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亮

作品数:20 被引量:141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2篇理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2篇热带
  • 11篇气旋
  • 11篇热带气旋
  • 11篇季风
  • 9篇台风
  • 8篇季风槽
  • 5篇台风活动
  • 5篇年际
  • 4篇热带气旋生成
  • 3篇年际变化
  • 3篇西太平洋
  • 3篇海气
  • 3篇海气通量
  • 3篇北太平洋
  • 2篇气候
  • 2篇气旋活动
  • 2篇热带气旋活动
  • 2篇热带西太平洋
  • 2篇西北太平洋台...
  • 2篇夏季

机构

  • 14篇中国科学院大...
  • 9篇中山大学
  • 3篇南京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上海市气象局
  • 1篇广东省气象科...
  • 1篇高雄科技大学

作者

  • 20篇武亮
  • 9篇黄荣辉
  • 5篇温之平
  • 3篇冯涛
  • 2篇陈光华
  • 2篇王同美
  • 2篇王磊
  • 1篇张人禾
  • 1篇张小曳
  • 1篇符淙斌
  • 1篇黄平
  • 1篇郑浩阳
  • 1篇李剑东
  • 1篇李建平
  • 1篇周德刚
  • 1篇陈际龙
  • 1篇吴国雄
  • 1篇范广洲
  • 1篇贾子冰
  • 1篇刘永

