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向荣

作品数:23 被引量:100H指数:6
供职机构: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烧伤
  • 6篇创面
  • 4篇创面修复
  • 3篇引流
  • 3篇软组织
  • 3篇软组织扩张
  • 3篇软组织扩张术
  • 3篇深度烧伤
  • 3篇皮瓣
  • 3篇皮肤软组织
  • 3篇皮肤软组织扩...
  • 3篇皮肤软组织扩...
  • 3篇组织扩张术
  • 3篇扩张术
  • 3篇复合皮
  • 3篇负压
  • 2篇新生儿
  • 2篇移植术
  • 2篇引流技术
  • 2篇四肢

机构

  • 22篇常德市第一人...

作者

  • 22篇徐向荣
  • 21篇王进勇
  • 19篇张承德
  • 14篇吴德勇
  • 10篇罗志军
  • 7篇邹晓辉
  • 5篇李莉莉
  • 4篇邰菂
  • 4篇常刚
  • 3篇李波
  • 2篇申烨
  • 2篇邹飞扬
  • 1篇朱志英
  • 1篇龚海南
  • 1篇钟源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现代手术...
  • 2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临床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当代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健康之路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婴幼儿烧伤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调查婴幼儿烧伤的相关因素,为预防儿童烧伤进行理论指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10例婴幼儿烧伤的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烧伤原因以热液烧伤为主,占烧伤患儿总数的83.81%;其次为火焰烧伤,占烧伤患儿总数的15.71%;2岁以内婴幼儿烧伤以扒翻热液容器致烫伤为主。2—3岁幼儿烧伤以热液烫伤、玩火至火焰烧伤及触摸电源至电击伤为致伤原因,其中男女比例为2.13:1。婴幼儿烧伤面积多在15%以内.占73、3%,其烧伤休克发生率低,无严重全身性感染及死亡病例。但随着烧伤面积的增大烧伤休克发生率明显增高,发生严重全身性感染的机会及死亡率亦明显增高。结论婴幼儿烧伤的预防应做到:①大力宣传婴幼儿烧伤给社会、家庭及婴幼儿本身造成的危害。②对婴幼儿监护人加强烧伤预防知识教育,提高其看护意识。③加强对具有理解能力幼儿的防火安全教育,从而降低烧伤发生率。
王进勇张承德徐向荣
关键词:婴幼儿烧伤
皮瓣及复合皮瓣移植治疗功能部位深度烧伤被引量:6
2001年
目的 :探讨深度烧伤多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 :于烧伤后 1周内彻底清创 ,去除坏死组织 ,采用皮瓣及其携带血管、神经、肌肉肌腱等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缺损。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 ,避免了截肢 (指、趾 ) ,较好地恢复了外形与功能。结论 :皮瓣及其携带其他组织的复合皮瓣修复能力强 ,可及时封闭创面 ,修复多种组织缺损 ,为受伤部位提供良好的血液循环 ,最大限度地恢复缺损部位的外形与功能。
罗志军张承德王进勇申烨吴德勇徐向荣常刚
关键词:皮瓣修复深度烧伤
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对严重烧伤患者营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对严重烧伤患者营养以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等氮等热卡的肠外营养,给予38例对照组患者同时口服甘氨酸为安慰剂,42例观察组接受乌司他丁联合谷氨酰胺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创面脓毒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血清谷氨酰胺浓度、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与对照组住院期间创面脓毒症发生率分别为21.4%和57.9%,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10d观察组血清谷氨酰胺浓度、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IgG、IgM、CD4、CD4/CD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联合应用乌司他丁与谷氨酰胺,可显著提高谷氨酰胺水平,促进机体蛋白合成及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
王进勇徐向荣邹飞扬
关键词:烧伤乌司他丁谷氨酰胺免疫
磨痂术联合DR脱细胞异种皮移植术治疗四肢深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磨痂术联合DR脱细胞异种皮移植术治疗四肢深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100例四肢深Ⅱ度烧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磨痂术,研究组行磨痂术联合DR脱细胞异种皮移植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瘢痕形成评分、创面愈合时间、不同时间段血清TNF-α水平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瘢痕形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3、7、15d血清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肢深Ⅱ度烧伤实施磨痂术联合DR脱细胞异种皮移植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其创面愈合时间更快、皮肤血运恢复时间更快,而且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李波张承德徐向荣
关键词:磨痂术安全性
40例新生儿烧伤治疗临床疗效观察
2008年
目的:探讨新生儿烧伤患儿的临床特点,总结新生儿烧伤的治疗经验以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新生儿烧伤患儿的伤后急救处理方法和临床治疗。结果:40例新生儿伤患儿36例治愈,2例病情好转,2例死亡。结论:正确的液体治疗,合理的营养支持,正确的创面处理,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新生儿烧伤患儿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王进勇徐向荣李莉莉
关键词:新生儿烧伤
20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治疗分析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总结20例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的治疗经验与失败教训。方法选择2000年9月~2005年5月收治的中重度吸入性损伤20例,对其死因及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中治愈12例,死亡8例。结论吸入性损伤的主要死因为肺部感染、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ARDS)。治疗上应尽早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指针要放宽;皮质激素短期用于肺水肿或严重支气管痉挛;雾化吸入、气道灌洗对防治肺部感染、促进稠痰坏死黏膜排出具有较好效果;鼓励病人深呼吸,咳嗽、翻身拍背,定时更换体位以利引流。
徐向荣罗志军张承德王进勇吴德勇
关键词:吸入性损伤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头皮瘢痕癌切除后创面修复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未累及颅骨内板的头皮瘢痕癌在行根治性切除术后遗留的创面的修复方法。【方法】选择本院1990年1月至2005年3月收治的33例未累及颅骨内板的头皮疲痕癌患者,将病灶切除,采用皮肤软组织扩张器置入时正常头皮进行扩张后皮瓣转移的方法修复9例(A组)与行邻近皮瓣转移加植皮的方法修复24例(B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创面均完全修复。A组除1例扩张皮瓣的远端出现营养不良性秃发外均取得满意的效果。B组均遗留1~2处秃发区,有2例出现邻近转移。【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时头皮痘痕癌切除后的创面修复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王进勇罗志军徐向荣吴德勇邹晓辉
关键词:瘢痕
硅酮与弹性织物在烧伤疤痕防治中的早期应用
瘢痕形成与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课题,烧伤瘢痕的治疗,是烧伤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烧伤疤痕增殖时的奇痒、疼痛导致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着烧伤病员的生活和工作,造成患者心理状态的严重创伤.我院自1996年6月应用硅酮气雾剂与加压疗...
罗志军徐向荣吴德勇常刚张承德王进勇
文献传递
复合皮移植术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烫伤整形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比较复合皮移植术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烫伤整形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烧烫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予复合皮移植术治疗,研究组予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创面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3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烧烫伤整形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复合皮移植术治疗效果。
李莉莉张承德王进勇邹晓辉吴德勇徐向荣李波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烧伤整形
“L”形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介绍L形皮瓣在体表皮肤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与经验。方法自2003年4月~2006年8月,应用L形皮瓣修复面部、躯干及肢体皮肤缺损20例。其中面颈部12例,躯干4例,四肢4例,缺损面积最小者0.5cm×0.8cm,最大者7cm×10cm。结果术后除1例皮瓣尖端表皮坏死外,其余均完全成活。结论L形皮瓣具有操作简单、血运可靠及转移后张力分布均匀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面颈部面积不大但又不能直接缝合的创面修复。
徐向荣罗志军张承德王进勇
关键词:皮肤缺损创面修复面颈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