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旭
- 作品数:31 被引量:56H指数:4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中试规模纯化重组鼠疫rF1-V融合蛋白及其免疫原性分析
- 2016年
- 重组F1-V融合蛋白(rF1-V)是目前在进行临床研究的鼠疫亚单位疫苗的主要成分。本研究摸索了rF1-V的可溶表达条件,并对条件进行了优化和放大,确定的中试发酵工艺为:在重组菌对数生长期中期加入50μmol/LIPTG,25℃诱导表达5h。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离子交换、疏水相互作用层析和凝胶过滤四步纯化,最终得到纯度为99%、回收率大于20%且各项检测指标合格的蛋白。在此基础上,将蛋白使用氢氧化铝佐剂进行吸附,在小鼠体内进行了免疫原性研究。ELISA测定两次皮下免疫后血清的抗体滴度。比较融合蛋白免疫组(rF1-V)与单一抗原免疫组(rF1、rV)以及联合抗原免疫组(rF1+rV)之间体液免疫反应的差异。结果显示:20μgrF1-V免疫剂量组诱导的抗F1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其他组,抗V抗体滴度与其他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表明本工艺制备的rF1-V抗原有望作为鼠疫亚单位疫苗的主要组分。
- 房婷任军张金龙尹可欣杨秀旭于蕊张晓鹏于长明
- 关键词:鼠疫耶尔森菌免疫原性亚单位疫苗
- 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ESAT-6对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分泌蛋白ESAT-6(early secreted antigenic target of 6 kD)对小鼠巨噬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理。【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稳定表达ESAT-6和经重组ESAT-6蛋白作用的小鼠RAW264.7细胞的凋亡;应用Caspase-3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变化;进一步应用Western blotting分析稳转细胞系ESAT-6表达情况。【结果】RAW-EGFP-ESAT-6细胞系培养48 h后的凋亡率与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RAW264.7和RAW-EGFP细胞系(P<0.05);RAW-flag-ESAT-6细胞系培养48 h后的凋亡率与caspase-3活性显著高于RAW264.7和相应对照细胞系(P<0.01)。10μg/ml重组ESAT-6可显著诱导RAW264.7细胞凋亡,而5μg/ml重组ESAT-6无明显诱导细胞凋亡效果。稳转细胞系RAW-flag-ESAT-6细胞内flag-ESAT-6浓度大约只有500 ng/ml。【结论】胞内低水平表达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ESAT-6可依赖caspase-3信号通路诱导小鼠RAW264.7细胞凋亡。
- 屈野殷瑛李浩杨秀旭董大勇徐俊杰陈薇
- 关键词:ESAT-6CASPASE-3流式细胞仪
-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亚型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及纯化
- 2015年
- 目的: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亚型(PDGF-BB)。方法:采用PT-PCR从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中获得目的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 MEX9K中,质粒线性化后转化酵母表达菌株GS115,筛选后的酵母表达菌株经BMGY/BMMY培养基体系诱导表达后,通过疏水作用、离子交换、凝胶过滤纯化获得目的蛋白,采用SDS-PAGE、Western印迹、N端氨基酸序列和MTT增殖活性测定等方法检测目的蛋白性质及生物活性。结果:重组人PDGF-BB为分泌表达,表达量大于100 mg/L;经三步纯化,获得纯度高于95%且具有较高活性(5.0×105IU/mg)的目标蛋白。结论:利用毕赤酵母表达系统表达重组人PDGF-BB,表达产量高,成本低,工艺简单,易于工业化放大,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 房婷张晓鹏章晟戴萌萌杨秀旭付玲于长明
- 关键词: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结核分枝杆菌ESX-1分泌蛋白ESAT-6增强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研究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分泌蛋白ESAT-6(early secreted antigenictarget of 6 kDa)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方法】用重组质粒pFLAG-ESAT-6和pFLAG-EGFP转染RAW264.7细胞,经G418筛选,PCR、RT-PCR和Western blot鉴定,获得稳定表达flag-ESAT-6和flag-EGFP的RAW细胞系,然后用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稳转细胞系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并用共聚焦显微镜和菌落计数法检测稳转细胞系吞噬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能力。【结果】获得了稳定表达flag-ESAT-6的RAW-E6细胞系和表达flag-EGFP的RAW-EGFP细胞系;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RAW-E6吞噬荧光微球的能力显著强于野生型细胞系RAW264.7和对照细胞系RAW-EGFP;菌落计数和激光共聚焦分析表明RAW-E6细胞系吞噬E.coli的能力也显著强于RAW264.7和RAW-EGFP。【结论】通过胞内表达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分泌蛋白ESAT-6能够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这将为深入理解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 屈野殷瑛李浩刘炬杨秀旭董大勇徐俊杰陈薇
