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琴

作品数:27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1篇小麦
  • 10篇基因
  • 5篇引物
  • 5篇分子标记
  • 4篇穗发芽
  • 4篇染色体
  • 4篇发芽
  • 4篇川麦42
  • 3篇小麦品种
  • 3篇麦区
  • 3篇抗性
  • 2篇性状
  • 2篇养分
  • 2篇养分积累
  • 2篇叶片
  • 2篇易位
  • 2篇幼苗
  • 2篇幼胚
  • 2篇育种
  • 2篇植株

机构

  • 27篇四川省农业科...
  • 5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成都师范学院

作者

  • 27篇王琴
  • 25篇李俊
  • 24篇杨武云
  • 23篇万洪深
  • 6篇胡晓蓉
  • 5篇魏会廷
  • 4篇郑建敏
  • 3篇杨漫宇
  • 2篇朱华忠
  • 2篇彭正松
  • 2篇杨玉敏
  • 2篇伍玲
  • 2篇张庆玉
  • 2篇罗江陶
  • 2篇唐宗祥
  • 2篇李式昭
  • 2篇刘磊
  • 2篇刘爽
  • 2篇雷建容
  • 2篇田丽

传媒

  • 5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分子植物育种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遗传
  • 1篇四川农业大学...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第四届全国小...

