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登峰

作品数:7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一般工业技术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机械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排气
  • 2篇排气消声器
  • 2篇消声
  • 2篇消声器
  • 2篇激波
  • 2篇计算机
  • 2篇传递矩阵
  • 2篇传递矩阵法
  • 1篇导弹
  • 1篇导叶
  • 1篇压气机
  • 1篇叶轮
  • 1篇优化设计
  • 1篇排气噪声
  • 1篇偏心
  • 1篇偏心率
  • 1篇曲轴
  • 1篇轴心轨迹
  • 1篇耦合性
  • 1篇涡轮

机构

  • 7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昆明云内动力...

作者

  • 7篇杨登峰
  • 2篇杨策
  • 2篇葛蕴珊
  • 1篇张付军
  • 1篇张宏波
  • 1篇杨育军
  • 1篇韩秀坤
  • 1篇杨永忠
  • 1篇刘贻雄

传媒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北京理工大学...
  • 1篇推进技术
  • 1篇车辆与动力技...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09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可调向心涡轮后加载型导叶设计和数值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针对某可调向心涡轮导叶段存在的强激波和端壁泄漏损失,设计了一种后加载特性导叶,并在级环境下进行了研究。首先对比了原模型设计开度下的数值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然后进行了将原模型和新模型的定常与非定常计算。结果表明:后加载型导叶在通过降低导叶端壁泄漏涡强度而减小其总压损失的同时可大幅度弱化导叶喉部和尾缘激波强度;导叶间隙泄漏流和尾缘激波的减弱使转子叶片静压波动强度降低,增强了转子叶片的可靠性。
杨登峰杨策胡良军孙惠民
关键词:激波
YN4102Q柴油机曲轴轴心运动轨迹的研究被引量:7
2001年
描述了荷氏法轴心轨迹的计算模型 ,开发了计算轴心轨迹的VB程序 ,应用此程序计算得到了YN4 10 2Q柴油机第一主轴颈轴心轨迹图及最小油膜厚度 .验证实验表明 ,该程序的计算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可作为判断轴承工作是否可靠的依据 .
杨登峰葛蕴珊杨永忠杨育军
关键词:柴油机曲轴轴心轨迹偏心率
基于传递矩阵方法的排气消声器计算机辅助设计被引量:14
2004年
为实现消声器选型的程序化,在建立消声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常见的抗性排气消声器的结构分析,将基本的消声元件分为7种,在考虑均匀流和线性温度梯度的前提下,推导了它们的传递矩阵;并且在此基础上建立消声系统消声量预测模型和压力损失计算模型.利用VC++和Matlab联合编制了排气消声器性能预测的通用CAD软件,将软件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吻合较好.该软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及应用前景.
张宏波葛蕴珊杨登峰韩秀坤张付军
关键词:传递矩阵法消声器排气噪声
大机动拦截导弹控制系统设计
杨登峰
关键词:BTT导弹鲁棒性耦合性H∞控制LQR控制
基于可调涡轮内部流动特性的新型导叶设计与数值研究
可调涡轮作为一种常用的可变几何涡轮因能在全工况范围内与发动机实现良好匹配,近些年来被广泛地应用和研究。研究主要集中于导叶与转子叶片形状对可调涡轮性能的影响、导叶和转子内部非定常流动特性以及转子叶片气动载荷特性等方面。而关...
杨登峰
关键词:激波
文献传递
排气消声器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的研究与应用
该文采用传递矩阵法,在考虑消声器内部均匀流和线性温度梯度的前提下,推导出了组成抗性消声器常见的七种基本消声元件的四极传递矩阵,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抗性消声器性能预测和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根据此模型,联合利用VisualC+...
杨登峰
关键词:抗性消声器传递矩阵法优化设计CAD系统
文献传递
非对称叶轮对双面离心压气机流量分配特性的调节作用
2017年
涡轮增压器使用的双面离心压气机,由于前后方叶轮进口流场存在着差异,导致随着流量减小,前后方叶轮流量分配失衡,出现前方单侧叶轮工作模式。为了进一步拓宽双面离心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提出增大双面离心压气机后方叶轮半径的方法,实现两个叶轮流量分配的再平衡,主要目的是研究非对称模型在双面离心压气机流量分配调节方面发挥的作用,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两种双面叶轮压气机整机模型的工作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增大后方叶轮半径的方法,能够有效调节中等流量和小流量工况下两个叶轮的流量,从而改善了两个叶轮流量的平衡状况,同时改变了双面离心压气机的工作模式转变过程。前方叶轮各叶片槽道流量分配主要受蜗壳内部静压周向分布形式的影响,而后方叶轮各叶片槽道流量还受弯曲管道出口流场的影响,弯曲管道出口形成的交汇区域下游的叶片槽道内流量明显偏小。弯曲管道出口交汇区域内两股气流的相互作用强度受后方叶轮流量的影响,流量越小,交汇区域内两股气流的作用强度越弱。增大后方叶轮半径,增强了后方叶轮的做功能力,使设计工况的压比提高了4%,延缓了双面叶轮并行工作向单面叶轮工作模式的转换过程,并使双面压气机的稳定工作范围拓宽了12.6%。
杨策王本江杨登峰刘贻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