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清胆固醇、总胆红素、尿酸和尿微量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胆固醇(Tc)、总胆红素(TBil)、尿酸(UA)和尿微量蛋白(mAlb)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0月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妊娠期糖尿病患者84例作为GDM组,选取同期正常孕妇62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TC、TBil、UA和mAlb等指标。结果:GDM组mAlb和UA分别为(19.22±0.83)mg/L和(281.05±13.41)μmol/L,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TBil为(9.02±0.35)μmol/L,低于对照组(12.84±0.2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Alb和UA分别为(12.83±0.57)mg/L和(214.58±17.64)μmol/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TBil为(11.96±0.45)μmol/L,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C比较以及TC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妊娠期GDM患者尿mAlb升高,可作为早期肾脏损伤的诊断指标,血清TBil和UA发生改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及早进行GDM筛查,可有效地降低围产GDM患病率。
- 狄英波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血清胆固醇总胆红素尿酸尿微量蛋白
- 血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对子痫前期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检测子痫前期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为子痫前期的临床诊断、严重程度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0月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子瘤前期患者80例(研究组),轻度、重度各40例,随机选取同期正常妊娠晚期孕妇50例(正常对照组)。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清PCT、CRP及阳性率分别为(2.38±0.57)μg/L、(22.96±1.13)mg/L和88.75%、83.75%,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患者血清PCT、CRP及阳性率分别为(3.45±1.17)μg/L、(24.24±1.20)mg/L和95.00%、90.00%,均高于轻度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患者血清PCT、CRP及阳性率分别为(0.52±0.36)μg/L、(8.05±0.79)mg/L和10.00%、6.25%,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PCT、CRP显著升高,且随着严重程度而上升,治疗后血清PCT、CRP均下降,有助于子痫前期患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 狄英波张晶赵刚
- 关键词:子痫前期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预后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病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0
- 2007年
- 王宇宏狄英波刘颖
-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病因胎儿宫内窘迫妊娠中晚期肝功能损害血清胆汁酸
- MicroRNA-21与乳腺癌细胞MDA-MB-231放射敏感性之间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研究MicroRNA-21与乳腺癌细胞MDA-MB-231放射敏感性之间关系及其表达规律。方法:①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分别转染miR-21 mimics、miR-21 mimics Scramble(阴性对照)、miR-21 inhibitor、miR-21 inhibitorScramble(阴性对照),转染后进行集落形成实验,通过存活分数(Surviving Fraction SF)的变化检测其辐射敏感性是否发生变化;②时程实验:3Gy X-Ray照射后,分别于0、4、8、12、24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的表达;③量效实验:0、1、2、4、6Gy X-Ray分别照射细胞24 h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1的表达。结果:MDA-MB-231细胞转染miR-21mimics后,SF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DA-MB-231细胞转染miR-21 inhibitor后,SF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GyX射线照射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后,miR-21表达量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并在12 h时达到峰值,24 h时恢复到照前水平;miR-21的表达量随着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发生变化,2Gy时达到峰值,照射剂量进一步加大,miR-21表达量开始下调,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6Gy时miR-21表达量明显低于未照射组。结论:miR-21对于增加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辐射抗性具有一定作用。
- 狄英波孙颖张桂英刘姗姗薛茗方王宝贵赵刚
- 关键词:MICRORNA-21乳腺癌