年份

  • 3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7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鉴定小麦叶片绒毛基因的分子标记、引物组和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鉴定小麦叶片绒毛基因的分子标记、引物组和应用。该基因为一个新基因,被定位在小麦地方品种白毛麦的7BS染色体上,命名为QLP.saas‑7BS;其被定位于SNP芯片探针AX‑86175290和AX‑8617...
刘泽厚王琴万洪深杨凡李俊杨武云杨宁
文献传递
27份含D基因组山羊草属种在高产基因座Barc1183的多态性分析
2012年
具有D基因组的山羊草属种是小麦重要的野生近缘植物,携带丰富的优异基因,是改良现代小麦的重要遗传资源。SSR标记Barc1183是在川麦42遗传背景中发现的一个来源于人工合成小麦的高产基因座,位于4DL染色体上。本研究,利用基因座Barc1183及其紧密连锁的SSR标记Barc48,以川麦42和川农16为对照,对27份含D基因组的山羊草属材料进行了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27份山羊草属材料在Barc1183基因座,发现8种等位变异类型,其中6种等位变异类型为不同于对照川麦42和川农16的新类型;而在Barc48基因座,发现5种等位变异类型,这5种等位变异均为不同于对照川麦42和川农16的新等位变异类型。结合Barc1183和Barc48基因座结果分析表明,27份山羊草属材料中均含有不同于川麦42、川农16的等位变异类型,没有一份与川麦42和川农16基因型完全一致的材料。
王琴李俊胡晓蓉彭正松杨武云
关键词:山羊草属D基因组
川麦42和川农16抗穗发芽QTL定位及聚合效应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小麦穗发芽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和品质,是全球小麦生产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通过鉴定挖掘抗穗发芽QTL,聚合穗发芽抗性位点,选育抗穗发芽小麦品种,为四川小麦穗发芽抗性改良提供技术和材料支撑。【方法】以川麦42/川农16重组自交系(RIL,F8)为材料,于2016-2018年分别在2个环境下对RIL群体进行籽粒发芽指数(GI,2016和2018)、籽粒发芽率(GR,2016和2018)和整穗发芽率(SGR,2017和2018)3个穗发芽指标测定。利用90K SNP芯片构建的遗传图谱检测全基因组穗发芽相关QTL,并分析抗性QTL聚合效应。【结果】双亲间GI、GR和SGR指标值差异显著,亲本川农16穗发芽抗性明显优于亲本川麦42。共检测到11个与穗发芽抗性有关的QTL,主要分布在2B、2D、3A、3D、4A、5A、5B和6B染色体上。5B染色体上检测到的单个环境表达的整穗发芽QTL解释的表型变异率最大,达到29%;在2D和3A染色体上检测到的整穗发芽主效QTL,以及5A染色体上检测到的与种子休眠相关的籽粒发芽主效QTL,在2个环境下均能表达,其抗穗发芽等位变异均来源于川农16。基因型分析发现,RIL群体中不同株系聚合抗性QTL的数量变幅为1-9个,表现为抗穗发芽的株系均携带4—9个与穗发芽相关的抗性QTL。重组自交系群体中6个株系GI、GR和SGR值均在15%以下,表现出高抗穗发芽特性;这6个优异株系聚合了多个与穗发芽相关的抗性QTL,且均聚合了川麦42在4A染色体上的微效QTL(QGi.saas-4A和QGr.saas-4A),以及川农16在2D和5B染色体上的主效QTL(QSgr.saas-2D和QSgr.saas-5B);编号为104和125的优异株系已通过审定,定名为川麦104和川麦64。其中,川麦104于2012年同时通过国家和四川省审定,其抗穗发芽能力强,产量、品质、抗病等优良性状突出,聚合了7个正向穗发芽QTL,包括2B、2D和5B染色体上来源于川农16的4个抗性QTL(QGi.saas-2B、QGr.saas-2B、QSgr.saas-2D和QSgr.saas-5B),以及4A和6B染�
王琴刘泽厚万洪深万洪深龙海李涛魏会廷龙海杨武云
关键词:穗发芽QTL定位
西南麦区小麦抗穗发芽品种资源筛选被引量:11
2014年
本试验研究了137份西南麦区(含国内外)小麦品种(系)的穗发芽抗性差异,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穗发芽敏感性差异较大,平均发芽率(53.11±27.05)%,变异系数为50.94%,由K-均值聚类法共分为5类;地方品种抗穗发芽能力最强,人工合成小麦次之,育成品种(系)较差。筛选出了15份高抗穗发芽材料,其中小白花、黄县大粒为新筛选出的两份白粒高抗穗发芽地方品种。
刘爽李俊王琴朱欣果刘磊胡晓蓉万洪深杨武云秦文
关键词:小麦抗穗发芽
一种鉴定小麦穗长基因的分子标记、引物组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小麦穗长基因的分子标记、引物组和应用,利用50K高密度SNP芯片对遗传群体及亲本进行全基因组扫描,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结合田间穗长表型数据,所述分子标记为川麦104穗长性状相关QSL.saas‑5DS区...
杨武云刘泽厚唐豪李俊蔡锂杨凡万洪深王琴杨宁
西南麦区骨干亲本川麦42重要基因组区段的确定及其对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
2024年