- 关键词:ESAT-6巨噬细胞
- 人神经生长因子在CHO细胞中的高效稳定表达
- 2003年
- 付玲于婷刘红艳杨秀旭陈薇
- 关键词:人神经生长因子CHO细胞基因工程基因克隆
- 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和LFn介导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进入HeLa细胞的研究
- 2008年
- 目的研究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和致死因子(lethal factor,LF)N端254个氨基酸(LFn)在辅助增强型绿包荧光蛋白(EGFP)进入细胞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扩增炭疽毒素的基因片段和EGFP的基因全长,将两片段先后克隆至pET-21a(+),构建成重组表达质粒pET-LFn-EGFP,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并对融合蛋白LFn-EGFP进行纯化。利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研究LFn-EGFP融合蛋白进入细胞的情况。结果获得较高纯度的融合蛋白LFn-EG-FP,纯度可达90%以上,体外实验显示该融合蛋白保留了LFn与PA结合的活性,并且能够进入到HeLa细胞中。结论LFn-EGFP蛋白本身电会以未知的机制进入细胞,在PA辅助时,LFn-EGFP进入细胞的效率会有所增加。
- 易绍琼于少洋于婷任声权刘树玲杨秀旭董大勇陈薇
- 关键词: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HELA细胞炭疽杆菌
- 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的不同结构域对其表达可溶性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对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PA)的不同结构域进行了缺失突变,以期找到免疫原性降低而功能变化不大的PA蛋白突变体。方法:在对PA结构域的缺失突变体进行表达时,意外发现不同的突变体表达效果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遂用DNAStar软件对PA的4个结构域和突变体进行分析。结果:PA蛋白结构域2的表面特性与其他结构域存在很大差异。结论:推断这种表面特性影响了PA突变体的可溶性特征。
- 任声权易绍琼于婷杨秀旭刘树玲赵兴卉陈薇
- 关键词: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结构域缺失突变体
- 炭疽毒素受体胞外区在毕赤酵母中分泌表达、纯化与活性鉴定被引量:6
- 2005年
- 使用分泌型表达载体,实现了重组炭疽毒素受体胞外区(rATR(CMG2)-EXCELL)在毕赤酵母KM71H培养物上清中的分泌表达.表达量约占培养物上清总蛋白质的20%.经过螯合柱初步纯化,每升诱导培养物可获得约1mg电泳纯的rATR(CMG2)-EXCELL.体外与配基PA结合试验和细胞保护试验显示,rATR(CMG2)-EXCELL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rATR(CMG2)-EXCELL的成功表达为今后研究炭疽毒素受体的作用机理、发展新型炭疽治疗药物打下基础.
- 赵剑徐俊杰缪静李冰杨秀旭宋小红陈薇
- 关键词:炭疽杆菌蛋白质表达毕赤酵母
- 应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筛选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中和性表位
- 2015年
- 目的:筛选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的中和性表位,构建基于鞭毛蛋白佐剂的重组表位疫苗。方法:利用鼠疫菌F1抗原的中和抗体F2H5筛选噬菌体随机12肽库,对得到的阳性克隆采用ELISA进行特异性鉴定,采用竞争抑制ELISA确定具有竞争性的噬菌体单克隆并对其DNA测序,重组表达并纯化获得肽序列与截短型鞭毛蛋白Fli Cdel的融合蛋白,并通过Western印迹和ELISA鉴定重组蛋白与F2H5的结合。结果:获得了2株能够与F1抗原竞争结合F2H5的噬菌体单克隆12-1和12-14,其中12-14的竞争能力较强;通过序列比对,并没有发现这2株噬菌体克隆的插入肽序列与F1抗原序列存在一致性,但这2个插入肽序列与Fli Cdel的重组蛋白在Western印迹和ELISA结果中均显示出能够被抗F1的单克隆抗体识别。结论:F1中和性抗体筛选出的肽序列与截短的鞭毛蛋白融合表达后能够被F2H5特异性识别,为进一步对重组表位抗原进行免疫保护评价奠定了基础。
- 尹可欣迟象阳任军房婷刘树玲刘炬杨秀旭李建民于长明
- 关键词: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噬菌体随机肽库表位
- 鼠疫耶尔森菌F1-V融合蛋白改构体的构建、原核表达及纯化
- 2015年
- 目的:通过基于结构的基因突变获得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突变体(F1mut),克隆、表达并纯化F1mut-V融合蛋白。方法:通过3轮PCR,将编码F1抗原分子N端1~14位氨基酸的基因序列移到3'端,测序无误后将F1mut基因与V基因的5'端连接,构建改构的融合基因F1mut-V,将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后,目的蛋白为可溶性表达,通过硫酸铵分级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疏水相互作用层析和凝胶过滤层析纯化,用SDS-PAGE和Western印迹分析纯化产物。结果:重组F1mut-V在大肠杆菌中为可溶性表达,表达量占全菌蛋白的25%以上,纯化后目的蛋白的纯度达95%,经Western印迹检测,与抗V、F1抗体均有特异性结合。结论:重组F1mut-V有望成为新一代亚单位疫苗的有效成分。
- 房婷尹可欣任军张晓鹏于蕊宋小红杨秀旭于长明
- 关键词:鼠疫耶尔森菌F1抗原突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