- 白桦脂醇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观察白桦脂醇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和酒精性肝病(ALD)模型组、白桦脂醇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益肝灵片)对照组。采用白酒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后,白桦脂醇各剂量组(10、20和40mg·kg-1·d-1)灌胃15d,阳性药物对照组给予益肝灵片(含水飞蓟宾100mg·kg-1·d-1)灌胃15d后,禁食12h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血清、肝匀浆中甘油三酯(TG)水平,同时做肝脏的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D模型组的大鼠血清ALT、AST、ALP、GGT活性和TG、CHO、LDL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而HDL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肝组织匀浆TG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索消失,细胞肿胀,呈气球样变,胞质内可见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脂滴。中、高剂量白桦脂醇能明显地降低ALD大鼠血清中ALT、AST、ALP、GGT活性和TG、CHO含量,且显著降低血清、肝组织中TG含量,与ALD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高剂量白桦脂醇还能明显地改善由酒精引起的肝组织脂肪样变和坏死,与阳性药物对照组结果类似。结论:高剂量白桦脂醇对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代谢产物,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节血脂、减少脂肪在肝脏的沉积。
- 狄英波张桂英吴光健王宝贵龚守良赵刚
- 关键词:酒精性肝损伤
- 偏食儿童发锌含量测定被引量:1
- 2008年
-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通过头发测定锌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提示缺锌所致偏食儿童应给予补锌治疗,平时注意用富含锌的食物可以预防锌缺乏。
- 单庆莲狄英波
- 关键词:锌儿童
- 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测定和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分析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测定和尿微量白蛋白(mA1b)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9月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患者108例,4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GDM)为GDM组、62例糖耐量受损(GIGT)患者为GIGT组,选取同期正常孕妇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各组HbAlc、血脂测定和mAlb等指标。结果:GIGT组和GDM组HbA1c〈4.0%、〈4.0%-6.0%和〈6.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4.0%-6.0%和〈6.0%和G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IGT组和GDM组HbAlc分别为5.79±3.14和5.03±0.10,均高于对照组,GDM组HbAlc高于GI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mAlb为(19.05±1.76)m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TC、TG、HDL—C和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的测定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中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具有现实可行性,对于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可通过尿mAlb判断早期肾脏损伤。
- 狄英波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糖耐量受损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尿微量白蛋白
- 吉林省长春地区偏食儿童发锌含量测定
- 2005年
- 锌缺乏导致人体一系列疾病发生,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通过头发测定锌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提示对缺锌所致偏食厌食儿童应给予补锌治疗,平时注意用富含锌的食物可以预防锌缺乏。
- 单庆莲狄英波秦笑
- 关键词:锌儿童厌食儿童发锌偏食
- 孕早期唐氏综合征的血清筛查和产前诊断研究被引量:15
- 2015年
- 目的:探讨孕早期应用血清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方法和临床意义,为避免或降低唐氏综合征新生儿出生缺陷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吉林省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4年3月进行产前检查的孕产妇5 184例。孕妇在孕15+1~20+6周空腹抽取静脉血5 ml,检测甲胎蛋白(AFP)、游离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 CG)和游离雌三醇(u E3)浓度。所有孕妇均进行血清二联(AFP、β-h CG)和三联(AFP、β-h CG、u E3)血清学筛查。其风险切割值为1/380。结果:二联阳性率为7.63(396/5 184),三联阳性率为5.49%(285/5 184),确诊唐氏综合征11例,二联筛查确诊胎儿7例,检出率为63.64%(7/11),假阳性率为7.50%(389/5 184);三联筛查确诊10例,检出率为90.91%(10/11),假阳性率为5.30%(275/5 184);二联筛查检出率低于三联筛查,二联筛查假阳性率高于三联筛查,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孕早期应用血清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是目前检出唐氏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可避免或降低唐氏综合征新生儿的出生缺陷,其中孕早期血清学三联筛查检出优于二联筛查。基于血清学筛查结果,对阳性者行羊水穿刺核型分析,在一定假阳性率前提下避免漏诊,提高筛查效率,能够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 单庆莲狄英波赵刚
- 关键词:唐氏综合征血清筛检产前诊断
- 孕期检查Rh血型保障孕产妇输血安全
- 2003年
- 通过孕期筛查Rh (D)抗原 ,对在分娩过程中需要输血的Rh阴性孕妇提前组织血源 ,以确保孕妇输血安全。通过 3年多的临床实践 ,认为这种做法不仅简单易行而且意义重大 。
- 李海素狄英波陈琳李春英
- 关键词:孕期RH血型输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