传媒

  • 4篇中山大学研究...
  • 3篇大气科学
  • 2篇海洋学报
  • 2篇气候与环境研...
  • 2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热带气象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第八次全国动...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气热带波动研究进展
2024年
本文简要回顾了热带波动的浅水理论解及对应的波动特征。系统介绍了从观测资料中区分和分离热带波动的信号的方法,指出近年来在热带波动观测和分离研究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许多不同于经典波动理论的新特征被揭示。在此基础上回顾了几种影响波动演变的机制(如,波流相互作用、波动—积云对流相互作用、水汽作用等)来部分解释观测热带波动与理论的差异的可能原因。这些研究表明局地大尺度环流和湿对流等在热带波动结构演变、强度和位置中有着重要作用。文中还综述了热带波动对热带气旋生成和路径的影响及可能机制,这表明热带波动的变化能够较好解释热带天气(如,热带气旋)的变化特征。最后,大气热带波动研究依然有许多科学问题亟待解决,它对于大气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武亮冯涛黄荣辉
关键词:热带气旋
关于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年际和年代际变异及其对热带气旋生成影响和机理的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总结和综述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关于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异及其对热带气旋和台风(TCs)生成的影响和机理的气候学研究进展,并综述一些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给出了夏、秋季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气候特征以及利于TCs生成的四类季风槽环流型,表明了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强度和位置有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异。特别是揭示了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异不仅通过影响西北太平洋上空对流层低层气流的涡度和对流层高层的散度、对流层中、下层的水汽以及对流层上下层风场的垂直切变等利于TCs生成的大尺度环境因子的分布而影响TCs的生成,而且通过对热带对流耦合波动的转化和提供扰动能量而对TCs生成起着重要的动力作用。还指出今后有关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和TCs活动一些亟需进一步研究的气候学问题。
黄荣辉皇甫静亮武亮冯涛陈光华
关键词:季风槽年际变异热带气旋台风
西太平洋暖池对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和台风活动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最近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6年
本文回顾和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TCs)活动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文中首先简单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和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变化特征及其对与TCs活动有关的南海夏季风爆发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季节内、年际变异的影响过程和机理的研究;然后,本文系统地回顾了近年来关于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通过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影响TCs活动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的影响过程及其机理的研究。此外,文中还指出了关于西太平洋暖池对西北太平洋上空季风槽和TCs活动变异的热力和动力作用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科学问题。
黄荣辉皇甫静亮刘永冯涛武亮陈际龙王磊
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季风槽热带气旋台风
华南秋季降水异常年的台风活动差异及其与海温的关系被引量:10
2015年
本文通过对1965—2005年华南地区降水和台风的观测资料分析,初步探讨了华南秋季降水与台风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秋季华南台风活动偏少是造成秋季降水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进一步研究表明,秋季海温对于影响华南秋季的台风活动(强度和路径)具有重要作用,从而对华南秋季降水产生影响: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增(降)温,影响华南台风活动减少(增多)以致秋季少(多)雨。这种影响很可能是通过华南中低层纬向风的异常来实现的,即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增加)时,华南中低层风场偏东风异常增大(减小),从而容易(不易)引导台风西行影响华南而使华南降水增多(减少)。
贾子冰武亮王同美温之平
关键词:台风海表温度
热带西太平洋波流相互作用影响热带气旋生成的机理分析
在前期诊断分析海气通量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基础上,通过推导基本气流与扰动相互作用的能量循环方程,计算热带中太平洋海气通量年际振荡不同相位对应的西北太平洋850hPa波通量散度和能量循环方程中各项的年际变化,发现对流...
武亮温之平黄荣辉
关键词:海气通量季风槽热带气旋
文献传递
两类El Ni?o型对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及热带气旋生成的可能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通过对1948~2015年不同El Ni?o事件下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变化和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生成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不同El Ni?o型事件对季风槽及其对TC的可能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较东太平洋增暖(eastern Pacific warming,EPW)年,中太平洋增暖(central Pacific warming,CPW)年季风槽偏弱,位置相对偏西、偏北。在CPW年,中(西和东)太平洋海温增暖(降低)引起了从中到西太平洋热带地区的西风异常和中太平洋地区上升运动及对流活动加强,使得季风槽加强东伸,同时西太平洋副高偏弱、偏北,季风槽向北推进;而在EPW年,赤道东(西)太平洋海温增暖(降低)使得赤道地区西风异常显著加强东扩,异常Walker环流的上升支东移至东太平洋,季风活动加强,副高偏强、偏南,这使得季风槽较CPW年相比更强、更偏东。利于TC生成的大尺度环境因子随季风槽强度和位置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在CPW年,低层气旋性涡度、高层辐散、高的中层相对湿度以及低垂直风切变区随着季风槽向北移动;而在EPW年,这些因子随季风槽向南、向东偏移。这些大尺度环境因子的变化使得西北太平洋TC生成的位置在CPW年比EPW年更加偏北、偏西。
张宏杰武亮黄荣辉
关键词:季风槽热带气旋
主成分分析(PCA)在地学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主成分分析(PCA)作为多元统计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理论的完善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被广泛应用解决地学问题。作为一种有力的分析工具,其在地学各分支学科都有应用,尤其在气象和遥感等领域应用广泛。目前,随着应用过程中方法本身的完善,地学主成分分析应用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发展以及与新方法结的态势,成为解决地学问题的利器。
崔璇武亮
关键词:地学研究
2006年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06年
本文用中尺度模式MM5V37对2006年南海(SCS)夏季风爆发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很好的反映了此次季风爆发的过程及与季风爆发相伴台风演变过程。从而证明了通过台风的协助,南海上空的季风风场和水汽通道的建立,南海夏季风建立的过程。
武亮杜东升
关键词:南海夏季风爆发台风数值模拟
南海台风活动及其降水特征
台风是我国南方夏季最重要水汽来源之一,台风降水可以达到南方夏季总降水的20~40%。南海作为影响我国台风的最重要活动区域,在此海域活动的台风绝大多数将在华南地区登陆,造成巨大的灾害和降水。南海台风主要分为途径南海和南海生...
武亮张宏杰陈昭铭黄荣辉
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热带气旋生成大尺度环境因子的联系被引量:8
2017年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夏秋季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气候特征以及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及其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和台风(TCs)生成大尺度环境因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了西北太平洋季风槽有很明显的季节变化,在6~7月,季风槽和强对流活动区在5°N^15°N的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西侧上空,并逐渐东伸;到了8~9月,季风槽和强对流活动区向北移动、并向东扩展,一般位于10°N^20°N的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西侧、中部上空,有的年份可东伸到西北太平洋东侧,强度加强;到了10~11月,季风槽迅速减弱,并成为涡旋,强对流活动区也向南移和向西收缩。同时,研究还表明了西北太平洋季风槽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在季风槽强的年份,季风槽和强对流活动区可以从南海经西北太平洋西侧和中部东伸到西北太平洋的东侧上空;而在季风槽弱的年份,季风槽和强对流活动区主要位于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西侧和中部上空,季风槽强度的年际变化对它的季节变化也有重要影响。此外,研究还表明了随着季风槽的季节和年际变化,西北太平洋TCs生成的大尺度环境因子分布也发生很明显的变化。
张翔武亮皇甫静亮范广洲黄荣辉
关键词:季风槽年际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