【目的】川麦42是利用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选育出的高产、广适的优异小麦品种,是西南麦区重要的骨干亲本,本研究通过明确川麦42重要基因组区段及其对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为西南麦区突破性品种培育提供分子设计依据。【方法】利用170个SSR和2268个DArT标记分析川麦42遗传组分在7个衍生品种中的分布与传递情况;根据已构建的遗传图谱和定位到的产量性状QTL,明确川麦42遗传组分对各个衍生品种的遗传贡献。【结果】川麦42遗传组分在7个一代衍生品种中分布与传递频率不同,其中川麦56、川麦58、川麦64、川麦104、川麦90和川麦91继承了50%以上的川麦42的遗传组分,平均为64%,高于理论值,而川麦92则低于25%。17条小麦染色体上的92个等位位点在川麦42衍生品种中具有较高的分布频率,得到稳定传递;对比已构建的川麦42遗传连锁图谱及其定位到的QTLs,发现位于2A、2B、4A、4D、5B、5D、5A、6D、7A和7D染色体上11个基因组区段与重要农艺性状QTL紧密连锁,其中4A、4D、5B、5D和7D染色体上川麦42单倍型可提高衍生品种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小区产量;位于5B染色体Xgwm234~Xgwm371区段携带千粒重QTL,川麦42单倍型最高可增加千粒重2.21 g;位于4D、5D和7D染色体区段携带小区产量QTL,川麦42单倍型最高增产率分别为8.92%、6.33%、4.79%。【结论】携带产量性状增效QTL并且在衍生品种中能够高频传递的基因组区段是川麦42能够成为西南麦区骨干亲本的重要遗传基础,川麦42重要基因组区段的确定为西南麦区小麦骨干亲本选择及突破性品种的培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
刘泽厚万洪深杨凡王琴唐豪杨宁杨武云李俊
关键词:川麦42骨干亲本
普通小麦HMW-GS Dx5与Dx2亚基共显性标记
2015年
高分子量麦谷蛋白是决定小麦烘烤品质的重要蛋白组分,其中Glu-D1基因座(Locus)与小麦的烘烤品质关系最为密切,该座位的亚基类型中,Dx5亚基的面团弹性要大于Dx2亚基。本研究根据Dx5亚基和Dx2亚基DNA序列的中间重复区重复单元数目的不同,开发出用于鉴别两种不同亚基类型的共显性标记,并利用该标记对含有Dx2亚基的川麦38与具有Dx5亚基的川麦42杂交F1植株、F2群体进行PCR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电泳条带清晰,片段大小符合期望值,F2群体检测统计结果符合孟德尔定律。研究结果表明该共显性标记能够用于早期分子辅助选择育种。
万洪深温雯王琴李俊杨武云
关键词:普通小麦
利用含5BS·7BS/5BL·7BL易位的重组自交系创制小麦染色体结构变异新材料
2021年
【目的】探索5BS·7BS/5BL·7BL易位染色体在来自简单杂交川麦42×川麦55的高代重组自交系(RILs)中对染色体及农艺性状的影响,以期为这对相互易位染色体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应用提供指导。【方法】利用基于寡核苷酸探针Oligo-pSc119.2-1、Oligo-pTa535-1和Oligo-(GAA)_(7)的ND-FISH技术,对200份F_(6)RILs进行分析,以探明染色体变异情况。【结果】细胞学鉴定的142个纯合株系包括4种类型:1B和5B/7B(43份)、1RS·1BL和5B/7B(30份)、1B和5BS·7BS/5BL·7BL(35份)、1RS·1BL和5BS·7BS/5BL·7BL(32份),且它们在株高、分蘖、小穗和千粒重上没有差异。17y456和17y588两份自交系是含染色体结构变异且高抗条锈病的新材料,其中17y456聚合了1RS·1BL、5BS·7BS/5BL·7BL、3BS·5AS/3BL·5AL,17y588含有5BS·7BS/5BL·7BL和4D^(Changed)染色体。【结论】5BS·7BS/5BL·7BL易位染色体对株高、分蘖、小穗和千粒重无负作用,这为育种家在应用易位系进行品种改良提供了指导意义。利用5BS·7BS/5BL·7BL易位染色体进行简单有性杂交能够容易获得染色体结构变异新材料,为今后小麦育种及种质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
杨漫宇王琴唐宗祥杨恩年
关键词:小麦易位染色体
早熟高产小麦品种川麦1247的灌浆特性和功能基因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早熟小麦品种川麦1247的灌浆特性和功能基因,为今后四川盆地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盆地目前推广种植的早、中、晚3种熟性的高产小麦品种为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推导出一系列灌浆参数,通过相关分析对籽粒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利用小麦50K SNP基因芯片对川麦1247的功能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川麦1247全生育期较四川大面积推广中熟品种提早4~5 d,较晚熟品种提早7 d。与其他品种相比,川麦1247的抽穗期较早,灌浆持续时间较短,且平均灌浆速率较高。从灌浆3个阶段来看,川麦1247的灌浆快增期、缓增期持续时间较短,而灌浆渐增期、缓增期的灌浆速率较高。从不同熟性小麦品种籽粒灌浆速率变化动态来看,早熟品种能持续保持较快的灌浆速度,且灌浆高峰的峰值高。利用50K SNP基因芯片对川麦1247的功能基因进行分型表明,川麦1247含光周期基因Ppd-D1a、春化基因vrn-A1、Vrn-D1a以及正向控制千粒重基因(TaSus2-2A、TaGASR-7A、TaGW2-6B、TaSus1-7B、TaGS1a和TaGS-D1a)的聚合效应可能是川麦1247在早熟、高产性状上表现优良的重要原因。【结论】川麦1247灌浆速率高,可以弥补灌浆期缩短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聚合早熟、高产相关优异功能基因资源。因此,川麦1247在当前生产上和早熟小麦育种中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李式昭涂洋朱华忠郑建敏刘泽厚王琴罗江陶万洪深伍玲
关键词:灌浆特性功能基因
川麦42苗期生长和早期活力QTL分析
早期活力(生长势)对植株的构建,收获期的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起着关键作用.川麦42苗期长势旺,产量高,适应性广.为了研究川麦42苗期长势旺的分子遗传基础,本文利用川麦42与川农16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ILs,127,F8)...
李俊万洪深魏会廷王琴朱欣果刘爽胡晓蓉杨武云
关键词:川麦42QTL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