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巍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增殖
  • 3篇迁移
  • 2篇凋亡
  • 2篇人脐
  • 2篇人脐静脉
  • 2篇人脐静脉内皮...
  • 2篇脐静脉内皮
  • 2篇脐静脉内皮细...
  • 2篇脐静脉内皮细...
  • 2篇细胞凋亡
  • 2篇细胞增殖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细胞
  • 2篇内皮细胞凋亡
  • 2篇静脉内
  • 2篇静脉内皮
  • 2篇静脉内皮细胞
  • 2篇肠癌
  • 1篇蛋白

机构

  • 8篇新乡医学院
  • 4篇新乡医学院第...
  • 3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 1篇新乡市中心医...

作者

  • 8篇李巍
  • 7篇贺国洋
  • 5篇千新来
  • 3篇朱会芳
  • 3篇王永霞
  • 2篇冶亚平
  • 2篇崔静
  • 2篇李娜
  • 2篇李娜
  • 1篇李新强
  • 1篇焦红丽
  • 1篇周琳
  • 1篇李永真
  • 1篇原志庆
  • 1篇朱慧芳
  • 1篇李健
  • 1篇韩芳毅
  • 1篇王高翔
  • 1篇付素珍

传媒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科技信息

年份

  • 3篇2021
  • 1篇2013
  • 1篇2010
  • 3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PXMP4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膜蛋白4(peroxisomal membrane protein 4, PXMP4)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65例配对结直肠癌组织中PXMP4 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化检测112例配对结直肠癌组织中PXMP4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相关分析;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过表达/干扰结直肠癌细胞中PXMP4的表达;采用CCK-8、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 65例结直肠癌组织中有64例PXMP4 mRNA的相对表达量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PXMP4的阳性率为71.429%(80/112),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5.4%,6/112);按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分组,PXMP4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载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过表达PXMP4能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干扰PXMP4能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P<0.05)。结论 PXMP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其与肿瘤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XMP4促进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贺国洋李巍周琳赵文丽王永强朱会芳李娜李娜李娜崔静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增殖迁移
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现状及改革的几点建议被引量:4
2009年
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单位在培养过程中遇到一系列问题,文章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归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几点改革建议,以求解决。
贺国洋李巍
关键词: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
细胞骨架调节蛋白3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被引量:2
2021年
细胞骨架调节蛋白3(diaphanous related formin3,DIAPH3)参与肌动蛋白重塑和调节细胞的运动和黏附,在多种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鳞癌)中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探究DIAPH3在食管鳞癌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首先,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数据库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用于分析食管鳞癌组织中DIAPH3在转录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结果显示,食管鳞癌组织中DIAPH3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其与肿瘤分化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DIAPH3蛋白的表达量。结果表明:与癌旁组织相比,食管鳞癌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量升高(P<0.05)。再利用CCK-8、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扰DIAPH3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P<0.05),而过表达DIAPH3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P<0.05)。最后,利用Western印迹检测过表达/干扰DIAPH3细胞中的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E-钙黏着蛋白(E-cadheri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干扰DIAPH3组细胞中,E-钙黏着蛋白表达增加,且波形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减少(P<0.05),而过表达DIAPH3组细胞中,E-钙黏着蛋白表达减少,且波形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D1表达增加(P<0.05)。这些研究表明,DIAPH3促进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其结果为食管鳞癌的诊治提供了新思路。
贺国洋邓美静陈庆庆王贝玺王永霞朱会芳朱会芳李娜李健李娜李娜
关键词:食管鳞癌增殖迁移
