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志军

作品数:27 被引量:85H指数:6
供职机构: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烧伤
  • 7篇皮瓣
  • 4篇软组织
  • 4篇伤患者
  • 4篇烧伤患者
  • 4篇皮肤软组织
  • 4篇耐药
  • 3篇软组织扩张
  • 3篇皮肤软组织扩...
  • 3篇葡萄球菌
  • 3篇球菌
  • 3篇外科
  • 3篇耐药性
  • 2篇带蒂
  • 2篇电烧伤
  • 2篇药敏
  • 2篇软组织扩张术
  • 2篇深度烧伤
  • 2篇皮瓣修复
  • 2篇皮肤软组织扩...

机构

  • 27篇常德市第一人...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郴州市第一人...

作者

  • 27篇罗志军
  • 20篇张承德
  • 16篇吴德勇
  • 16篇王进勇
  • 10篇徐向荣
  • 8篇申烨
  • 6篇常刚
  • 4篇邹晓辉
  • 4篇杨翠云
  • 4篇谢小毛
  • 4篇夏先考
  • 2篇陈昌菊
  • 1篇顾望德
  • 1篇肖目张
  • 1篇谢庭鸿
  • 1篇胡永才
  • 1篇梁鹏飞
  • 1篇黄晓元
  • 1篇杨兴华
  • 1篇张莉

传媒

  • 6篇中国现代医学...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湖南医学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11
  • 3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2
  • 9篇2001
  • 4篇2000
  • 1篇1997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烧伤患者L-型细菌感染及其耐药性的临床研究
2001年
谢小毛夏先考罗志军杨翠云陈昌菊张承德
关键词:烧伤微生物学伤口感染药物耐受性药敏试验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头皮瘢痕癌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未累及颅骨内板的头皮瘢痕癌在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遗留的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选择本院1990年1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33例未累及颅骨内板的头皮疲痕癌患者,将病灶切除,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时正常头皮进行扩张后皮瓣转移的方法修复9例(A组)与行邻近皮瓣转移加植皮的方法修复24例(B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创面均完全修复。A组除1例扩张皮瓣的远端出现营养不良性秃发外均取得满意的效果。B组均遗留1~2处秃发区,有2例出现邻近转移。【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时头皮痘痕癌切除后的创面修复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王进勇罗志军徐向荣吴德勇邹晓辉
关键词:瘢痕
20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治疗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总结20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与失败教训。方法选择2000年9月~2005年5月收治的中重度吸入性损伤20例,对其死因及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中治愈12例,死亡8例。结论吸入性损伤的主要死因为肺部感染、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ARDS)。治疗上应尽早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指针要放宽;皮质激素短期用于肺水肿或严重支气管痉挛;雾化吸入、气道灌洗对防治肺部感染、促进稠痰坏死黏膜排出具有较好效果;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翻身拍背,定时更换体位以利引流。
徐向荣罗志军张承德王进勇吴德勇
关键词:吸入性损伤
硅酮与弹性织物在烧伤疤痕防治中的早期应用
瘢痕形成与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课题,烧伤瘢痕的治疗,是烧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烧伤疤痕增殖时的奇痒、疼痛导致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烧伤病员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患者心理状态的严重创伤.我院自1996年6月应用硅酮气雾剂与加压疗...
罗志军徐向荣吴德勇常刚张承德王进勇
文献传递
皮瓣及复合皮瓣移植治疗功能部位深度烧伤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深度烧伤多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于烧伤后 1周内彻底清创 ,去除坏死组织 ,采用皮瓣及其携带血管、神经、肌肉肌腱等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缺损。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避免了截肢 (指、趾 ) ,较好地恢复了外形与功能。结论 :皮瓣及其携带其他组织的复合皮瓣修复能力强 ,可及时封闭创面 ,修复多种组织缺损 ,为受伤部位提供良好的血液循环 ,最大限度地恢复缺损部位的外形与功能。
罗志军张承德王进勇申烨吴德勇徐向荣常刚
关键词:皮瓣修复深度烧伤
“L”形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介绍L形皮瓣在体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与经验。方法自2003年4月~2006年8月,应用L形皮瓣修复面部、躯干及肢体皮肤缺损20例。其中面颈部12例,躯干4例,四肢4例,缺损面积最小者0.5cm×0.8cm,最大者7cm×10cm。结果术后除1例皮瓣尖端表皮坏死外,其余均完全成活。结论L形皮瓣具有操作简单、血运可靠及转移后张力分布均匀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面颈部面积不大但又不能直接缝合的创面修复。
徐向荣罗志军张承德王进勇
关键词:皮肤缺损创面修复面颈部
轴形皮瓣、肌皮瓣的临床应用(附33例报告)被引量:2
2000年
罗志军王进勇张承德申烨吴德勇
关键词:皮肤移植肌皮瓣
带蒂髂腹股沟皮瓣一期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30例被引量:7
2000年
罗志军吴德勇王进勇张承德申烨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缺损髂腹股沟带蒂皮瓣
烧伤患者葡萄球菌感染及其耐药性的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夏先考谢小毛杨翠云罗志军张承德
关键词:烧伤患者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感染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性抗药性
抗生素应用与烧伤创面细菌药敏变迁被引量:8
2001年
目的 :了解烧伤创面菌种及其耐药性变迁与抗生素应用的关系 ,指导抗生素选择。方法 :采集 1992~2 0 0 0年烧伤住院病人分泌物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对 1992~ 1994年、1995~ 1997年 (抗生素更替期 )、1998~2 0 0 0年 (三代头孢广泛应用期 )三个阶段的菌种及药敏分析比较。结果 :金葡菌检出率相对稳定 ,位居前列 ,对万古霉素保持 10 0 %敏感率。绿脓杆菌检出率在第二阶段下降到第 6位 ,第三阶段又上升到第 3位 ,对常用抗生素的敏感率逐年下降。大肠杆菌、肠球菌为常见菌种 ,阴沟杆菌检出率逐年增高。结论 :抗生素的更换影响烧伤创面菌种类型和比例 ,广泛长期使用三代头孢和喹喏酮类抗生素 ,使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金葡萄、绿脓杆菌仍然是烧伤创面的主要菌种。
申烨罗志军张承德
关键词:烧伤细菌抗生素耐药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