大气环流长距离传输至开阔海域.
罗笠肖化云肖化云肖红伟王燕丽肖红伟高树基
关键词:TSP痕量金属源解析春季
东亚地区气溶胶浓度和直接辐射强迫的季节变化特征
大气化学模式模拟显示我国气溶胶浓度季节变化明显.区域内春季PM10 浓度最大,其中沙尘的贡献很大,夏秋季PM10 浓度相对较小,其高值区主要在四川盆地和华北地区,主要是人为气溶胶的贡献.在中国东部,长江以北地区PM10 ...
韩志伟李嘉伟
关键词:数值模拟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
中国东部气溶胶光学厚度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被引量:6
2016年
气候模式对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合理模拟,是模拟研究气溶胶气候效应的前提。利用在线耦合的区域气候—大气化学—气溶胶耦合模式系统RIEMS-Chem,模拟研究了2010年中国东部地区AOD的季节变化情况。模拟结果与卫星搭载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的反演资料和地基气溶胶观测网(AERONET)的站点观测资料分别进行了一年四季的详细对比,检验结果显示尽管模拟值有所低估,模式仍然能够合理地反映AOD的季节变化情况和空间分布特征,与AERONET站点观测值相比,整体相关系数为0.6。MODIS反演和相应模拟结果均显示,中国东部地区AOD整体水平夏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冬季最小,华北平原、四川盆地和华中地区是AOD的主要大值区。只考虑日间AOD时,其季节分布特征略有不同,在华北平原地区,日间AOD夏季最大(1.1—1.5),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地区,日间AOD则在春季最大(1.1—1.7);在中国东部,日间AOD的大值在夏、冬两季分别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以南地区,而在春、秋两季则主要位于长江中下游流域。
李嘉伟韩志伟
关键词:MODISAERONET
2010年春季东亚地区沙尘气溶胶和PM10的模拟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系统RAQMS,模拟研究了2010年3月东亚地区PM10气溶胶的时空演变,研究了19~23日沙尘暴暴发的过程,并将模拟结果与中国16个城市的PM10地面观测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模式对于PM10和沙尘具有好的模拟能力,可以合理地反映东亚地区PM10的时空分布和沙尘暴的演变过程;观测值和模拟值的总体相关系数达到0.705,两者平均值分别为124.8,165.5μg/m3.2010年3月份东亚地区PM10平均浓度处在较高水平,沙尘气溶胶是PM10的主要组分.3月东亚地区沙尘排放量约110.4Mt,其中68%重新沉降到地表.
李嘉伟韩志伟张仁健
关键词:沙尘气溶胶PM10数值模拟
利用WRF-Chem模拟研究京津冀地区夏季大气污染物的分布和演变被引量:37
2013年
应用WRF—Chem(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ith Chemistry)模式模拟研究了2007年8月京津冀地区近地面O3、NO2、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将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进行详细对比,结果表明,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O3、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成功再现了8月33和PM2.5的几次积累增加过程,其中O,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69~0.86,PM2.5的相关系数为0.44~0.49,但模式对NO2的模拟相对较差,相关系数为0.27~0.43。北京、天津地区为O3月均低值区,月均体积浓度约30×10^-9,渤海及京津冀以西地区O3月平均体积浓度可达60×10^-9;PM2,呈现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变化范围为120~240μg/m3。14时月平均03体积浓度在北京、天津地区低于周边地区,约为60×10^-9;而PM2.5质量浓度在环渤海地区和河北南部较高,为100~120μg/m^3。8月17日北京出现一次典型的高浓度O,污染事件,14时北京地区温度达到33℃,O3体积浓度为80×10^-9~110×10^-9。在局地排放、化学反应和外来输送的共同作用下,渤海西岸和北岸PM2.5的质量浓度超过120μg/m3,其中二次气溶胶质量浓度为50~100μg/m3,一次排放人为气溶胶质量浓度为10~20μg/m3,海盐质量浓度为1~7μg/m3,二次气溶胶是该地区PM2.5的主要贡献者。
庞杨韩志伟朱彬李嘉伟
关键词:O3PM2数值模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