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统东

作品数:46 被引量:195H指数:8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肝炎
  • 15篇乙型
  • 14篇乙型肝炎
  • 11篇细胞
  • 11篇表位
  • 10篇慢性
  • 9篇慢性乙型
  • 8篇慢性乙型肝炎
  • 8篇免疫
  • 6篇病毒
  • 5篇基因
  • 5篇分子
  • 5篇CTL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 4篇乙型肝炎患者
  • 4篇特异
  • 4篇特异性
  • 4篇肿瘤
  • 4篇慢性乙型肝炎...
  • 4篇免疫学

机构

  • 24篇第三军医大学
  • 2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市第九人...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合川区人民医...

作者

  • 45篇石统东
  • 16篇吴玉章
  • 9篇贾正才
  • 8篇周伟
  • 8篇邹丽云
  • 7篇任红
  • 4篇王莉
  • 4篇李晋涛
  • 3篇张建明
  • 3篇陈春波
  • 3篇吴欢
  • 3篇贺凡
  • 3篇陈敏
  • 2篇朱锡华
  • 2篇周镜然
  • 2篇胡鹏
  • 2篇雷宇
  • 2篇孙航
  • 2篇曾维群
  • 2篇赵娜娜

传媒

  • 15篇免疫学杂志
  • 10篇第三军医大学...
  • 8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西南农业大学...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临床医学进展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 1篇2005
  • 8篇2003
  • 5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8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细胞性肝癌肿瘤浸润调节性T细胞的表型分析和功能探讨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通过健康志愿者和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中调节性T细胞(Tregs)的频率和表型分析,探讨肿瘤局部浸润Treg细胞的功能和局部聚集可能的机制。方法分离健康人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及HCC患者肝组织浸润的单个核细胞,流式检测Treg细胞频率、表型及功能特征,免疫组化检测Foxp3在肝组织内的表达。结果 CD4+Foxp3+Treg细胞在HCC患者体内明显增加且主要聚集在肿瘤局部,此外,与HCC患者自身PBMCs相比,TILs中的Treg细胞表达更高频率的功能相关分子(CTLA-4、GITR等)以及趋化因子受体CCR6和CXCR3,虽然我们发现TILs与PBMCs中Treg细胞上Ki67的表达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两者均有大约15%左右的Treg细胞为Ki67阳性。结论 HCC患者体内Treg细胞显著高于健康者及血管瘤病人;HCC患者肿瘤局部的Treg细胞比外周具有更加显著的抑制功能且局部增加的Treg细胞可能是由于局部增殖和外周趋化到局部。因此,Treg细胞的增加可能与HCC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赵娜娜赵婷婷刑艳刘小波高小燕石统东
关键词:调节性T细胞肝细胞性肝癌FOXP3
肝细胞癌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中IL-17^+CD8^+T淋巴细胞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分析IL-17+CD8+T淋巴细胞(Tc17)在肝细胞癌(HCC)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中的表达,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HCC肿瘤组织及正常肝组织IL-17的表达;多色流式技术检测HCC患者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及健康者PBMCs中Tc17的频率,并分析TILs中Tc17的表型和功能;比较TNMⅠ、Ⅱ和Ⅲ期患者TILs中Tc17频率的差异。结果 HCC患者肿瘤组织IL-17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P<0.05)。HCC患者TILs中Tc17频率为(2.41±1.45)%,显著高于患者外周血(0.71±0.29)%和健康者外周血(0.51±0.37)%(P<0.05)。TILs中的Tc17细胞具有活化的效应记忆细胞表型(CD45RA-CD28+CD27-/+CCR7-CD69high),高表达炎性因子TNF和IFN-γ,几乎不表达颗粒酶B和穿孔素。TNM各期患者肝内Tc17细胞频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Tc17在HCC患者肝内TILs中表达上调,这些细胞具有活化的效应记忆细胞表型,几乎不表达颗粒酶B和穿孔素,但高表达炎性因子TNF和IFN-γ,可能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谭晓菁刘小波高小艳黄靖禹赵婷婷吴玉章石统东
关键词:肝细胞癌TH17细胞肿瘤微环境
乙肝治疗性多肽免疫刺激复合物的制备及鉴定被引量:5
2000年
目的 为有效提高小分子多肽在体诱导CTL应答的能力 ,制备了乙肝治疗性多肽免疫刺激复合物 (ISCOMs) ,并对其形成进行了鉴定。方法 乙肝治疗性多肽ISCOMs采用透析法制备获得 ,并经小分子多肽的SDS PAGE电泳法确定了复合物中小分子多肽的存在 ,采用Bradfords法测定了复合物中多肽的结合量。结果 在电镜下呈典型的蜂巢状亚微型颗粒结构 ,所制备的ISCOMs中多肽的结合量约为 0 .30mg/ml。结论 ISCOMs的成功制备 。
管孝鞠吴玉章贾正才石统东唐艳
关键词:免疫刺激复合物乙型肝炎
IL-10、TNF-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IL-10和TNF-α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分化与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志愿者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15例,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常规培养获得DC组。培养期间用IL-10刺激的为imDC组;TNF-α刺激的为mDC组;先后用IL-10、TNF-α刺激的为imDC+TNF-α组。各组收获细胞后分别检测反映DC成熟度的各种分子及其体外诱导的自体淋巴细胞增殖效应。结果源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常规培养的DC在数量,HLA-DR、HLA-A、B、C和CD86表达,IL-12p70分泌及其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均低于健康者组(P<0.01)。源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mDC与健康者mDC表达的HLA-DR、HLA-A、B、C和CD86比较无显著性差异;2组mDC诱导自体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和分泌的IL-12p70均明显增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组imDC的HLA-DR、HLA-A、B、C和CD86低表达,分泌的IL-12p70极低,不能强烈激活诱导淋巴细胞增殖效应,与D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加入TNF-α刺激后HLA-A、B、C,HLA-DR,CD86仍低表达,分泌的IL-12p70和淋巴细胞增殖效应仍较低。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组的上清夜中IL-21的ELISA检测值均较低,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常规培养的DC在数量和功能上低于健康者。TNF-α可促进常规培养的DC成熟为mDC、IL-10可抑制DC成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DC同健康者一样可进行有效的调控,分化成熟后功能强于健康者常规培养的DC,或可提高自体DC治疗性疫苗在不同免疫状态下的治疗效果。