Muc2和DCN基因敲除小鼠食子现象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Muc2和DCN基因敲除小鼠繁殖能力和食子现象的异同。方法分别将Muc2和DCN基因敲除纯合子雌雄小鼠按1∶1或1∶2的合笼,观察1~3胎产仔量、胎次间隔时间、出生存活率和食子现象。结果Muc2基因敲除小鼠平均产子量5.80±0.95只,平均胎次间隔时间(42.29±2.28)d;DCN基因敲除小鼠平均产子量3.85±0.76只,平均胎次间隔时间(24.86±10.42)d。Muc2和DCN基因敲除小鼠在产仔量、胎次间隔时间、出生存活率和食子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两组基因敲除小鼠繁殖性能有差异,揭示可能与Muc2和DCN基因有关。
李巍贺国洋
关键词:MUC2
血管紧张素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s,取对数生长期HUVECs细胞接种96孔培养板中,常规培养细胞24 h后,弃掉旧培养基,加入新Ham′s F12k培养基,并分别加入AngⅡ,使其终浓度分别为0μmol.L-1、0.01μmol.L-1、0.1μmol.L-1、1μmol.L-1和10μmol.L-1,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不同浓度AngⅡ在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活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MTT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μmol.L-1AngⅡ组作用24 h和10μmol.L-1AngⅡ组作用12 h、18 h和24 h的HUVECs的细胞活性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并呈现时间依赖性;其余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10μmol.L-1AngⅡ组作用18 h的HUVECs呈现明显的"梯状"DNA断裂条带。流式细胞术结果:对照组和10μmol.L-1AngⅡ组作用18 h的HUVECs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11±0.54)%和(19.87±3.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μmol.L-1AngⅡ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引起HUVECs损伤,从而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贺国洋李巍冶亚平朱慧芳韩芳毅
关键词: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人参皂苷Rg1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凋亡的逆转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UVECs,采用台盼蓝染色方法筛选人参皂苷Rg1最适浓度,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台盼蓝染色显示人参皂苷Rg1的最适浓度为40μg/mL。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对照组和Rg1组未见凋亡条带,AngⅡ组可见清楚的细胞凋亡的"梯状"条带,而AngⅡ+Rg1组可见不明显的细胞凋亡的"梯状"DNA断裂条带。TUNEL染色显示,与对照组和Rg1组相比,AngⅡ组细胞凋亡数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ngⅡ组相比,AngⅡ+Rg1组细胞凋亡数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凋亡百分比由38.667%下降到10.667%,但仍高于对照组和Rg1组(P<0.01)。结论 40μg/mL人参皂苷Rg1可一定程度逆转AngⅡ诱导的HUVECs凋亡。
贺国洋李巍焦红丽千新来
关键词:人参皂苷RG1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
DIAPH3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被引量:6
2021年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Diaphanous相关成蛋白3(diaphanous-related formin 3,DIAPH3)对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胃癌中的作用未见报道。探讨DIAPH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谱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数据库在线分析DIAPH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年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病理科保存的62例胃癌患者的石蜡包埋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胃癌组织中DIAPH3的表达,并进行临床病理学相关性分析;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敲低或过表达DIAPH3后对DIAPH3、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E-钙黏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及N-钙黏蛋白(N-cadherin)蛋白质水平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敲低或过表达DIAPH3后对DIAPH3转录水平表达的影响。利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利用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利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结果:GEPIA数据库在线分析显示,与胃癌癌旁组织相比,DIAPH3 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升高(P<0.05);胃癌组织中DIAPH3的阳性表达率为70.97%(44/62),高于胃癌癌旁组织16.13%(1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高中分化组比较,低分化组DIAPH3表达升高(P<0.05);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有淋巴结转移组DIAPH3表达升高(P<0.05)。干扰DIAPH3组细胞增殖活力、细胞迁移率和细胞侵袭数均低于阴性对照组(P<0.05);过表达DIAPH3组细胞增殖活力、细胞迁移率和细胞侵袭数均高于过表达对照组(P<0.05)。过表达DIAPH3后干扰cyclin D1,胃癌细胞株的增殖活力低于过表达DIAPH3组,
贺国洋陈庆庆邓美静王高翔王贝玺王永霞李巍李巍千新来
关键词:胃癌增殖迁移
DNA甲基化检测及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早期诊断和预后中的意义
千新来原志庆崔静付素珍冶亚平李新强李巍李永真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所属科学技术领域及主要研究内容):大肠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中国大肠癌发病率尤其是中青年人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发生呈多因素诱导、多基因参与、多阶段变化累积过程,期间伴随着多种分子事...
关键词:
关键词:大肠癌临床生物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