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篇地西他滨
  • 2篇疗效
  • 2篇骨髓
  • 1篇多发
  • 1篇多发性
  • 1篇多发性骨髓病
  • 1篇血栓
  • 1篇血栓性
  • 1篇血栓性血小板...
  • 1篇血栓性血小板...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减少
  • 1篇血小板减少性...
  • 1篇异常综合征
  • 1篇原始细胞
  • 1篇原始细胞增多
  • 1篇增生
  • 1篇增生异常综合...
  • 1篇诊疗
  • 1篇髓系

机构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罗章琴
  • 4篇潘鹏吉
  • 1篇刘占术
  • 1篇肖悦
  • 1篇雷山川
  • 1篇薛乾富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剂量HAG及地西他滨联合方案治疗老年AML患者疗效的研究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研究小剂量HAG及地西他滨联合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134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CAG组及联合治疗组(HAG+Decitabine),CAG组采用CAG方案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小剂量HAG及地西他滨联合方案治疗方案,治疗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1个周期后,联合治疗组总缓解率显著高于CAG组(χ^2=5.311,P=0.021)。治疗后,2组患者恶心呕吐,感染,骨髓功能抑制,出血及肠道不适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CD3^+,CD4^+及CD8^+细胞数均显著低于CAG组(P<0.05)。随访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2年累计总生存率为(76.2±6.3)%,显著高于CAG组(45.7±7.6)%(χ^2=4.214,P<0.05);联合治疗组2年累计无病生存率为(57.4±7.7)%,显著高于CAG组(30.3±7.9)%(χ^2=5.250,P<0.05)。结论:小剂量HAG及地西他滨联合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效果显著。
潘鹏吉罗章琴
关键词: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地西他滨
两种预激化疗方案治疗MDS-RAEB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和CAG/HAG预激化疗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难治性贫血合并原始细胞增多(RAEB)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2月-2018年2月收治MDS-RAEB患者共86例临床资料。在86例中41例采用DAC方案,设为A组,而其余45例采用CAG/HAG方案,设为B组;比较2组的疾病控制效果、起效疗程、中位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CR率和ORR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mCR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第2、3疗程显效病例数显著多于B组,但第1疗程显效的病例数在B组多于A组(P<0.05);2组患者中位O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5);A组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量均显著少于B组(P<0.05);A组不同疗程时3-4级中性粒细胞缺乏、贫血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第3疗程时3-4级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DAC和CAG/HAG预激化疗方案用于MDS难治性贫血合并RAEB患者的总体病情控制效果接近,但DAC方案能使不良反应的风险更低,而CAG/HAG方案起效更快。
潘鹏吉罗章琴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原始细胞增多地西他滨
不同化疗方案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病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时间及毒副作用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讨TCD方案和BCD方案对新诊多发性骨髓病(初治MM)患者近期疗效、生存时间及毒副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初治患者106例临床资料。106例患者分为2组:1组53例用沙利度胺(Thalidomide)、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组成的化疗方案治疗(TCD组),另1组53例用硼替佐米(Bortezomib)、环磷酰胺和地塞米松组成的化疗方案治疗(BCD组)。比较2组的疗效、中位PFS、中位OS时间及毒副作用发生率,同时分析缓解程度、亚组因素与疗效间的相关性。结果:2组患者≥MR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CD组患者≥PR率、≥VGPR率及CR率均显著高于TCD组(P<0.05);BCD组患者中位PFS显著长于TCD组(P<0.05);2组患者中位O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CD组疗效≥MR患者的中位OS时间显著长于0.05)。BCD组患者中ISS分期III期、R-ISS分期II期及肾功能正常者的ORR显著高于TCD组(P<0.05)。2组感染、乏力、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BCD组末梢神经麻木和带状疱疹发生率均显著高于TCD组(P<0.05)。结论:TCD方案和BCD方案治疗初治MM的总体疗效接近,其中BCD方案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缓解程度,延长PFS时间;而TCD方案应用在降低毒副作用发生风险,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方面具有优势。
潘鹏吉罗章琴张孟兰
关键词:TCDBCD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1例及文献复习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分析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临床特征及诊疗,以期减少误诊率,做到早期诊治。方法对1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例均有皮肤黏膜不同程度的出血、微血管性溶血(贫血、黄疸、外周血破碎红细胞或变形红细胞、网织红细胞升高)、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1例中10例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4例行血浆置换、2例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后缓解,5例因延误诊断而死亡。结论 TTP多具有"三联征",但误诊率、病死率高,血浆置换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TTP效果更好,复发率低。
薛乾富罗章琴肖悦刘占术潘鹏吉雷山川
关键词:血栓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诊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