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军
- 作品数:94 被引量:1,010H指数:18
- 供职机构: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 教学语法的理据性研究
- 传统教学语法只讲语法是什么,不讲为什么,对语法背后的理据性阐释不充分,对表达相同命题意义的不同表达形式之间的语义差别阐释不清。认知语法注重对语法理据性的解读,强调基于使用的语法教学。本文从语法对语义表达的外部理据、语法单...
- 林正军
- 关键词:教学语法理据性
- 文献传递
- 构式语法视阈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被引量:54
- 2012年
- 构式语法认为构式是形式和意义及功能的匹配,强调语言学习者通过对语言运用的概括习得构式。传统教学语法中的词素、词、习语和短语、句型等都可以看作语法构式。本文以构式语法为基础,探讨了构式语法视阈下英语语法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 林正军刘永兵
- 关键词:构式语法英语语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 《概念之源:整合、创造力和人类的思维火花》介评被引量:4
- 2015年
- 1引言概念整合理论是在心理空间理论(Fauconnier,1994,1997;Turner&Fauconnier,1995)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关于意义建构的理论。Fauconnier&Turner(2002)在其著作《我们思考的方式:概念合成及人类心智隐藏的复杂性》一书中完整地阐述了这一理论。概念整合理论自建构之时起,就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应用性和解释力不断增强。Mark Turner教授撰写的《概念之源:整合、创造力及人类的思维火花》一书2014年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
- 金胜昔林正军
- 关键词:思维火花TURNER概念整合理论心理空间理论
- 语法隐喻的转喻属性被引量:8
- 2017年
- 语法隐喻研究更多地关注表达同一命题意义不同形式之间的关系,即一致式和隐喻式之间的形式变化,对两种表达式之间的语义关系关注不够。我们认为,概念隐喻表达式所体现的不同语义往往凸显同一事件中的不同概念要素;人际隐喻表达式所体现的不同语义凸显情态或语气的不同要素。语法隐喻不同表达式所对应的表述意义之间存在关联性,即转喻关系。
- 林正军董晓明
- 关键词:语法隐喻转喻语义词汇语法
- “起来”在不同句法构式中的功能和语义研究
- 2012年
- 语料分析发现"起来"可以用于8种不同的句法构式,不同句法构式中的"起来"呈现功能的多样性和语义的多义性。这种功能的多样性和语义的多义性主要是因为句法构式对进入其中的词组"起来"所产生的压制,以及句子构式中其他成分与"起来"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构式中的"起来"存在着转喻或隐喻性的认知语义关系。
- 林正军王克非
- 关键词:语义
- 语法隐喻的语义发生理据被引量:8
- 2018年
- 本文从语义发生的三个维度(即种群发生、个体发生和语篇发生)探讨语法隐喻产生的理据。从语义的种群发生来看,人类种群的跨区域分化和跨时代衍化是语法隐喻产生的外在动力。从语义的个体发生来看,年龄和社会角色的改变是语法隐喻产生的内在需求。从语义的语篇发生来看,情景语境(语域)和说话人的意图是语法隐喻产生的交际动因。
- 林正军张姝祎
- 关键词:语法隐喻理据
- 英语感知动词词义衍化的认知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本文考察了来自不同感官域典型感知动词的历时语料,研究发现:1)感知动词的基本词义为感官感知义,体现人们对外部世界的感知意象;2)英语感知动词的跨域词义衍化路径为:感官感知义>心理感知义/非感知义,感官感知域中词义衍化的路径为:结果感知义>动作感知义或相反方向,结果感知义/动作感知义>系感知义;3)心理感知义、非感知义以及跨感官词义都是通过隐喻或转喻衍生自感官感知词义,感官感知词义域的内部词义间存在转喻性的认知语义关系。
- 林正军
- 关键词:词义衍化
- 体认观视阈下逻辑语法隐喻的英译策略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逻辑语法隐喻作为逻辑语义表征的重要资源,实现语法单位的跨域映射,同时也反映出人类对于逻辑语义的重新构建。本文从体认观出发,以《政府工作报告》(2019)原文及其英译文为语料,尝试廓清逻辑语法隐喻的英译规律,希冀对政治语篇英译有所裨益。研究发现:(1)《政府工作报告》原文中的逻辑语义关系多隐性表述,而译者通常采取添加连接词、转类和转级的翻译策略,将小句之间隐含的逻辑语义关联明晰化;(2)译文中逻辑连接词and出现的频率最高,其标识的逻辑关系在出现频率上依次为承接、因果、目的及递进;(3)原文中的逻辑语义关联在译文中出现零对应。
- 张慧林正军董晓明
- 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语义表征英译策略
- 认知解悖方案——以“(葛洲坝是)比哥哥先出生的弟弟”为例被引量:1
- 2022年
- 悖论是与常理相冲突的、并置要素存在矛盾和对立关系的语言表达。本研究结合话语理解的认知语境和概念整合理论,提出了认知解悖方案。在特定的认知语境中,悖论所表达的概念与认知语境中其他相关概念互动整合,产生新的概念结构(即层创结构),原有的悖论得以消解。认知解悖方案有效解释了“(葛洲坝是)比哥哥先出生的弟弟”(1)这一含有悖论的日常言语表达的理解过程,例证了对含有悖论言语理解过程中的概念整合,揭示了含有悖论言语表达的语义张力和语用效果。
- 林正军
- 关键词:悖论认知语境
- 英语Way构式中动词与构式方向性搭配关系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研究采用构式搭配分析法确定与way构式具有搭配关系的动词,使用ΔP方法计算构式与动词两种互为相反的单向关系,并创新性地提出ΔP_(ratio)方法探讨动词与way构式搭配关系中的主导地位问题,以研究动词与构式的方向性搭配关系。研究发现,单向关系中,搭配强度具有强弱差异,主导地位存在主次差异。在构式主导区中,一般为构式的原型动词;而在动词主导区中,一般为非原型动词。这主要源于构式主导区的动词与构式的语义相融性较好,易融入构式;而动词主导区的动词与构式的语义相融性较弱,经构式压制使动词融入构式。
- 王欢林正军
- 关键词:动词搭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