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敏

作品数:9 被引量:168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心绞痛
  • 3篇护理
  • 3篇绞痛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胸痛
  • 2篇胸痛患者
  • 2篇胸痛中心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急诊
  • 2篇梗死
  • 1篇动脉介入治疗
  • 1篇动脉内
  • 1篇动脉内注射
  • 1篇心病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机构

  • 8篇北京军区总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路敏
  • 6篇徐威
  • 5篇李晓明
  • 4篇张健
  • 3篇王显
  • 3篇石宇杰
  • 3篇崔俊玉
  • 2篇王世宏
  • 2篇郭实
  • 2篇谭琛
  • 2篇胡大一
  • 2篇杨士伟
  • 1篇郭文忠
  • 1篇赵冰
  • 1篇赵怀兵
  • 1篇张守彦
  • 1篇孙金勇
  • 1篇张艳玲
  • 1篇张春霞
  • 1篇牛丽丽

传媒

  • 2篇河北医药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2
  • 3篇2010
  • 2篇2009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冠状动脉内注射CD34+干细胞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王世宏崔俊玉路敏
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直接PCI的护理被引量:5
2010年
徐威李晓明路敏
关键词: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护理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82)。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0.4μg/(kg.min),30 min后以0.1μg/(kg.min)维持,持续48~120 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6 h及30d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6 h及30 d后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2.4%和6.1%对照组分别为:12.2%和18.5%,两组患者36 h及30 d MACE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及显著血小板减少。结论 NSTE-ACS患者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减少MACE的发生率,但增加轻微出血的发生率。
张健石宇杰崔俊玉牛丽丽张艳玲谭琛郭文忠徐威路敏赵冰刘勉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盐酸替罗非班不稳定型心绞痛
连续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 观察连续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影响,为连续护理在CHF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2年12月~2014年12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就诊的年龄〈75岁且初次诊断为CHF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连续护理组,记录及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NYHA分级、住院天数等一般资料及出院后患者依从性(服药、饮食、体重控制、体育锻炼)、生活质量(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质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临床指标(再住院、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心源性死亡)。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出院后3个月、6个月连续护理组患者依从性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6个月时连续护理组生活质量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焦虑程度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随访期间,连续护理组再住院率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急性心力衰竭发作、心源性死亡的发生率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连续护理可以改善CHF患者出院后依从性、生活质量及再住院率,值得推广应用。
徐威张春霞路敏
关键词:心力衰竭连续护理依从性再住院率
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调查及胸痛中心对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被引量:103
2010年
目的: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进行调查研究,并观察胸痛中心对急性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方法:胸痛中心每周开诊3d,时间随机确定,其余时间由急诊科按常规流程对胸痛患者进行诊疗,由研究者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和诊疗时间进行注册登记。结果:2006-01-2007-12因急性非创伤性胸痛就诊急诊科非胸痛中心或胸痛中心的患者共696例,心源性胸痛244例(35%),包括急性心肌梗死141例(20%),不稳定型心绞痛81例(12%),稳定型心绞痛17例(2.4%),主动脉夹层2例(0.3%),急性肺栓塞3例(0.4%);非心源性胸痛452例(65%),呼吸系统41例(6%),消化系统70例(10%),胸膜骨骼肌肉41例(6%),神经精神或其他299例(42%)。经胸痛中心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分别为(70.1±31.7)min、(3.8±0.9)h、(1.8±1.1)h,较非胸痛中心诊治时间[(115±40.5)min、(4.4±1.3)h、(2.1±1.6)h]均有所缩短(P<0.01、P<0.05、P<0.05)。结论: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中,心源性者占35%(以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主),非心源性者占65%;胸痛中心模式能显著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
张健胡大一孙金勇王显郭实杨士伟石宇杰徐威李晓明路敏
舒适护理在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徐威李晓明路敏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舒适护理
在急诊科设立胸痛中心对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被引量:31
2009年
目的在急诊科设立胸痛中心并研究其对急性胸痛患者诊疗时间的影响。方法在急诊科设立急性胸痛中心,每周开诊3d,时间随机确定,其余时间由急诊科按常规流程对胸痛患者进行诊疗,由研究者对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和诊疗时间进行注册登记。结果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因急性非创伤性胸痛就诊北京军区总医院急诊科或胸痛中心的患者共696例,心源性胸痛244例(35%),包括急性心肌梗死141例(20%),不稳定型心绞痛81例(12%),稳定型心绞痛17例(2.4%),主动脉夹层2例(0.3%),急性肺栓塞3例(0.4%);非心源性胸痛452例(65%),呼吸系统41例(6%),消化系统70例(10%),胸膜骨骼肌肉41例(6%),神经精神或其他299例(42%)。经胸痛中心诊治的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与常规诊疗流程相比都有所缩短。急性心肌梗死(70.1±31.7)minvs(115±40.5)min(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228±54)minvs(264±78)min(P=0.02);非心源性胸痛(108±66)minvs(126±96)min(P=0.03)。结论急性胸痛患者的病因中,心源性者占35%,以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为主;非心源性者占65%。胸痛中心模式能显著缩短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
张健胡大一王显郭实杨士伟张守彦石宇杰徐威李晓明路敏
关键词:胸痛
冠状动脉自体骨髓CD34^+干细胞移植治疗心绞痛:随机对照临床分析被引量:9
2009年
背景: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结果提示,骨髓CD34+干细胞具有明显的促进血管新生作用。经作者查新检索,目前国际上仅有1篇小样本心腔内注射骨髓CD34+干细胞治疗心绞痛的报道。目的:评价冠状动脉内CD34+干细胞移植治疗心绞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对象:选取2007-07/2008-07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32例心绞痛患者,按患者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移植前1个月内均无急性心肌梗死病史,心绞痛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分级为Ⅱ~Ⅳ级,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方法:治疗组患者在接受最佳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常规PCI术后,行冠状动脉内自体骨髓CD34+干细胞移植,于冠状动脉病变近端注入CD34+干细胞悬液15mL,细胞数为(1.0~6.1)×106。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最佳药物治疗和导管置入。主要观察指标:移植后两组患者的疗效指标比较及心肌血液灌注情况。结果:骨髓干细胞移植后,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的用量、运动时间及加拿大心血管学会心绞痛分级等各项疗效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0.05),且移植后6个月时的治疗效果优于移植后3个月。移植后6个月,治疗组患者心肌灌注缺损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随访6个月内,未观察到因冠状脉动脉内注射而导致的心肌梗死、心肌酶升高、心肌穿孔、心包积液、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CD34+干细胞后,可显著改善心绞痛患者心肌血液灌注,安全有效。
王世宏崔俊玉路敏王显李晓明谭琛张健赵怀兵
关键词:CD34+细胞骨髓干细胞冠状动脉心绞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