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新如

作品数:69 被引量:252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1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1篇手术
  • 27篇外科
  • 22篇外科手术
  • 17篇显微外科
  • 14篇血管
  • 13篇入路
  • 13篇显微外科手术
  • 12篇预后
  • 11篇细胞
  • 10篇血管畸形
  • 10篇肿瘤
  • 10篇细胞瘤
  • 10篇畸形
  • 10篇海绵状
  • 10篇海绵状血管畸...
  • 9篇脑膜
  • 9篇胶质
  • 8篇神经外科
  • 8篇手术治疗
  • 8篇颅底

机构

  • 66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市神经外...
  • 1篇北京医院
  • 1篇江西医学院第...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潍坊市人民医...
  • 1篇无锡市第三人...
  • 1篇邢台市人民医...

作者

  • 69篇肖新如
  • 46篇吴震
  • 44篇张俊廷
  • 32篇张力伟
  • 31篇汤劼
  • 22篇郝淑煜
  • 18篇贾桂军
  • 15篇赵继宗
  • 15篇李达
  • 12篇张力伟
  • 12篇王亮
  • 12篇孟国路
  • 11篇耿素民
  • 8篇周大彪
  • 7篇王永刚
  • 6篇杨阳
  • 5篇王硕
  • 5篇薛湛
  • 4篇万伟庆
  • 4篇王忠诚