石庆凤曾维群陈敏石统东彭明利胡鹏胡怀东陈学华孙航郭晖唐开福刘杞任红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
基于表位的乙肝治疗性多肽的分子设计与免疫学特性研究
解决病毒持续存在的免疫学和病毒学机制、研究清除细胞内病毒感染的特异性治疗方法和免疫干预药物是HBV研究重点。HLA-Ⅰ类分子介导的T细胞免疫,特别是由抗原特异性CTL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清除胞内病毒感染的关键。所以研究基...
石统东
关键词:表位分子设计ELISPOT
文献传递
PBL+TBL教学模式在感染性疾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索被引量:7
2012年
通过借鉴国内外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以PBL为基础改革创新而来、基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新型成人教学模式(team-based learning,TBL)等教学经验,结合西南地区教学特点,在感染性疾病临床教学工作中对两种方法的结合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对临床示教课采用PBL+TBL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实践,为当前的临床医学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石统东
关键词:教学教育改革感染性疾病
O-糖基化HBVPre-S_(2)CTL表位分子模建及免疫学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00年
目的 研究O 糖基化 (Glycosylation)修饰对HBVPre S( 2 ) 上CTL表位结构及其免疫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HBVPre S( 2 ) 上公认的HLA A2限制性CTL表位 44~ 5 3(SILSKTGDPV) ,以Ser44为糖基化位点 ,进行计算机分子模建 ,并利用糖肽合成技术 ,固相合成α GalNAc糖基化CTL表位 ,免疫BALB/c(H 2Db)小鼠 ,观察其诱导CTL活性。结果 α GalNAc 糖基化可改变表位形态使之更适宜与HLA A2类分子结合 ,糖基部分基团可从HLA A2结合沟中向外伸出。与对照组比Ser44α D GalNAcO 糖基化 44~ 5 3肽 ,诱导出较强的针对经抗原预刺激P815细胞的CTL应答 ,特别是 5 0 μg和 5 0 0 μg组 ,而且有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 结论 Ser44α D GalNAc 糖基化修饰能改变Pre S( 2 ) 上CTL表位 44~ 5 3的结构 ,并促进特异性CTL应答 。
周吉军吴玉章王祥智石统东
关键词:HBVCTL表位乙型肝炎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荟萃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 评价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BSCO、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检索年限均从1990年1月-2010年5月,纳入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与干扰素单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且停药后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荟萃分析,并根据不同观测时间点进行亚组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7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535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结束和随访结束时,联合治疗组的HBVDNA转阴率高于单药组[54.9%比36.3%,比值比(OR)=2.39,95%可信区间(CI)为1.64~3.49,P<0.01 ; 58.6%比30.7%,OR=3.68,95%CI为2.51~5.41,P<0.01],ALT复常率高于单药组(74.5%比60.9%,OR=1.94,95% CI为1.26~3.00,P<0.01 ;74.0%比55.6%,OR=2.36,95% CI为1.54~3.62,P<0.01),HBeAg转阴率高于单药组(56.9%比36.7%,OR=2.38,95% CI为1.61~3.51,P<0.01 ; 62.2%比33.2%,OR=3.42,95% CI为2.31~5.06,P<0.01),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单药组(40.1%比29.0%,OR=1.65,95% CI为1.10~2.47,P<0.05; 47.0%比29.5%,OR=2.13,95% CI为1.43~3.16,P<0.01); HBsAg转阴率仅在随访结束时高于单药组(9.8%比3.7%,OR=2.92,95% CI为1.09~7.76,P<0.05).结论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α1对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优于干扰素单药治疗,且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毛海鹰石统东
关键词:干扰素胸腺肽Α1
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答预测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3.5-4.0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而慢性乙型肝炎(CHB)容易进展为肝硬化和肝癌,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阻止慢性乙型肝炎进展。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是CHB患者的一线抗病毒药物之一,具有疗程确切、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血清转换率高及治疗结束后持续应答率高等优点,为实现长期病毒学应答、
赵殊棋石统东
关键词:干扰素类
多表位组合肽诱导HLA-A2^+人PBMC产生抗原特异性CD8^+T细胞应答的研究被引量:8
2003年
目的 探讨基于HBV抗原优势表位的治疗性多肽抗原组分、结构与体外诱导CD8+ T细胞应答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计算机辅助分子设计技术 ,设计基于HBV抗原免疫优势性CTL表位、B细胞表位和破伤风类毒素通用Th细胞表位的 3种治疗性多肽候选疫苗分子 ,经Merrifield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合成 ,并经HPLC纯化、鉴定。以HLA A2 + 健康人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PBMC为实验对象 ,进行体外诱导CD8+ T细胞应答的免疫学功能研究。结果 所设计治疗性多肽分子可在体外诱导较强的抗原特异性CD8+ CTL应答 ;“ AAA ”铰链区设计和“Th +B”细胞表位的引入可增强CTL表位肽的免疫原性。结论 提示在治疗性表位多肽疫苗的分子设计中 ,短而高柔性的“铰链区”设计和“Th +B”
石统东吴玉章周伟贾正才邹丽云
关键词:CTL表位分子设计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