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秀
- 作品数:35 被引量:163H指数:9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药物对肾脏损伤作用被引量:2
- 2009年
- 肾损伤一般是指各种致病因素造成的肾小球或肾小管功能障碍。肾脏是机体血流量较大的器官,血液中的毒物可迅速到达肾脏;肾脏对尿液浓缩功能又进一步提高肾脏细胞和肾小管腔内毒物的浓度;肾脏具有酸化尿液功能。
- 胡中慧王青秀廖明阳
- 关键词:药物肾脏损伤
- 纳米铜经口染毒大鼠血清的代谢组学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背景与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技术检测纳米铜染毒大鼠的血清代谢成分变化,结合常规血液生化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探讨纳米铜短期暴露的损害特征,寻找损害早期的代谢标记物,揭示血液代谢表型变化与纳米铜靶器官损害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分为溶剂对照组(1%HPMC),微米铜(200mg/kg)组和3个不同纳米铜剂量(50、100和200mg/kg)组,共5组,每组6只,10ml/kg经口染毒,每日1次,连续5d,次日麻醉采血制备血清,进行核磁共振和血液生化分析,同时摘取肝肾作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纳米铜200mg/kg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总胆红素、总胆汁酸、尿素氮和肌酐均明显升高,伴随碱性磷酸酶和总胆固醇明显降低;肝细胞出现点状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广泛坏死,管腔内可见蛋白管型和棕黄色结晶物沉积,肾小球亦受累及;50、100mg/kg剂量组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升高,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肝脏无明显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肿胀;微米铜染毒大鼠仅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血清代谢组学分析表明50~200mg/kg纳米铜短期暴露可引起能量代谢紊乱和剂量依赖性的血清甘油三脂、不饱和脂肪酸和磷脂水平升高。结论:相同质量浓度的纳米级铜粉毒性明显大于微米级铜粉,肝脏和肾脏是大鼠纳米铜暴露的潜在靶器官,其损害可能与细胞的能量代谢紊乱有关。
- 雷荣辉吴纯启杨保华马华智王青秀廖明阳
- 关键词:^1HNMR纳米铜代谢组学
- 地塞米松对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效应及其对环磷酰胺毒性的影响
- 在该研究中,先假设DEX通过诱导CYP3A4而改变CYP的两条代谢途径的相对比例,并使其药代动力学发生改变,从而增加CPA的毒性.然后再以雄性大鼠为模型全面研究DEX的诱导效应和诱导机制,以及DEX诱导后CPA毒性改变的...
- 王青秀
- 关键词:环磷酰胺地塞米松
- 文献传递
- 大黄素诱导HK-2细胞周期阻滞和细胞凋亡的机制探讨
- <正>目的:探讨大黄中游离蒽醌大黄素的肾脏毒性作用机制,利用体外试验和体内代谢组学方法评价大黄素诱导人近曲小管上皮细胞(HK-2)的细胞凋亡的作用机
- 丁日高王青秀吴纯启廖明阳
- 文献传递
- 安全性药理学试验的质量保证被引量:2
- 2010年
- 安全性药理学(safety pharmacology)试验是最晚列入良好实验室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GLP)管理的毒理学试验。安全性药理学试验为多个小型试验的组合,涉及到多组生理功能的检测,在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和质量保证方面有其特殊性。该文从安全性药理学的定义和范围、研究内容、执行GLP的要求、实验室资质的确认、试验关键阶段的检查、原始资料和报告的审核等方面分析了安全性药理学试验质量保证的程序、要求和注意事项。
- 郭巧珍吴纯启王青秀廖明阳丁日高
- 大黄素对HK-2细胞周期增殖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7年
- 目的研究大黄素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的毒性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利用噻唑蓝法(MTT)评价大黄素对HK-2细胞增长抑制的IC50,观察不同浓度药物对细胞形态和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黄素对HK-2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大黄素作用HK-2细胞48 h后,明显抑制细胞的增值,其IC50值为130.65μmol/L,并且能够导致细胞发生皱缩和空泡化,LDH漏出率增加,同时对细胞周期产生阻滞作用,随着浓度的增高,G0/G1期细胞比例逐渐下降。而S期细胞明显升高。结论大黄素在体外对于HK-2的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了HK-2细胞正常的细胞周期来实现的。
- 王青秀吴纯启杨红莲荆淑芳解跃华金城肖小河廖明阳
- 关键词:大黄素HK-2细胞细胞周期
- 大黄及其主要成份的毒性毒理研究
- 大黄为我国四大最常用的中药之一,全国8000多种中药制剂中约有800多种含有大黄,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中药,被称为中药“四大金刚”之一,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黄药理有效成分主要为蒽醌类化合物,包括大黄酸、大黄素、大黄...