传媒

  • 17篇中华神经外科...
  • 15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国外医学(脑...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江西医学院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临床神经外科...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6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0篇2012
  • 9篇2011
  • 7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 5篇2002
  • 2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6
6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岩斜区脑膜瘤分型及手术入路选择研究被引量:31
2012年
目的分析岩斜区脑膜瘤影像学分型及手术入路选择。方法回顾分析318例岩斜区脑膜瘤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岩尖型、海绵窦型、蝶岩型、岩斜型、岩斜海绵窦型、CPA型、斜坡型和广泛型,根据分型选择手术入路。结果入组248例,术前KPS评分73.7±10.3。主要入路包括乙状窦前入路(49.6%),颞下经岩经小脑幕入路/岩前Kawase入路(STrA/KA)(35.1%)。全切(SimpsonI、Ⅱ级)52.4%。前3型主要入路为STrA/KA(53.7%),而后5型则为乙状窦前入路(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61,P〈0.001)。乙状窦前入路的第Ⅵ、Ⅶ和Ⅷ脑神经并发症率较STrA/KA高。随访KPS评分为75.8±26.9,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1,P=0.188),改善57.7%,稳定19.0%。结论岩斜脑膜瘤分型有利于手术入路的选择,STFA/KA入路适于前3型,而乙状窦前入路则适于后5型,但仍需术前全面评估,实现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预后。
吴震李达郝淑煜王亮林久銮汤劼肖新如贾桂军张力伟张俊廷
关键词:脑膜瘤岩斜区乙状窦前入路颞下入路
大鼠脑外伤后ICAM-1的表达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该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的方法,观察脑外伤后局部组织的病理学改变、白细胞在损伤灶的浸润、ICAM-1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以及ICAM-1表达与白细胞浸润的关系;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及脑室内注射ICA...
肖新如
关键词:细胞间粘附分子-1脑外伤髓过氧化物酶
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总结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临床表现和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2004年1月至2010年10月手术治疗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患者22例,男:女=10:12,平均39.4岁。最常见症状是听力障碍,其次为后组脑神经症状。手术分为乙状窦一球前方、后方及联合入路。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大部切除4例。病理检查4例为WHOII级,恶性(WHOⅢ级)1例。术后神经功能暂时下降,后逐渐改善。共6例肿瘤复发,其中WHOⅡ~III级4例。仅1例恶性脑膜瘤于术后20个月死亡。结论原发性颈静脉孔脑膜瘤中非良性脑膜瘤所占比例高,虽然手术治疗取得很好效果,但仍要注意保护后组脑神经功能。
汤劼吴震张俊廷贾桂军肖新如周大彪李德岭张力伟
关键词:颈静脉孔脑膜瘤颅底外科
舌下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提高舌下神经鞘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舌下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生长方式、分型、手术入路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
肖新如张俊廷张力伟吴震贾桂军汤劼
颅底肿瘤显微治疗技术平台的构建及规范化治疗研究
张俊廷吴震贾桂军张力伟肖新如汤劼孟国路王亮郝淑煜李达
颅底肿瘤占颅底疾病中80%-86%,约占颅内肿瘤的30%-35%。颅底位置深在,涉及重要血管神经,解剖复杂,侵袭范围广泛,以往是手术禁区,手术致残率和致死率高,是国际性难题。该项目组在过去10年间针对颅底肿瘤治疗、入路、...
关键词:
关键词:颅底肿瘤显微手术治疗肿瘤治疗
翼点入路前交通动脉瘤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2
1996年
本文报告了自1992年至1994年共收治的10例前交通动脉瘤。10例均采用右翼点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作者认为,解剖外侧裂池,充分的脑脊液释放,可以大大缩小脑组织的体积,从而可以良好地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有时可以避免行与前交通动脉瘤显露有关的直回切除。这10例前交通动脉瘤在术中被成功夹闭,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8例恢复工作,1例生活能自理,1例死亡(术前为Hunt Ⅳ级)。
徐庚生邹安琪郝向阳肖新如
关键词:前交通动脉瘤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外侧裂术前小脑
大鼠脑外伤后ICAM-1表达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2000年
目的 为了探讨脑外伤后ICAM - 1的表达与继发性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Feeney动物模型 ,将Wistar大鼠按地塞米松治疗组、ICAM - 1单克隆抗体治疗组、假手术组、脑外伤后 30min、3h、6h、1d、2d、3d、5d、7d随机分成 11组 (每组 6只 )。在高倍 (4 0 0× )光学显微镜下计算 (两个视野 )多形性核白细胞 (PMN)在脑组织的聚集和免疫阳性染色血管 ,并对地塞米松和ICAM - 1单克隆抗体对其影响作用进行了评价。数据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包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处理 ,P <0 0 5视为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果 外伤后 6hICAM - 1的表达及PMN在脑组织的的浸润显著升高 (P <0 0 5 ) ,于伤后 2d达到高峰 ,然后逐渐降低。地塞米松可以明显降低ICAM - 1的表达及PMN在脑组织的浸润 (P <0 0 5 ) ,而ICAM - 1单克隆抗体对此无明显影响 (P <0 0 5 )。结论 脑外伤后ICAM - 1的表达及PMN在脑组织的浸润显著升高。其时程和空间分布与脑外伤后继发性损伤相吻合。结果提示 :ICAM - 1的表达增加可能参与了脑外伤后的继发性损伤。
肖新如杨炯达
关键词:脑损伤中性白细胞继发性损伤
颅脑损伤实验研究的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5
2002年
赵继宗肖新如
关键词:颅脑损伤继发性损伤炎症反应亚低温治疗
舌下神经鞘瘤的诊断与治疗
肖新如张俊廷张力伟吴震贾桂军周大标
硬膜下入路切除颅底肿瘤术后发热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分析颅底肿瘤经硬膜下入路术后发热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经硬膜下入路治疗的103例颅底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Ⅰ类切口17例,Ⅱ类切口86例,手术时间平均(5.5±2.0)h,出血量平均(923.8±819.8)ml。住院时间平均(12.4±4.0)d。体温正常组22例,发热组81例。发热病人在术后第1天和第7天人数最多(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发热与手术出血量有关(P=0.003),而与性别、年龄、既往手术史、手术切口、手术时间、管床医师级别无关(P>0.05)。结论对于术中出血多的颅底肿瘤术后发热的可能性大,应该早期行腰椎穿刺治疗,这样会缩短住院时间,减少病人痛苦。
郝淑煜李达薛湛王亮肖新如汤劼吴震张力伟张俊廷
关键词:颅底肿瘤发热术中出血腰椎穿刺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