- 王青秀
- 关键词:毒性细胞凋亡CYP450代谢组学
- 文献传递
- 细胞色素P450表达的诱导机制及其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03年
- 细胞色素P4 5 0 (CYP4 5 0 )是药物和其他内、外源物的主要代谢酶 ,其活性受到某些药物的诱导或抑制 ,引起临床用药中的相互作用。CYP4 5 0诱导方式有五种 ,即芳香烃受体介导型、乙醇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介导型、组成型雄甾烷受体介导型和孕烷X受体介导型。除乙醇型诱导是通过稳定酶蛋白以外 ,其余都由核受体介导。CYP3A是最重要的药物代谢酶 ,诱导CYP3A4是造成临床药物间相互作用的首要原因。本文综述了CYP4 5 0诱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 3种快速筛选药物CYP3A诱导活性的新方法 ,并阐明了其对新药评价的重要意义。
- 王青秀吴纯启廖明阳
-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药物代谢酶
- 两种莲必治注射液急性和长期毒性研究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观察莲必治注射液A和B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方法上下法观察2种莲必治注射液对SD大鼠的急性毒性;连续30 d重复静脉给药观察其对SD大鼠的长期毒性,设置2种莲必治注射液高、中、低各3个剂量组(莲必治注射液A,450,150和50 mg/kg;B,150,50和25 m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对一般生理指标、尿常规和尿酶、血液学、血液生化和组织病理进行学检查。结果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莲必治A注射液的LD50=2 101 mg/kg,莲必治B注射液的LD50=612.4 mg/kg;连续30 d重复静脉给药后结果,莲必治A和B高剂量组能够引起动物摄食量减少和体重降低,同时给药结束后莲必治A和B高剂量组尿素氮(BUN)、肌酐(CRE)有升高趋势,尿酶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活性升高,尿血红蛋白(ERY)增加,其他血液学、血液生化学、脏器系数及病理学检查均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莲必治注射液对SD大鼠具有潜在肾毒性,推测可能影响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功能,毒性作用与其纯度和剂量有关。
- 胡中慧吴纯启王全军王青秀骆永伟杨保华廖明阳
- 关键词:莲必治注射液急性毒性长期毒性肾毒性
- 药物安全性评价中豚鼠全身过敏试验方法的研究被引量:18
- 2012年
- 目的在新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中对药物致敏性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本实验基于我国新药评价指导原则,分析探讨SFDA颁布的指导原则中豚鼠全身过敏实验方案中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问题和因素。方法在GLP条件下,以体重为300~400克的豚鼠为实验对象,以牛血清白蛋白、生理盐水等受试物为对照,研究不同致敏剂量、激发剂量、激发时间、激发途径和激发次数等条件下,豚鼠全身过敏的发生情况。结果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豚鼠全身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与致敏剂量、激发剂量和激发途径无关,但症状发生的严重程度与致敏剂量、激发剂量和激发途径有关。结论新药过敏性评价研究应参照指导原则,注意试验的剂量设计和给药途径。
- 翁谢川樊星王青秀施畅李磊宁欧阳兆和孔琦王全军关勇彪丁日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